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心學問世(求追讀收藏!)
- 修練不成我功德成圣
- 第二黃河
- 2116字
- 2023-05-20 00:06:54
下午。
清崖書院。
呂公著笑著贊道:“東陽,你昨晚寫的兩首詩詞很不錯,看來我還是低估了你的詩才,揮手就是異象天成的詩詞。只不過這種詩詞你日后還是少寫些,要以攻伐戰詩為主。當然,若是有特殊效果的輔助性戰詩也成。”
攻伐型戰詩,要么是邊塞詩,要么江湖詩。
至于輔助性戰詩,就是對戰斗具有輔助性作用的詩詞類別,比如可以恢復體力、提升戰斗意志等等之類的。
實際上這類詩詞比攻伐型戰詩還要稀少、珍貴。
方旭點頭道:“老師,這次來是有件事情想要跟你說,我已經從縣衙辭職進入靖夜司了。”
“靖夜司!”
呂公著眼神凝練,他看著方旭沉聲問道:“為什么?”
“昨天上午……”
方旭只好把昨天的事情說了遍,同時也拿出了說服姑母的理由:“我不想托庇于任何人,所以就想進入靖夜司,如此平江伯也會忌憚三分。”
木已成舟,呂公著也只能嘆息。
不過他也算是看出來了,方旭對科舉并沒有太大的興趣,甚至對讀書也興趣缺缺,否則有如此詩才又怎么會從不顯露。
他也并非腐儒,于是說道:“既然你已經選擇了,那我也只能支持。不過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科舉,還是為了知禮明智。而且單純的武夫,絕修煉不到高境界。那些二品以上的武圣,每一個也都是飽讀詩書之人。”
方旭點頭道:“老師說的是,我這幾天也在讀你注釋的九經,同時也想向老師求一門儒道修煉之法,接下來想嘗試下修煉。”
“你不說我都差點忘了,是該傳授你修煉之法,你等等!”
呂公著說著,轉身走進了書房。
等他再出來時,手中拿著一本書籍還有些浩然紙:“這是我儒門八大一品功法之一的《問心策》,本來按規矩,你是沒有資格修煉這門功法的,不過你能寫出《水調歌頭》,我也是破格傳授。這還有五張浩然紙,就全給你吧,想必你也能夠用的著。”
他后面一句話,意有所指。
“多謝老師!”
方旭接過《問心策》和浩然紙,他知道呂公著肯定猜到了,前天晚上的神秘儒修就是他。
對于呂公著,他心中很感激。
雖然他沒有來清崖書院讀書,甚至先斬后奏地加入了靖夜司,但呂公著始終沒有生氣,或者是心生芥蒂,不僅給了他儒門神功,還有寶貴的浩然紙。
他也是恩怨分明之人,呂公著如此對他,他也想報恩。
方旭低頭沉思,眼神一定。
他抬頭說道:“老師,前天晚上我讀《至圣》,心中有種莫名的感覺,似悟非悟。結果翌日醒來,我腦海中就莫名出現了四句詩。我感覺非常玄妙,卻又無法理解。”
呂公著來了興趣:“哦,說來聽聽。”
方旭誦讀道:“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呂公著乃是儒道四品的強者,又是清崖書院院長,他根本報答不了對方什么。
既然如此,那就送對方一場造化吧。
心學,這個世界并沒有。
儒道三品為著書立言,若是呂公著能夠開創心學,那么未來必定可以成為一品儒圣,而且是最頂尖的那種。
他是呂公著的親傳弟子,本就一體。
若是呂公著將來能夠成為一品儒圣,那他這個做弟子的自然也與有榮焉,就算有什么強者想要動他,也要先考慮考慮能否接下呂公著的報復。
至于說方旭為什么不將心學留給自己,因為這個世界同樣也沒有程朱理學。
若是將來他也能修煉到儒道四品,那完全可以將理學搞出來。
對于儒圣而言,能開一家之言足以。
集合兩家之言,這不可能。
這不是能力問題。
因為一個人不可能開創兩門理論相悖的學派出來,除非是精神分裂了。
簡單點來說,就是世界觀每人都且只有一種。
方旭沒有讀過王陽明的《傳習錄》,也沒有認真研究過心學,因此只能通過這種方法告訴對方這四句教。
這四句教是王陽明晚年提出來的,是對其心學概括性的論述。
以呂公著在經學上的造詣,只要告訴他這四句教并給他足夠的時間,他肯定能夠開創出完整的心學來。
果然,方旭話落,呂公著就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雙眸中青光綻放,嘴里不斷呢喃著: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
呂公著的聲音越來越大,眼神也越來越明亮。
磅礴的文氣在他體內涌動,到最后浩浩蕩蕩的文氣再也無法壓制,轟然沖出體外,演化為各種奇景。
有竹林清風,有明月松泉;
有江山河圖,也有周天星辰。
呂公著屹立在漫天文氣之中,各種奇景在周圍沉浮。
他不斷誦讀著四句教,猶如大道之音不斷在天地間震蕩。
“這是天人交感!”
方旭眼睛瞪大,震驚不已。
沒有想到除了詩詞可以天人交感外,經意竟然同樣也可以。
不過想想也是。
在前世詩詞都只是小道,經意才是大道。
既然詩詞可以溝通大道,那經意沒有道理不行。
只不過相比于詩詞,經意想要溝通大道就難多了,必須開創性的自成一家之言。
方旭連忙盤膝而坐,凝神靜氣感悟大道痕跡。
忽然,他感覺到一股磅礴的大道之力破空襲來,自百會穴灌頂而入,其中大半竟然演化為了一本古樸的青皮書籍。
懸浮在青銅鏡下,與道紋并立。
剩下的小半又一分為二。
其中一半淬煉著神魂,讓他修道修為大漲;
另一半則淬煉著他的肉身,直接促使了他血肉玄變,突破到了武道七品練肉。
冥冥之中,方旭也明白了。
四句教的出現代表了心學的出現,他只是提出,呂公著負責闡述,因此呂公著雖然受益最大,但他也分潤到了三成功勞。
因此在這大道淬煉之下,他直接凝練了儒種。
并且道、武皆有突破。
方旭又驚又喜,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