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考察大渠(周一上架求首訂)
- 大明:我給朱棣講蒙古西征
- 黑鐵鋼鐸
- 2046字
- 2023-06-17 23:46:11
次日清晨,早早起來晨跑的張之慶,昨日在衙門內度過了一夜,一直都沒回專屬的府邸,在男方軟床上睡慣了的他,北方的硬火炕多少有些不習慣。
晨跑完后來到衙門內,將各主要的文武官員,叫到了大堂內議事。
“張大人到!”。
轟!
“下官/末將見過大人”。
文官一排,武將一排,紛紛給張之慶行禮。
“坐!”。
轟!
“廢話不多說了,這次叫你們來兩件事,第一件武將文官各千戶縣令,互調一下,每人只能帶20~50個隨從,例如鎮守莽漢山的武將去銀川,鎮守庫布奇沙漠去莽漢山,文官也是如此,職位不變”。
張之慶話音落下,所有文武官員都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但是沒人敢吱聲。
“我知道你們心中有疑慮,其實吧,我這樣做,就是為了防腐,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人都在培養自己的嫡系,拉幫結派,搞小山頭,但是僅此一次,不為例,否則別怪本官寧缺毋濫!”。
一時間一些心虛的官員,冷汗從發腺內分泌了出來,經過鬢角滴滴答答的,從下巴滴了下來。
后背也被冷汗打濕了,他們是知道張之慶的作風,上次一次性砍了十幾個,雷厲風行至極。
張之慶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大棒打了,該有大棗了。
“另外一件事,除了朝廷給予你們的俸祿之外,衛所內部會從財政上撥款,給予你們津貼補助,大概是你們三倍俸祿,諸位,我們都是為朝廷辦事的命官,多干點實事兒吧!”。
張之慶說完這句話,所有人都欣喜不已,當然客套話也是不能少的。
“請指揮使大人放心!我等盡當盡心盡力為朝廷辦事!”。
“嗯,沒什么事兒了,散了吧”。
一眾官員出了衙門之后,都議論起來。
“廖大人等等!”。
“何千戶有什么事嗎?”。
“廖大人有沒有發現,指揮使大人的氣場越來越強了,渾身上下若隱若現,透著一股上位者的氣質,剛才那一瞬幾乎壓的我快喘不過氣了”。
“咳咳…何千戶的關注點有些不同啊,三倍俸祿的津貼補助,不應該才是我們應當關注的嗎”。
被這么一說,那名千戶多少有些尷尬的摸了摸鼻子。
視線回到張之慶這邊,處理完各地大大小小的公文之后,張之慶終于有時間抽袋煙了。
邊抽煙邊想著,不知道大渠那邊的進度怎么樣了,于是將一些瑣碎的事情交給廖禾芝之后。
他便自己出去考察了,首先來到烏梁素海,考察烏梁素海與烏加河的通渠情況。
這條大渠較為短,去年已經修建完成了,寬度約20米,深度約9米,河底河床被夯實,然后鋪上碎石,這是防止滲水往地下,建國之前修的原始渠,黃土夯實而成,或者不夯實,這就是河水沖刷,造成了河床兩岸以及河床底部大量的泥沙卷起,還有滲水,滲水非常嚴重。
建國后修建的大渠,河堤都有石頭砌造,或者直接用水泥抹。
河底也是如此,但現在條件有限,沒有后面的機械化,純靠人力,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
另外這里原本是一條小河,都是經過人力擴建的,擴建之前就想到了,所以就鋪上碎石,這就有效讓滲水變得緩慢。
修建這條大渠的時候,花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從現在看來是值得的。
張之慶路過烏梁素海的時候,看了一眼烏梁素海的美景,此時湖面都結冰,剛剛化開,湖面上漂浮著大大小小的浮冰,清澈的湖水映著湛藍的天空,仿佛天與湖連成了一片,一望無際。
隨后張之慶又考察了,黃河與烏加河的直渠,進度還在30%左右,照這個速度下去這兩條直渠,最少還得挖兩年。
不過唐朝和漢朝時期挖的兩條大渠,倒是可以擴建一下,用于今年春耕。
這兩條30%的大渠也不能浪費了,要依托這兩條大渠,建立支渠和導渠,還有各種灌溉用的水溝,把水送到各田地里。
最后張之慶考察完了,各個大渠的修建進度,回去的路上刮起了西北風,阿拉善盟的黃沙在西北風的加持下,揚起了沙塵暴。
河套的春天就是這樣的,每當春季,時常會刮起沙塵暴。
不過比起阿拉善盟的黃沙,后世蒙古國,因為過度放牧,草場荒漠化,每年春天讓幾億中國人吃沙子,幾十萬噸的沙子被刮到了中國,范圍涵蓋了北方數個省份,讓人氣憤不已。
建國后中國就開始對北方的環境整治了起來,植樹造林,一兩代人把后面幾代人的事情都干完了,太苦了一兩代人將后面幾代人的事情都干完了,導致他們的平均壽命只有50歲。
如果不是這些先輩一步一個腳印給后面的中國創造出一個盛世,那么后面幾代人只能任人宰割,積弱機貧。
張之慶還記得那么一段話,人吃不飽貧血,國家吃不飽也貧血啊,國家貧血,你就等著遭人欺負吧。
不過后世的網絡,充斥的各種美吹日吹公知,還有各種鍵盤俠噴子,他們質疑和否定先輩們雙手奮斗出來的盛世,再加上一些歷史發明家的從中作梗,那些先輩們被貶得一文不值,每每想到這些,張之慶就憤怒無比,才吃飽飯幾年啊,網絡上什么鳥都有。
他穿越的時候,滿打滿算,中國解決溫飽問題才十幾年,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中國人受了多少白眼,經過了多少的心酸,那些美吹日吹公知們,都該死,早晚有一天,會有一群人揮舞著鐮刀和錘頭,把他們掛在路燈上,絞死在大庭廣眾之下。
張之慶自認為,自己不是一個極端的人,但是碰上這些人就得用極端。
回五原縣的路途中,碰上一個牧民,正在趕著牛羊往回趕,沙塵暴太大了,再刮一會兒眼睛都睜不開了。
張之慶下車步行裹上頭紗,上前跟那牧民搭訕。
隔著老遠就聽見老牧民用蒙語喊著,“琪琪格,快把羊群都趕到羊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