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鄭南山
- 混跡紅樓
- 陽光開朗黃四朗
- 5050字
- 2023-06-07 12:42:53
鄭南山作為緒禎帝親手提拔起來的軍事大臣,平日里和高云輝關系卻不親近。
見高云輝來尋自己就知道是有事要找自己。
果不奇然,高云輝直接問道:“聽說白吉平叛的奏折回來了,有些暴民逃跑了,這些暴民十分兇惡,以老夫之見,應該不惜代價全都抓回來,同時嚴防暴民再次作亂,鄭侯爺覺得如何?”
鄭南山看了眼高云輝,大峪山的事他自然也有所耳聞,出事的地方是高云輝的礦區,按理說應該避諱些,現在卻直接找到自己這來。
心想:一定是先找了白吉,沒有辦成,才轉身又來找自己。這老頭平日里一副清高的模樣,看不上這個看不上那個,還不是弄出這般事來。還嚴防暴民再次作亂,恐怕是巴不得那些礦工全都死了,省的壞了他的名聲,滅口都說的這么冠冕堂皇。心里暗暗啐了一口。
鄭南山雖說是親軍出身,但家里也沒什么背景,父親只是驍騎營里一名普通的騎兵,每月不過三兩的俸祿。
少年時父親又隨賈代化作戰陣亡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而身為長子的他更是體會到了生活更困苦,這讓他深深的認識到了錢財的重要性。
鄭南山作為長子,長大之后是要去親軍考缺額吃皇糧的,正好鄭南山也不樂意讀書,因此讀過的書并不多,只是能書寫罷了。
大夏親軍的缺額如今狼多肉少,要么出錢賄賂考官,要么考試的成績夠好能碾壓別人。
鄭南山家里沒什么錢,為了出人頭地,從小就練習騎射、戰法,父親戰死后,成年的鄭南山考試成績十分驚艷。
正趕上朝廷用兵,加上其父親戰死,直接讓他去前線做了一名把總。
到了前線的鄭南山如魚得水,作戰勇猛,履立戰功,雖然朝中無人,但任然很快就升到了游擊。
手里有了些權利,過過窮日子的鄭南山極好錢財,經常利用手里的權勢貪墨錢財,為此沒少被御史彈劾。
甚至有時立了功直接和先帝討要賞賜,因此先帝對其也不甚歡喜,鄭南山的官途起起伏伏伏伏,也不算順利。
然而鄭南山作戰實在勇猛,但有戰事總能獲勝,先后大勝過顎羅斯和葛爾丹。
哪怕先帝對其不喜,升升降降,有如此戰功,最后也是一個正三品的參將。
當然,這等功勞放在別人身上恐怕早就封爵了。
一直得不到晉升的鄭南山心中自然不快,看著眾多功勞不如自己的蠢材,官職反而比自己高,思前想后,覺得是朝中沒有靠山。
于是投向了當時不被大多數人看好的義恭王也就是如今的緒禎帝。
倒不是鄭南山真高瞻遠矚,而是在軍中任職的義勇王自己也有戰功,對鄭南山并不算重視。
而義忠王作為太子又覺得他太過貪財,余下的還有義文郡王,鄭南山被義文王派系的人彈劾過,自然不愿意去投,最后沒法子才投的緒禎帝。
然而最后緒禎帝登基,作為從龍之臣的鄭南山自然收獲頗豐。
再加上戰功顯著,在軍中急需人來壓制義勇王的緒禎帝對其更是重視,不僅讓其連升三級,擔任了兵部尚書,更是封為三等侯爵,沒多久又讓其升任領侍衛大臣兼任兵部尚書,可以說是做到了武官的極致。
