第14章 提防菩薩的小心眼
- 人在西游,我和天道五五開
- 一好
- 2002字
- 2023-05-03 23:57:24
唐僧很歡喜,他乃是大唐人,自然聽過楊二郎劈山救母的故事。
大唐人哪個不知道二郎神本事大啊?
唐僧覺得這一難應該能過了,因為二郎神要出手了。
與他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乃是孫悟空的態度,看到這位曾經擒拿過他的人,孫悟空別提多尷尬了。
再加上二郎神還有大恩于孫悟空,孫悟空卻一直沒機會還人情,這就更尷尬了。
對對對,就是這種尷尬的表情!我等的就是這一刻!八戒心中狂喜,他頭一次看到孫悟空如此尷尬!
尷尬歸尷尬,該有的禮數還是得有的。孫悟空硬著頭皮上前對二郎神行禮道:“謝謝兄長相助。”
一位刑滿釋放人員,許多年前因為組織黑惡勢力在地方上稱王稱霸被權利機關鎮壓,現在遇到了當年逮捕他的地方片警,喊聲“大哥”沒問題吧?
二郎神笑道:“大圣客氣了,你們去西天取經乃是大功德之事,可以解救蒼生,我幫你們一回是應該的。”
他麾下的梅山七怪紛紛上前向孫悟空打招呼:“孫悟空哥哥,好久不見了!”
雙方寒暄了一會兒后,二郎神開口道:“事不宜遲,我這就跟你去把那妖人除了!等我們回來后擺上一桌,好好敘敘舊!”
孫悟空心想文殊菩薩都搞不定的人,你就有本事搞定了?
他有心提醒,可又答應過文殊菩薩要保密,便只能說:“兄長千萬要小心啊,此人手段怪異,厲害得很,只怕你我二人一起上都難以拿下他!”
二郎神皺皺眉說:“大圣,你怎么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未戰先怯,兵家大忌啊!”
看在孫悟空喊他“兄長”的面子上,二郎神覺得有必要指出孫悟空的怯戰問題。
一旁的梅山七怪也感到奇怪,當年齊天大圣大鬧天宮左腳一個天神右腳一個大神,何等猖狂,如今怎么變得如此膽小?
還沒開打呢,便說這種喪氣話?
你覺得我家真君打不過那妖人,還請他來干嘛?
孫悟空有些無語,但他得遵守諾言,不能把文殊菩薩的事情說出來。
文殊菩薩這貨出了名的小心眼,之前他們經歷的烏雞國一難便是這位菩薩搞出來的。
那烏雞國國王崇尚佛教,好善齋僧,被佛門看中想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
文殊菩薩被派去執行這個任務,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情,這家伙偏偏要多事。他化身為杠精,以普通僧人的模樣跟烏雞國國王抬杠。
烏雞國國王氣急之下讓人把文殊菩薩捆了,丟到河里泡了三天。
看似烏雞國國王肚量小不能容人,實際上他沒做錯事。文殊菩薩的行為往大里說是藐視王權,要換成脾氣大的,恐怕會把這和尚砍了。
如果按照律法上的規定來辦,這種人扔河里泡三天已經算烏雞國國王大發慈悲了!
就算不按人間的法律法規來看,人家烏雞國國王崇佛那么多年,結果倒頭來就因為這么一件小事前功盡棄!
辛辛苦苦那么多年的努力,被文殊菩薩這個佛門上位者一句話就勾銷了,這合理嗎?
文殊菩薩可不會管誰對誰錯,他被國王泡在河里三天后氣不過,便讓他的坐騎下凡為妖把國王害死。
弄死國王還不夠,還把國王尸體扔井里。又讓那妖怪冒充國王,過起了“花你的錢,打你的孩子”的生活。
若不是佛門一向喜歡把坐騎給閹了,還得補上一條“睡你老婆”!
文殊菩薩嫌烏雞國國王肚量狹小不能容人,可他就因為這么一件小事讓妖怪把烏雞國國王扔井里泡了三年,他肚量就大了?
所以說不管是從遵守諾言的角度來講,還是從文殊菩薩睚眥必報的性格來說,孫悟空都得把文殊菩薩的事爛在肚里!
眾人寒暄了一陣后便出發了,由孫悟空領路,二郎神牽著哮天犬帶著梅山七怪緊隨其后。
他們很快便找到了鄭申,看到了正在放風箏的鄭申。
這倒不是他們能掐會算算出了鄭申的位置,而是因為虎力和羊力這兩只妖怪的妖氣在這種高手面前是無所遁形的。
孫悟空知道車遲國中的妖怪做了那妖人的小弟,找到他們便能找到妖人。
“哼,犯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居然還有心思放風箏?”二郎神冷哼了一聲,松開了哮天犬的繩子。
哮天犬興奮地“汪”了一聲,二郎神每次帶它出門的時候都會給它拴上繩子,弄得它很不自在。
它明白主人的意思,飛快地沖向了空中的風箏,一口便將風箏給叼走了。
鄭申玩玩得好好的,風箏卻突然被條狗叼走,頓時怒了。
“誰家遛狗不牽繩子,到處亂跑,把老子的風箏給叼了?”
他從背后取下電鋸,拉動了電鋸,看向二郎神等人。
二郎神一臉威嚴地說:“大膽妖孽卡卡西,居然敢逆天而行,阻攔唐僧師徒西行。”
他本來想說“今日本真君便要替天行道,滅了你這個妖孽”,可他的第三眼定睛一看,此人身上居然半點法力都沒有!
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可不是凡眼,能看穿一切魑魅魍魎。不管是什么妖魔鬼怪,在他的第三眼里都是無所遁形的。
對方明明實力強大,連孫悟空都能擋下,身上卻半點法力都沒有,看起來就是一凡人。二郎神修道以來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由不得他不謹慎。
他當即改口道:“你若是肯回悔過,隨我去灌江口受罰,我可以饒你一命!”
二郎神尋思此人能與孫悟空打個平手,身上卻看似半點法力都沒有。要么是他法力深厚,善于隱藏實力。要么就是他后臺極大,有厲害的法寶可以遮蔽實力。
不管原因是什么,都說明這卡卡西不好惹!
二郎神敢對天庭聽調不聽宣卻一直相安無事,不光是因為他本事大,更是因為他會做人。
所以二郎神沒有一上來便喊打喊殺,不能把話說死了,免得事后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