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虹吸原理抽水(求打賞啊!!!)
- 大明:我給朱棣講蒙古西征
- 黑鐵鋼鐸
- 2108字
- 2023-06-13 23:46:10
今天老朱也是難得出宮溜達,從超市出來之后,又走街串巷的溜達了一圈,透過窗戶看看百姓們都在干什么。
發現城里的百姓過年都,家家戶戶日子都過得不錯,于是老朱決定去郊外轉轉。
皇帝出行可是一件大事,不過老朱最愛微服私訪,這就愁壞了錦衣衛,你動靜弄的太大了,全世界都知道你是皇帝,所以錦衣衛都在暗中跟著,當老朱決定去郊外轉轉,毛驤趕緊給道路兩旁的便衣錦衣衛,發出信號。
老朱帶著眾人,驅車來到了長江邊上的一個村落,因為是冬天的原因,稻田里的水稻早就收完了,田地也空了下來。
一進村落,有一種空無一人的感覺,除了一些各家大門口坐著一些婦女,還有老人,青壯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最后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青壯都去挖魚塘了,他們也是聽聞了朝廷對沼澤的處理方案,據說沼澤泥可以用在田地施肥上,于是躍躍欲試,剛好趁著過年期間,該置辦的都置辦完了,村長就帶領著全村的青壯,趕往了村里的沼澤地。
這就造成了村里人氣少的假象,老朱也是出于好奇,于是帶著眾人來到了挖魚塘的地點。
一來到這里,一眼望去幾百名壯丁,正在一點一點的用工具清理著,沼澤里的積水。
那村長一眼就看到了馬車,便明白了,這是村里來客人了。
村長拄著拐杖,來到了馬車的前面。
“幾位是外鄉來的貴客吧?”。
老朱一馬當先的從,馬車中走了出來。
“是啊,老丈這是在干啥,這么熱鬧”。
“不瞞這位老爺說,我們村聽說朝廷貼出告示,說是沼澤里的淤泥,能給田地上肥,所以我們村想試試,把這淤泥掏出來,這今后沼澤要是挖空了,把長江水引進來,還能當魚塘呢,多好啊,朝廷近幾年越來越懂得咱百姓要啥了,這都得感謝咱們洪武大皇帝,開創大明朝啊,這要是放在大元朝,朝廷還哪管你這事”。
聽到村長這話,老朱心里心花怒放。
不過張之慶就看出了問題,幾百名壯丁拿著一個掏糞的大勺子,一點一點的往出挖水,速度太慢了,這得挖到猴年馬月去,不過在這個年代沒有抽水泵,倒是可以理解。
張之慶看了看附近有沒有啥低洼地帶,站在高處看了一眼,嘿,還真有,那就是長江了。
長江距離這里的距離大概有上千米,這也太遠了,太遠了挖導水渠,這方法不可行。
不過張之慶想了想,想到了后世農村最實用的虹吸抽水,實質性利用了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虹吸式排水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差能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再流到低處,由于管口水面承受近似相同的大氣壓力,水柱短的一側合壓力大而水柱高的一側合壓力小,水會由合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合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合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等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虹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想要利用虹吸原理,首先要解決軟管,或者用一個倒對勾型的竹子管問題。
軟管的性價比太高了,在這個時代只能用豬大腸,所以只能選擇第2種選項了,竹子也要做成拐彎對勾型的,首先是解決拐彎的問題,這需要匠人用蒸汽將竹子蒸軟了之后,在硬生生掰彎了,還是較為費勁的。
張之慶很快就想到了一個更快的方法,那就是拐彎處用鑄鐵鑄造一個拐脖,然后插進兩個竹子里,縫隙處,密封處墊上皮革,應該有一定的效果,而且鑄鐵拐脖可以回收再利用,竹子遍地都是,隨時就能就地取材。
“黃老爺,這位老丈,你們這樣給沼澤排水速度太慢了,效率太低,我有一個加快排水速度的方法,不知可聽取一下意見?”。
老朱正和那位老丈聊的正歡呢,突然來的這么一句話,讓兩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張之慶的身上,其余人也是。
老朱一看,張之慶就是有點子了,“啥法子?你快說說”。
張之慶知道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于是乎就說到,“黃老爺,這位老丈,請容我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后就見分曉了”。
“行行快去吧!”。
老朱都發話了,張之慶趕緊策馬奔出村子,來到了南京城工部軍器局,讓他們趕緊鑄造一個鑄鐵拐脖,然后挑選了一根毛竹,鑄鐵拐脖的直徑就按照毛竹的口徑,鑄造。
匠人將毛竹處理干凈之后,正好鑄鐵拐脖也鑄造出來了,一路上狂奔到那個村落,拿起鑄鐵拐脖,余溫還在。
張之慶親手安裝了起來,老丈一看這情形,連忙叫了幾個后生,過來幫忙。
安裝好了之后開始試驗了,首先虹吸抽水管必須要有水,然后沼澤必須要的地勢高,正好有那么個地方,不過地勢低的地方是是一片水田,抽到這里也無傷大雅。
擺弄好了之后,張之慶就開始抽水了,沒過幾分鐘,真就出水了,在眾人驚奇的眼神中,張之慶拍了拍身上的土,老朱也是第1次直觀的感覺到了張之慶的神奇。
看了看抽水的竹管,用震驚的語氣問道,“就個這玩意兒,就抽出水來了?”。
此時朱標也從驚奇中,緩過神來,“是啊,張兄如此簡單的就抽出水來了?神乎其神啊!”。
張之慶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了,虹吸原理吧,在后世是一個很實用很常見的,科學原理,比如城市中每家每戶的馬桶,都是用虹吸原理抽水的。
但是放到這個時代,就很容易跟玄學扯上關系,張之慶表示心好累啊,解釋也解釋不清楚,畢竟自己也不是專業理科生。
村子里的青壯一看真抽出水來了,頓時高興的手舞足蹈,老村長也在那兒念念叨叨的。
“神跡啊,神跡!大仙請受小民一拜啊”。
張之慶頓時汗顏不已,趕緊拉住了老丈,于是就跟老朱白活了起來。
“黃老爺和這位老丈,其實也不是什么神跡,這玩意兒的原理東漢末年就有,宋朝曾公亮《武經總要》中,有用竹筒制作虹吸管把峻嶺阻隔的泉水引下山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