高升后的鄭南山作為緒禎帝的肱骨之臣和高云輝的關系一直不算親近。
倒不是為了防止緒禎帝猜疑,而是一來高云輝是兩朝元老,狀元出身,看不上沒怎么讀過書的鄭南山,對鄭南山愛財如命的行為有些不恥,覺得鄭南山太過粗魯。
二來鄭南山也覺得高云輝太過虛偽,明明自己也沒少收錢,卻整日一副視錢財為糞土的模樣,自己先前被人彈劾時也沒給自己說過話。
而且軍人出身的鄭南山心里有些瞧不上讀書人,同時又有些羨慕文官既能當官發財,還沒有性命之憂。
畢竟戰場拼殺實在兇險,而爵位又只有一個,鄭南山不想自己兒子今后也到戰場上去。
而久經沙場的鄭南山更是深知戰場上的炮彈可不管你到底什么身份,打中了就要死。要知道當初賈代化身為公爵,還是差點死在戰場上。
鄭南山也不能保證自己兒子今后能和自己一樣戰無不勝,打算將其余幾個孩子送去做文官。
鄭南山聽了大峪山的事,自然不相信那些礦工無緣無故便會暴動,一定是平日里欺壓太過,活不下去才會如此。
鄭南山心里鄙視了高云輝一番,畢竟哪怕自己沒讀過書又十分歡喜錢財,也從不將別人手里最后一個銅板拿走,總要給別人留條活路,這樣才不會惹出亂子。
這也是鄭南山貪腐那么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
在戰場上拼殺過的鄭南山深深的知道走投無路的人到底有多可怕,為了活命,什么事都做的出來。
現在看高云輝惹出亂子求到自己頭上,鄭南山心里不禁有些暗爽。
雖然兩人平日里沒什么交集,互相還都有些不爽對方,但這些小事鄭南山也樂意給高云輝個面子。
畢竟身為吏部尚書十幾年的高云輝在朝堂里可是有著高半朝的稱呼,門生故吏數不勝數。
能得其一個人情,今后自己孩子的科舉是不必擔心了。
至于那幾十名礦工,在鄭南山看來反正都是要死的,不過早晚的區別罷了。
鄭南山并不知道這些礦工都是被冤枉的,當然,就算知道了也不會放在心上,畢竟鄭南山自己就有過殺良冒功的行為。
想著自己家今后也能出個舉人,鄭南山心情十分舒暢,樂呵呵的道:“高中堂所言極是,這等兇惡的暴民最為兇險,萬不能放松警惕。老夫等會就上書請陛下多派軍隊前去搜山,高中堂盡管放心?!?
高云輝道:“麻煩鄭侯爺了。你我二人同朝為官,也未一同宴飲過,今日老夫新得了一副王右軍的字,不如今日下值后請鄭侯爺一同欣賞一番可好?”
鄭南山一愣,這王右軍是誰,他的字很值錢嗎?好不容易得了這老頭一個人情,別說什么王右軍王左軍了,就是王羲之的字都不行。
況且,鄭南山一點也不想和高云輝一起吃飯,兩個人壓根兒聊不到一起去。
書讀的少了的鄭南山并不知道王右軍就是王羲之。
鄭南山道:“不巧,今日已經約了京營提督呂梁成,高中堂應該不會讓我失信于人吧?!?
高云輝被拒絕后感覺有些失了面子,只是如今有求于人,也不得不低頭。
只能道:“沒想鄭侯爺已經有約,看來確實不巧。老夫還有些公事要回去處理,若是鄭侯爺無事老夫就先回去了?!?
