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明工業第一步——蒸汽機
- 大明:開局自曝身份,獄友是朱棣
- 烏云的暮年
- 2001字
- 2023-05-20 23:04:49
“當然,這可是提高軍隊戰斗力的關鍵啊。”
楚天要培養的是新式軍隊。
新式軍隊首先要開發的不是這些士兵的體能,而是智力和思想。
不然覺悟太低,思想跟不上趟,沒信仰,戰斗力強也只是一時,隨著時間推移戰斗力只會越來越差。
后世的軍隊,之所以戰斗力比舊式軍隊強這么多,就是一方面文化水平高,思想水平高,內心也擁有信仰。
所以哪怕面對人數比自己多,裝備比自己好的軍隊,依然可以死戰不退,甚至奪取勝利。
“啊?認字還成軍隊提升戰斗力關鍵了?”
朱棣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現在楚天做的事情,絕大部分都在顛覆他個人的價值觀還有世界觀。
仿佛自己之前認知世界的方式,是完全錯誤的一樣。
楚天道:“現在你去翰林院,找五十個人來,該給錢給錢,每天抽出一個時辰的時間,教他們讀書寫字。”
朱棣點頭道:
“那行,軍事訓練呢,您之前不是說,要訓練什么新式軍隊嗎?
那肯定還要使用新的訓練方法才是吧。”
楚天便拿出一本自己編寫的新兵訓練大綱,遞過去道:
“就按照這個來。”
朱棣打開那訓練大綱,發現第一頁寫的內容,便是最基本的隊列,倒也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畢竟古代的軍隊,對于隊列的訓練同樣嚴格。
因為這是訓練士兵服從性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士兵的紀律性。
不過再往后看,內容便不再一樣了。
因為這里面,并沒有太多兵刃格斗的內容,更多的都是陣列,射擊等等。
再有,就是對命令的絕對服從,絕對嚴格的紀律要求等等,以及軍隊的編制,還有軍官安排等等,也和大明現在的體質不同。
“不訓練兵刃格斗,整個軍隊都使用火器嗎?”
朱棣此刻問道。
楚天點頭道:
“沒錯,不過我會在裝備給他們的火槍上,安裝刺刀。
這個主要是用來對付敵軍騎兵的沖陣,可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不過主要還是依靠手中的步槍來進行射擊。”
朱棣有幾分擔憂,總覺得這樣會不會太過于極端了。
可既然楚天說了,他也不再多說什么,便開始按照這個訓練方式,對士兵進行訓練。
其實朱棣心里沒底,畢竟這訓練方式,太過于與眾不同,最終結果如何,他還真不知道。
但是他仍舊選擇相信楚天。
回到千機部,楚天便繼續開始這新式的燧發槍進行改進。
他要造的,是能直接安裝入紙殼定裝彈的燧發槍。
這種燧發槍,不需要槍口安裝彈藥,可以大大提升裝彈射擊的速度。
但是也有許多問題。
比如不能下雨受潮,火藥受潮,就沒法使用了。
而且保存方面,也需要非常注意。
想要造出傳統意義上的定裝彈,還需要雷酸汞。
不過目前還不具備大規模生產雷酸汞的條件,畢竟大明的化工業,還沒有向前發展。
想到這里,楚天就意識到什么叫做任重而道遠了。
千機部內,工匠們看到楚天到來,只是點頭示意,便繼續忙碌。
這是楚天在千機部定下來的規矩,這里沒有什么上下級,甚至楚天來了,也不必特地行禮,關鍵是用最快的速度,將燧發槍造出來。
楚天雖說可以將設計圖畫出來,可你讓他手搓燧發槍,還有蒸汽機,實在是有些難為他了。
“大人,蒸汽機的模型造出來了,您可以看一下。”
一個中年工匠此刻說道。
他算得上是工部抽調過來的,最有能力的工匠了,約等于后世手工耿,名叫劉漢羅。
此人之前在工部的時候,只是最底層的一個工匠,畢竟資歷不夠,一大堆白胡子工匠壓著他呢。
但是到了千機部,沒有論資排輩這一說,誰有能力誰頂上去,這下就完全不同了,許多年輕的,動手能力極強,而且思維活躍的工匠們,便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
例如建造這個蒸汽機的劉漢羅。
這個蒸汽機的模型,基于瓦特改良之后的蒸汽機而建立。
但是和原版蒸汽機不一樣的是,楚天又針對后世的一些科技,將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
其實最早的蒸汽機,并不是瓦特發明,而是在更早之前便發展了相當一段時間。
瓦特更重要的貢獻,是改進了蒸汽機,讓其可以大規模應用于工業生產之中。
這才促進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生。
楚天改進的這個蒸汽機,是設有與汽缸壁分開的凝汽器的蒸汽機。
他同時單獨設計了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
除此之外,他還將原來的手動安全閥,改為自動安全閥,如此一來可以大規模減少蒸汽爐爆炸的概率。
這個模型不算大,主要是用于驗證。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便可以直接使用楚天之前生產出來的合金鋼進行鑄造。
楚天走到這蒸汽機面前,發現和自己預想之中的差不太多。
蒸汽機不算大,只有半人高,里面有一個小小的鍋爐,還有燃燒室等等,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楚天便立刻往里面加水,同時將點燃好的煤炭,放入其中,給鍋爐加熱。
大概十多分鐘之后,蒸汽便開始推動飛輪運動,而飛輪有牽動著下方鋼管進行活塞式運動。
在一旁圍觀的工匠們,看到竟然真的能推動鋼管運動,也是嘖嘖稱奇。
楚天的一顆石頭落下來,他拍拍劉漢羅肩膀道:
“老劉,你們做的不錯,我要向陛下請賞!!!”
聽到這話,劉漢羅,還有同樣參與制造蒸汽機模型的工匠們,便紛紛跪在地上,向楚天道謝。
楚天看著蒸汽機不斷旋轉的飛輪,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
他知道,這飛轉的鋼輪,就是大明的工業文明向前飛速邁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