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最不忍心看到他人受苦,傅瑤提出的問題他也考慮過,但是他絕對不能違背自己的內心,和一個不喜歡的人在一起,畢竟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
就算丁嘉柔嫁給了他,以后也不會幸福,因為他的心里從頭到尾都沒有丁嘉柔。
看著劉康一意孤行,心意難以轉圜的樣子,傅瑤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剛想再教訓劉康幾句,墻角長廊后卻傳來一道清麗的女聲說道:“嘉柔說怎么看不到昭儀和殿下的身影了呢,原來,是在這里啊。”
聽到丁嘉柔突然來了,兩個人齊齊的向后看去,卻發現丁嘉柔神色如常,傅瑤才微微松了一口氣,剛才的那些話千萬不要讓她聽到才是,否則她經營了那么多年的感情,就要在一夕之間毀于一旦了。
“你怎么過來了?”傅瑤狠狠的瞪了一眼站在旁邊沒有做聲的劉康,忙迎上去笑著握住了丁嘉柔的手,兩個人親密得如同一對母女似的。
丁嘉柔有些害羞的看了一眼站在旁邊的劉康,其實剛才的話她都已經聽到了,心中雖然疼痛,但是她卻還是裝著像是個沒事人似的,笑了笑對傅瑤說道:“昭儀,嘉柔三年前進宮,之后就從未回過家,許久不見父母,心中甚為思念,還望昭儀能夠準許嘉柔回去探親。”
聽到丁嘉柔這樣一番善解人意的話,傅瑤便知道剛才她和劉康的對話全部落在了丁嘉柔的耳中,又狠狠的瞪了一眼劉康,傅瑤這才笑著挽留道:“車馬勞頓好幾天,恐怕你有心回去,身子也撐不住,這樣吧,現在定陶住幾天,然后我派一隊衛隊,護送你回去如何?”
丁嘉柔心中十分的感動,忙低頭行了一禮說道:“多謝昭儀。”
說完,丁嘉柔看了一看,站在旁邊一身素服的劉康,頗有些擔憂的說道:“康王殿下,嘉柔不日之后便要回家,希望康王殿下能夠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夜里讀書的時候記得喝一碗綠豆湯解解暑,已經是盛夏了,不易太過勞累。”
傅瑤看到丁嘉柔如此掛念劉康的模樣,心中也是大喜過望,忙笑了笑說道:“既然如此放心不下,倒不如留在定陶,日日看著,不就可以安心了嗎?”
聽到傅瑤這樣說,丁嘉柔的臉上流露出一點兒羞澀,只是垂首站在原地,沒有說話。
傅瑤忙推了一把劉康,淡淡的笑了笑說道:“嘉柔都要走了,你就沒有什么想說的嗎?”
劉康見自己突然被推了出來,略微有些躊躇,想了半天,才吐出這樣一句話來“替我問問令尊令堂安好。”
此話一出,丁嘉柔臉上的表情明顯有些難看,但還是隱忍不發,傅瑤見狀也忍不住責怪道:“難道你就沒有別的想要囑咐嘉柔的嗎?”
劉康想了想,雖然丁青遙遠在京城,此生雖無見面之期,但他的心里永遠只有丁青遙一人,他不能違背自己的心愿,便淡淡的搖了搖頭說道:“丁姑娘,劉康并非良人,還望丁姑娘另擇佳偶。”
聽到劉康這樣說,丁嘉柔渾身上下頓時泛起一股冷意,沒想到這么多年的付出竟然換來了一句劉康并非良人,還望姑娘另擇佳偶。
傅瑤聽到這句話,臉色不由的大變,忙拿過劉康說道:“說什么呢?嘉柔可是我為你選的媳婦,此生你的正妻也只有她一人而已。”
“昭儀,我沒事兒的。”丁嘉柔雖然臉色不好看,但她還是強顏歡笑的說道,那笑容凝結在嘴邊,看著竟有一絲心酸。
傅瑤狠狠的瞪了一眼劉康,冷聲說道:“既然如此,你要讓母妃背一個不義之名,母妃也無辦法。”說完,傅瑤便拂袖而去,留下兩個人在原地,對著滿池春水,一臉的尷尬。
劉康見丁嘉柔在自己面前低頭不語的模樣,微微的嘆了一口氣,輕咳了一聲說道:“劉康剛才所言,句句都是心里話,還望丁姑娘能夠斟酌一二。”
丁嘉柔點了點頭,沒有作聲,只是絞著手中的娟帕,揉捏皺了也渾然不在意。
劉康見確實沒什么可說的了,便作了一揖告辭道:“前院事務繁雜,劉康就不多留了。”
說完,劉康便轉身朝著前面走去,留下丁嘉柔一人在原地死死地,咬著嘴唇努力地不讓自己發出一聲聲音來,最后一顆晶瑩的淚水從她的眼角慢慢的滑落,滴在了石縫中長出來的野花上,甜苦交加。
與定陶的安然寧靜不同,長安未央宮里則風云詭變,劉驁坐在金色的大殿上,看著底下眾臣亂語,心里十分的煩悶。
王鳳在朝中初露鋒芒,一襲絳紅色的冠服,意氣風發,劉驁即位,太后的王政君母家人在朝中,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看著朝中皆以王家馬首是瞻,有好幾個見風使舵的小人便上趕著拍馬屁,御史中丞在得到王鳳的命令之后,忙拿著奏犢出來說道:“皇上,臣有事啟奏。”
劉驁只是微微的抬了抬眼,沉聲應道:“準奏。”
御史中丞看了一眼站在群臣之首的馮野王,一本正經的模樣說道:“皇上,馮野王私自去郡,奉詔不敬,難當大鴻臚之職。”
“哦?”劉驁坐直身子,看著馮野王笑了一聲說道:“馮愛卿有何看法?”
馮野王在聽到御史中丞說的那些話之后,早就氣得吹胡子瞪眼睛了,忙站出來說道:“無中生有,還望皇上明鑒。”
“哦,馮愛卿,你說是無中生有?朕倒是想聽聽你的說法。”劉驁坐直了身子,靜靜的看著跪在地下的馮野王,馮野王是馮昭儀親哥哥,劉驁自然也不是很相信他,只是淡淡的看著他,聽著他的下文。
馮野王年紀也有些不小了,長須的胡子顯得十分正直,忙抱拳說道:“臣絕無私自去郡,更無奉詔不敬。”
一番話說得聲淚俱下,劉驁只是輕輕的笑了笑,心里還一時難以判斷,御史中丞忙跳了出來說道:“此事怎么容得你爭辯?有那么多人為證,皇上,您一定要明察秋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