“高中堂自便就是,暴民的事我這就寫封奏折交上去。”
高云輝嘴角有些抽搐,看來這老貨是不滿意自己的報價,這下恐怕是要大出血了,也不知道這武夫會提出什么條件來。
只是沒法,高云輝已經快七十了,做了大半輩子的官,位極人臣,家里錢財無數,現在唯一所求的就是名聲。
大夏第一位配享太廟的文臣,這個名號對高云輝來說如同伊甸園里的禁果對夏娃一樣誘人,好不容易才通過了朝議,高云輝不能讓這事再有任何一絲可能的意外,為此出再多的錢財也在所不惜。
而那些暴民對高云輝來說就是一個污點,知道的人越多,自己享太廟的事就越有風險。
……
沒等緒禎帝將一眾“暴民”轉交刑部的命令傳到白吉這,白吉就先收到了鄭南山和家里傳來的書信。
看著信里的內容,白吉有些苦澀,自己也想將暴民都殺了,可問題是這些都是礦工啊,大峪山附近壓根兒就沒發現什么暴民。
京冀地區又不是前線,抓些本來就在礦區工作的礦工還好,要是將這些人全都殺了,容易被發現差池。
沉思了半天,到了下午,搜山的軍士前來匯報,還是沒有發現任何蹤影。
白吉咬了咬牙,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反正天塌下來還有個子高的擋著。
這事是高中堂和鄭侯爺示意的,有這兩人護著,只有處理好自己的人,也沒那么容易被發現。
當下將自己的親信都司叫來吩咐了一番,那都司雖然驚訝,但聽聞是高云輝和鄭南山的意思也不反對,只當萬事大吉,領命下去安排人手了。
晚上,被關起來的礦工們發現看守自己的軍士都不見了,營房大門洞開,還沒等一眾礦工商討明白到底發生了何事,便見營房里面燃起了火。
幾個膽大的礦工見了就往家里跑去,有人帶頭,余下的礦工也都不去救火,紛紛往外跑去。
結果剛出營門沒多久,就見前面趕來一眾帶甲的軍士,看見一眾礦工,領頭的都司道:“這些暴民放火燒了營房,想要逃跑。趕快放箭,不許放跑一個?!?
一眾軍士紛紛往人群里亂射,那幾個跑在最前面的更是直接被射成了篩子。
其余的礦工嚇得肝膽俱裂,紛紛跪地求饒,只是那都司卻視而不見,只不斷的催促軍士放箭。
眼看那些軍士不肯停下,還活著的礦工又趕忙轉身往營房里跑去。
后面的軍士也不著急,先給附近的活口都補了刀,然后不緊不慢地跟著眾人到了營房前。
營房里火勢越來越盛,外面的軍士卻不斷往里面射箭,不時就有礦工被亂箭射死。
余下的礦工眼看求饒不果,也都發了狠心,從附近拎起些順手的東西,沖出去和外面的軍士拼命。
只是等沖到一眾軍士身前,已經只有幾人還活著,還來不及將手里的樹枝、木棍等揮舞出去,就被領頭的軍士砍翻在地。
看著腳下還在嘗試著去抓木棍的人,那都司道:“這些暴民詭計多端又極為兇殘,剛剛還想詐降,幸虧被我識破,不然恐怕也要傷到幾名弟兄?!?
其腳下的那名礦工雙目圓睜,用盡最后的力氣死死抓住了那都司的腳,張嘴似乎想要說些什么。
只是不等其說話,便被一刀刺進了喉嚨。
在礦工衣服上擦了擦刀上的血跡,讓人去搜索了一陣,確認沒有遺漏后,那都司就回去復命了。
大峪山上,指揮眾人建防火帶的武小宇看著遠處燃起的火焰,眼里似乎在有火苗在不斷跳動。
……
緒禎帝萬萬沒想到,那些暴民竟然敢再次暴動,是暴怒不已。
雖然那都司處理的或許有些不對,但那些暴民沖擊軍陣卻是實打實的。
沒錯,在緒禎帝看來,不管怎樣,沖擊軍陣的便全都是暴民。
緒禎帝先前還認為是高云輝管教不嚴惹出的亂子,如今看這些暴民如此行為,只怕并不一定。
責令刑部將所有暴民一眾家庭全都捉拿進大牢,全按從犯處置。
一時之間整個門頭溝地區家家皆驚,有些先前在西禁礦做過工的人紛紛想法逃出去,還要不少人想法悄悄溜進山里。
不過這次白吉并沒有再派人前去抓捕,只是讓人抓緊搜山,畢竟這種事過猶不及,抓捕的事還是交給刑部自己去辦好了。
