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焦三爺
- 幕后:從翻紅天王開始
- 重城難見
- 2246字
- 2023-05-08 23:46:30
第一場戲很快就在導演的拍板下通過了,李樞也不知道是導演想省膠卷,還是這位吹嗩吶的老大爺對他積威甚重,使得導演不敢讓自己大爺來來回回地演奏。
一開始老大爺似乎還沒從那自己吹出來的悲涼氛圍中走出來,跟李樞他們聊天也是沒什么力氣的模樣。
好在過了一會,老大爺像是緩過來一般,話匣子也漸漸打開了。
通過交談,李樞雖然不知道他真名叫什么,但是卻知道了怎么稱呼這老大爺,焦三爺。
焦三爺說,他年紀大了,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的人要么管他叫老焦,要么管他叫焦三爺,時間久了,他也記不清自己的姓名了。
那時候在村里,別稱、外號、諢號哪個叫的都比真名多,忘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他的寶貝嗩吶,是他師傅傳給自己的金嗩吶。
見李樞對嗩吶感興趣,焦三爺便多聊了幾句,從自己小時候學嗩吶時候的苦,再聊到自己中年時眼睜睜看著嗩吶落寞,自己卻無能為力。
等老了,才發現自己這輩子已經和嗩吶綁在了一起,可讓自己恐懼的,不是死亡,而是師傅一直傳的嗩吶傳承要斷在自己手上。
嗩吶離口不離手。
這句祖訓已經成了焦三爺刻在骨子里的印記。
眼見焦三爺越說越悲,李樞忍不住想張嘴,卻被一旁的黢黑小伙搶了先。
“焦三爺,您收我唄,我肯定跟您好好學。”
短暫的寂靜中,焦三爺盯著黢黑小伙的雙眼對視了幾秒,然后微闔雙眼,搖搖頭一聲不吭。
黢黑小伙的臉上明顯閃過一絲失望,但并不多,既然被拒絕,索性就起身去附近溜達,省的尷尬。
見黢黑小伙被拒,李樞也遲疑著自己要不要開口求學。
沒想到養神的焦三爺反倒是像有讀心術一般,看都沒看李樞就問道:“怎么?你也想學?”
心事被點破,李樞索性也就承認了,并大大方方把自己想學嗩吶是為了解析古曲,從而作曲的事情都說了出來。
做好被拒絕打算的李樞迎著焦三爺的目光,焦三爺仔仔細細地將李樞看了一遍。
“知道為什么我不教剛那個黑小子嗎?”
“不知道。”
焦三爺看著黢黑小伙在遠處的背影,從馬扎上緩緩站起來,遙遙望著。
“他求的不是我這一手嗩吶,求的是導演親大爺。”
焦三爺佝僂的身影,卻讓李樞有一種高人于世,洞悉人心的感覺。
——————————
“小李,你下午去哪逛了?”
癱坐在酒店一樓的劉醒看著身旁不斷揉著腮幫子的李樞,好奇地問了一句。
“出門拜了個師。”
腮幫子持續發酸,讓李樞有一種說話就想要淌口水的感覺,下午跟著焦三爺在片場學了個把小時的嗩吶基礎,要不是還惦記著晚上要酒店集合,他都準備跟著焦三爺走了。
可是焦三爺說他錯過了練基本功的年紀,欲速則不達,讓他先回去緩緩,兩人留了個聯系方式,就在片場分開了,面對黢黑小伙艷羨的目光,李樞也只是一臉淡然。
慢就是快。
這句話是焦三爺跟李樞囑咐的,在弄清楚李樞的身份之后,焦三爺也明白李樞不可能天天跟在自己身邊。
于是兩人約好在梧州的這些日子,李樞只要沒事就可以去片場找焦三爺學嗩吶,畢竟焦三爺還在自己的侄子戲里有客串,沒事干就在片場溜達。
至于離開梧州之后的學習,那不是還有視頻教學呢,畢竟時代在進步。
“拜師?你跟人學什么去了?”
李樞的回答引起劉醒一絲興趣,這使得他跟椅背間的角度向上升了一度。
“嗩吶,回青州之后,我想去找一趟老太太。”
面對李樞的回答,劉醒連續發出了好幾個問題。
“嗩吶?你學那個干什么?還找老太太?”
不等李樞回答,劉醒就露出一副我已經明白了表情,自問自答了起來。
“我明白了,你小子是不是又有什么新歌的點子,又想找個聲音特別的歌手。”
李樞聞言滿臉的無奈。
“我說哥啊,哪有那么多特別音色需求的歌手啊,我是想去找老太太問問,有沒有認識的民樂老師,我還想再學個竹笛。”
這可太讓劉醒意外了。
劉醒不敢相信地看著李樞。
“你小子來卷我們的吧?這文娛評級都沒完事呢,你就想著又學嗩吶又學竹笛了?”
李樞憨笑兩聲想緩解一下氣氛,劉醒提起文娛評級的事情,李樞才記起來自己手中還捏著一首適合嚴思遠的歌沒給他呢。
最近實在是腦子里惦記的事情太多了,都沒怎么注意《突然的自我》成績。
現在正好閑著,李樞就打開個人設備,查看起了頌風平臺的各項榜單數據。
這首年度金曲經過這段時間晨星的宣傳,已經完全展露出了它的威力。
三家平臺的官方榜單(周收聽榜)已經進入收榜的最后倒計時了,《突然的自我》已經成功突破到了第五名,這估計也就是最后的排名。
如果不是前期鋪墊的資源和宣傳太少,李樞相信這首歌肯定能向著第一名的寶座發起挑戰。
至于新歌榜單(月點擊榜),這首歌已經成功進入了前二十名,距離收榜還有大半個月呢,看著前面幾首歌的點擊次數,大膽定一個保三爭一的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最后則是歌曲發布的頌風平臺原創榜單,此刻已經拿下原創榜單第一名了,銷量具體的數字則要看后臺數據。
這邊的李樞還在欣賞其他榜單上的歌曲,另外一邊的青州業內已經鬧開花了。
在某一個青州業內的私人群組內。
某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資深樂評人在看完這一周的風云變幻后,給出了如下評價。
“比起以前的那些作品,嚴思遠這首《突然的自我》恐怕能成為他吃一輩子的老本。”
這番評價,也得到了不少同行們的認可和贊同。
“確實,只能說嚴思遠以前的歌曲風格是把雙刃劍,幾乎把聽眾的年紀限制在了一個很小的范圍,一旦他的個人風格像現在這樣發生了巨大改變,再走之前的那種風格就會顯得格外突兀。”
“不是,你們等等,這首歌也不是嚴思遠自己寫的啊?”
“啊?不是嚴思遠自編自唱的嗎?”
先入為主的觀念讓部分樂評人下意識就以為這首歌是嚴思遠一手包攬的作品。
直到這個時候有人點出來,才想起來去看歌曲的簡介信息。
“李樞?這是新人嗎?”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九成以上的聽眾都不會關注一首歌除了歌手以外的詞曲作者,更別提編曲、混音這些幕后工作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