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呂響的這一番說法是認可的。
做節目就是做產品,自我感覺良好沒有用,聽眾買賬才是最終的目的。
而要做出好的節目,對市場的客觀分析是必須的。
顯然,呂響的分析就很客觀。
“當今社會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普遍年輕人壓力比較大。所以他們需要一些輕松的節目,來讓緩解他們巨大的壓力。傳統相聲也能給人帶來歡樂,但相聲門檻較高,從業者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基本功,才能入行。”
“有一種和相聲差不多的表現形式,那就是說段子。把現實中一些有趣的事,通過夸張的形式處理,變成有意思的段子,說給聽眾聽,把聽眾逗樂,那聽眾自然就愿意重復收聽。這種形式,我管它叫脫口秀。”
領導們再次面面相覷,脫口秀?沒聽說過呀。
沒聽過就對了。
“脫口秀也類似于講笑話,但又比講笑話更復雜一些。脫口秀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除了逗樂觀眾,表演者還可以讓內容更有寓意和深度,甚至能引起聽眾的思考。當然了,最重要的功能,還是讓觀眾樂呵。這個東西說起來比較空洞,我把第一期節目的內容準備好了,我這里就獻丑,為大家講一段段子吧。”
臺長胡成軍帶著鼓掌。
其他人趕緊跟進。
……
會議室里傳來了輕松的笑聲。
其他部門的同事聽了,都很詫異,不是領導們在開會嗎,怎么笑成這樣了?
“聽說是編輯部的呂響在給領導們講笑話,把領導們給逗樂了。”
“開會還講笑話?這呂響膽子夠大的呀。”
“好像是他參加新節目的策劃競爭了。”
“那不是內定陳銘了嘛,他一個小編輯還能干過陳銘?”
“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虎唄。”
“我看是無知者無畏吧。”
呂響也知道大家都不看好他,但在他簡單表現了一下新節目的內容后,領導們明顯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了。
“這種節目以前從來沒人做過,萬一聽眾不接受怎么辦?”陳銘的爸陳啟華下場了。
本來他是想裝出一副客觀公正不徇私的樣子,可是見到呂響的節目如此受歡迎,他急了。
陳銘要是敗給這位小編輯,那他面上也無光。
“就是因為沒人做過,所以我們才要嘗試。做任何嘗試都是要冒風險的,但穩打穩扎,一直呆舒適圈,也很難有突破。”呂響道。
“嘗試,你拿臺里有限的資源去搞你的新嘗試,那萬一失敗了,你負得起這個責任嗎?”陳啟華喝道。
旁邊的胡成軍微微皺眉,心說老陳你仗勢欺人也太明顯了吧?
你好歹是個領導,當著大家的面,你連演都不演了,直接打壓年輕人?
呂響笑了笑,“我只是提出方案,到底要不要去做這么一檔節目,還得領導們拍板,臺長不必激動。再說了,難道陳銘師兄的節目就不是拿臺里的資源去做嘗試?如果失敗了,那陳銘師兄就負得起這責任了?就因為他是您的公子,所以就有容錯率?”
這話堵的陳啟華說不出話來。
蔣興德趕緊喝住呂響,“小呂,注意你的態度,怎么能頂撞領導呢?誰的策劃案好,領導們心里明鏡似的,自有判斷,你給我閉嘴!”
呂響笑笑,“好,我閉嘴。”
說著從臺上下來,坐回了原來的位置。
蔣興德用安撫的眼光看向呂響,我不是在針對你,我只是做做樣子啦。
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臺長胡成軍,等著他表態。
胡成軍清了清嗓子,作總結性發言。
“小陳的方案比較成熟,風險較小。但小品的策劃更有新意,但風險也確實更大。我也不能搞一言堂,到底用哪一個方案,大家投票決定吧。”
加上臺長在內,一共八個領導評審。
“同意用陳銘的方案的,請舉手。”胡成軍道。
他自己并沒有舉手,陳啟華舉手了。
靠,老不要臉,還真是不演了。
不但自己舉手了,還把目光投向了旁邊的幾位領導。
這顯然下私下溝通過的,明天投票的時候,你們要支持我兒子。
又有兩個領導舉起了手。
三票了,馬上要過半了。
呂響把目光投向了蔣興德。
咱可是說好的,你可以不支持我,但你也不能支持陳銘,你可以棄權。
你要是敢支持陳銘,我不但不帶你去釣魚,我還要和你女兒離婚。
蔣興德明顯地感覺到了來自呂響的壓力。
離婚的事他不清楚,但他知道,如果支持了陳銘,呂響肯定會拋棄他這位老釣友。
于是他也沒有舉手。
但另一位舉手了,陳銘得到了四票。
按照規則,只要票數過半,理論上這策劃案就可以立項了。
當然了,后面還有呂響的方案。
如果呂響的方案得票數比陳銘的方案多,那就用呂響的方案了。
“贊同小呂方案的,請舉手。”胡成軍道。
說完他自己先舉起了手。
呂響的目光再次射向蔣興德。
臺長都支持我了,你敢不支持我?
如果我的得票數少于四票,那陳銘就贏了。
我的策劃案可以吊打他的,你讓他贏?
蔣興德面對呂響刀一樣的目光,也是有點慌。
不是說我可以棄權嘛,你現在這意思,還是要逼我支持你唄。
行吧,大不了得罪陳啟華,我投給你。
于是舉起了手。
但之前投給陳銘的那些人,現在肯定就不能投呂響。
呂響沒有投票權,于是他的方案也只得了四票。
雙方打平。
策劃部主任看向胡成軍,“臺長,現在他們雙方打平了,那到底該用誰的呢?”
胡成軍沉吟了一下,“要不這樣,他們各組團隊,每人做一期節目出來試播,誰的收聽率更好,就用誰的節目。如果兩個節目效果都好,那就都保留,淘汰掉其他時段的節目。”
陳啟華馬上反對,“兩個節目同時做的話,會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試驗嘛,總得付出些成本,不存在浪費。”胡成軍定調了。
策劃部主任又道:“那這一萬塊的策劃案獎金,給他們平分嗎?”
胡成軍擺手,“我們不搞平均主意,獎金暫時先不給,等節目出來了看效果,勝出的一方拿獎金,獎金增加到兩萬。如果第一期收聽率就超過及格水平,獎金增加到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