至于搜山時搜出來的“暴民”,暴民是不會自己承認自己是暴民的,這時候在山里的必須是暴民。
而刑部這次一下抓了幾百人,直將宛平縣大牢全都塞滿,又借用了一些京城的大牢才將人都放下。
而處置的結果更是不必多說,罪名早在抓捕前便已被定下。
余下的不過就是屈打成招而已,男性通通處死,女性則是籍沒發賣。
直殺的人頭滾滾,雖是在夏天,菜市口的鮮血三天不干。
……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附近各縣前來滅火的火防兵都趕到了,大峪山的火勢也得到了控制。
等到一場暴雨降下,這場燒了十天十夜的大火終于熄滅。
只是,卻有一樁奇事,大火雖然燒了十天,但東邊義勇王的礦區卻并未受到損傷。
一時,京城里到處都在談論此事,只說是有義勇郡王有上蒼保佑,連祝融都不能傷其分毫。
當然,這只是謠傳罷了,真正的原因還是礦區主管武小宇領人提前建好了一條防火帶才得以幸免。
不過,雖然并沒有燒毀礦區,高云輝還是給義勇王府上送了不少禮,加起來怕是有個四萬兩。
連賈蓉都收到了高云輝遣人送來的一副唐寅的畫。
在龐大的金錢攻勢下,雖然此事是高云輝自己露出了把柄,但滿朝文武也沒有幾個真的借此發難。
偶有幾人上書彈劾高云輝,應和之聲也寥寥無幾,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高云輝自然不會放過幾人,除了一些武官管不到,余下的全都被高云輝想法拿了官職,回家養老去了。
而隨著大火的熄滅,西礦區清點出來的尸體足有四百多具,全都燒的面目全非,辨認不出。
一下死了這么多人,整個京城七月里都在一副肅殺的氣氛中度過,巡邏的軍士比往常多了一倍,京城的治安一下好了不少。
賈蓉這會兒卻不關心這些,也沒心情去看高云輝送來的畫,焦急的在家等了好一會兒,方才收到的白吉的回信。
打開一看:自己的礦區里并沒有發現尸體。
賈蓉這才稍稍舒了一口氣,離大峪山起火已經過了十一天了,賈薔等人卻還是沒有消息,賈蓉都在想幾人是不是被燒死在自己礦區里了。
好歹此事也能算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沒發現尸體就還有活著的希望。
賈蓉趕忙將此事告訴了秦可卿,讓其轉告賈蕓的母親卜氏。
大峪山著火的事滿城皆知,卜氏雖住在賈薔院里,但也知道了此事,忽然聽聞此事直接急的昏了過去。
一醒來便哭哭啼啼的來找尤氏,賈蓉看其哭的實在傷心,也是沒法,畢竟人是自己派出去的,如今出了事找到自頭上也是正常。
只能先讓卜氏在府里住下,許諾今后自己給其養老,一面讓人安慰她一面抓緊打聽賈薔眾人的消息。
只是賈薔眾人卻仿佛消失了一般,大火都消失了還沒見到幾人的蹤影。
就在賈蓉著急的尋找賈薔等人的蹤跡的時候,賈薔眾人互相攙扶著出了大山。
一行人衣衫襤褸,披頭散發,臉上還有些被樹枝劃出的細小傷口,還少了賈薔的小廝永波和賈蓉派來的力兒。
反而多了一個倪二,只是倪二如今的情況卻不太好,胸前一道長長的傷口有七寸長,被簡單的包扎過,隨著倪二的行動,不時還有鮮血滲出來。
壯兒背部也受了傷,不過輕了一些,如今也是臉上蒼白,被賈薔攙扶著。
賈蕓扶著倪二道:“老二你看,我們已經出了大山,要不了多久就能回到京城,你可一定要堅持住啊。”
倪二勉強睜眼看了一眼,虛弱的道:“二爺,我怕是活不了了,今后我妻兒和女兒可就拜托二爺了。”
說完便昏死了過去,賈蕓唬的不行,趕忙探了探倪二的呼吸,只覺其呼吸越來越微弱,急的落下淚來。
賈薔趕忙讓還算健康的定波往前去找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