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煉鋼爐——大規模量產鋼鐵的開始
- 大明:開局自曝身份,獄友是朱棣
- 烏云的暮年
- 2007字
- 2023-05-16 23:58:47
最早的大規模煉鋼方法,由貝塞默發明。
19世紀50年代,克里米亞戰爭在東歐爆發時,貝塞默建造了一個新的細長炮彈。
他把它提供給了法國軍隊,但當時傳統的鑄鐵大炮太脆,而無法開火。
所以,只有比鐵更加強大的鋼,才有更強大的性能來處理受控爆炸。
貝塞默發現,將融化的生鐵放進轉爐內,吹入高壓空氣,便可燃燒掉生鐵所含的硅、錳、磷、碳,而煉成鋼。
這就是轉爐煉鋼法,是首創大量產鋼的方法,貝塞默的煉鋼轉爐成了新的鋼鐵之王。
中國古代在春秋時期,也掌握了煉鋼的方法。
只是古代的煉鋼法,工藝復雜,耗費人力物力很大,想要大規模量產根本不可能。
最關鍵的是,古代獲取的鋼,其性能各方面,都和后世的鋼鐵有相當大的差距。
朱標和朱棣兩人,都不敢怠慢,便開始按照楚天所說,去各個部門,搜尋相關材料。
如果這些材料,是楚天去要的話,那八成是要吃閉門羹的。
畢竟楚天這張臉不熟,沒有什么根基可言,很多大臣甚至根本不認識他。
但是朱標好使,這位大明國未來的儲君,和下面大臣們的關系都還不錯。
另外一邊,楚天則是讓朱棣去他老丈人徐達家里一趟。
徐達雖說這些年身體不太好,基本處于隱退狀態,可畢竟在軍中威望仍在。
可以通過徐達,來聯絡到軍中的諸多將領。
朱標第二日,便去了工部一趟,從中挑選出許多工匠來。
這些工匠們,在工部的地位不高,算是最底層的人員。
原本他們還有些顧慮,畢竟在工部的這些差事,那算是鐵飯碗,這要去的千機部,到底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不過來的人不是別人,而是當今太子朱標,他們才算愿意跟隨前去。
至于工部尚書趙俊,倒是沒有阻攔。
不就是一群工匠嘛,就算是借去了又如何?
正好,他和那些大臣們,也都想要看看,這個突然跳出來的楚天,到底能掀起什么狼頭來。
其實不止是工部,朱標和朱棣兩人,去其他的部門,借調人手,資源等等,也都是暢通無阻。
原本楚天對此還頗為奇怪,心想難道這朱家二位的臉這么好用?
可再一想,就能明白了。
現在正是朱元璋雄心勃勃的時候,他們可不敢觸犯了朱元璋的眉頭。
不如就讓楚天折騰,反正在這些大臣們看來,也折騰不出什么浪花來。
他們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該配合配合,等到朱元璋看到楚天等人真的沒啥本事,折騰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們再在合適的時候勸諫,這就足夠了。
這倒是趁了楚天心意,看來這些大臣們,根本沒有將自己放在眼里。
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將科技放在眼里。
當然,這些人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科技。
楚天這幾日也沒有閑著。
他一方面做著各種技術的發展規劃,一方面則是編輯教科書。
主要是關于數學,工學,還有化學等等方面的教科書。
有了這些后世無數學者的智慧結晶,楚天就能大規模培養科技人才。
哪怕有一日他真的掛掉了,他流傳下來的這些知識,還有教導出來的科技人才,也能推動整個大明的科技向前發展。
千機部這幾日開始變得熱鬧起來,朱標還有朱棣兩人,按照楚天所說,挖掘過來的工匠們,還有拿到的各種材料,設備等等,都被安置在了千機部內。
這讓其他六部的大臣們,都紛紛猜測,這千機部難不成是職權更高的工部?
與此同時,朱棣也通過徐達,聯絡到不少將軍,讓他們再過半月時間,便去千機部一趟,參觀千機部最新研制出來的武器。
五天之后,各種材料和設備,還有楚天需要的人員,都已經準備好了。
楚天讓這些工匠們,按照他的設計,開始使用相關的設備,材料,建造起來大明朝第一座煉鋼爐。
這煉鋼爐的結構,相比于當下大明朝使用的煉鐵爐,更加復雜一些。
但是這些工匠們,真的建造起來的時候,倒是沒有花費太多時間。
主要是有楚天的設計圖,還有提前預備好的所有材料,以及楚天提供的,更加省力的建造方法。
只是兩日時間,他們便將這煉鋼爐搭建起來。
這個煉鋼爐不算大,更多的是楚天作為實驗所用。
如果這個煉鋼爐,可以煉制出來高性能的鋼鐵,那就說明煉鋼爐沒有問題,可以擴大,量產,讓大明朝獲得大規模煉制鋼鐵的能力。
工匠們看著組建起來的煉鋼爐,都開始議論起來。
“還以為是什么呢,說白了,就是一個煉鐵爐嘛。”
“不過,這煉鐵爐和之前咱們建造的不太一樣啊。”
朱標和朱棣兩人,也看著眼前建造起來煉鋼爐,心想這東西,真的能大規模煉鋼?
“楚先生,你說真的能通過這東西,大規模量產鋼鐵?”
朱標問道。
他仍舊帶著幾分疑慮。
畢竟這個時代,鋼鐵的鍛造和冶煉方法相當復雜,程序繁多。
楚天要說通過眼前的這個煉鋼爐,就能通過熔煉生鐵,直接獲取性能更好的鋼鐵,他怎么也不相信。
可朱棣對楚天永遠保持自信,就算楚天哪天撿個糞球,對朱棣說這東西是長生不老藥,朱棣都有可能嘗一口。
“行不行,試試看就知道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楚天這樣說著,便讓工匠們起火,同時將一些生鐵,放入煉鋼爐中熔煉。
煉鋼爐和煉鐵爐最大的區別,主要就在于高壓空氣的注入。
有高壓空氣的存在,才能將生鐵里面的硅,錳,磷,碳等等雜質燃燒掉,從而獲得更加強韌的鋼鐵。
朱標還有朱棣,便在一旁觀看著,等待著最終的結果出現。
楚天則是在一旁,指揮著那些工匠們,讓他們在恰當的時機,注入高壓空氣,進入到爐內,讓那些雜質也充分燃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