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過路費?朱元璋怒了
- 大明:長生國師,朱元璋嚇壞了
- 來一杯無糖可樂
- 2242字
- 2023-04-18 12:28:00
春天的田野里充滿了綠植。
視野里有炊煙、綠蔭、河流,宛如一副美麗的油畫。
落日的余暉中,幾輛馬車漸漸駛來。
坐了五六天的馬車,皇帝朱元璋一時興起,與隨從人員騎著戰馬在鄉野小道上馳騁縱橫,夢回十多年前的沙場。
忽然間,他們全停了下來。
“重八,怎么了?”
伴隨著清脆的聲音,馬皇后掀開了簾子。
下一秒,她愣住了。
視野里出現了一條筆直、寬敞的大道。
和京城、皇宮一樣,是用大量的石頭、沙石砌成。
且道路嚴絲合縫。
工匠的造藝顯然比宮中還要高。
用石頭砌成的道路,一般只有各地的州府才有這樣的財力,
但眼前只是一座縣城,道路卻已鋪到田野間。
“重八,這里不就是你說的德寧縣?”
馬皇后看了一眼石頭路起點的界碑,上面刻有五個大字:
德寧縣界碑。
馬皇后笑了笑,說道:“重八,能把石頭路修到鄉野間,這里的縣令肯定是個有魄力的能人。”
“應該吧。”朱元璋喃喃道。
車隊進行前進,路上的行人漸漸多了起來。
讓朱元璋等人驚訝的是,不止是通向縣城的官道,連接附近村落的道路也是用石頭鋪的。
官道兩邊還種了兩排樹,看起來賞心悅目。
更離譜的是,還有人打掃?
朱元璋策馬過去,翻身落地,問道:“這位老翁,你們打掃官道有工錢嗎?”
“有啊。”那打掃的老翁說道:“每年三十兩。”
“這工錢不低啊。”
朱元璋有些驚訝了。
他曾經就是農民,自然知道三十兩對于普通百姓意味著什么。
老翁笑道:“這得感謝縣令大人,他可是全天下最好的父母官了。”
“如果天下的縣城都這樣就好了。”馬皇后感慨不已。
朱元璋皺起眉頭,臉色并不好看。
他此行前來,目的是誅殺縣令魏光啊。
如果魏光此人的政績還不錯,他還怎么殺?
現在看來,魏光確實有能力,要不然也不會成為托孤之臣。
就是不知道,這才能是好是壞。
“有才之人做惡事,可比其他人影響大多了。”朱元璋小聲嘀咕。
比如被他所殺的楊憲就是有才能之人,僅用十年就成了中書省左丞。
然而此人欺上瞞下,治理揚州時更是草菅人命,不顧百姓死活。
在朝中更是排除異己,后來終是害人害己。
對于有才能之人,朱元璋向來防備很深。
夕陽西下,殘陽如血。
在最后的殘陽中,車隊抵達縣城大門。
雄偉的城墻下,行人、馬車絡繹不絕,顯示出了其他縣城沒有的人氣。
“德寧縣很熱鬧啊。”
太子朱標掀開簾子,心情還不錯。
一路走來,他們路過的縣城太多了,可沒有一座縣城能與德寧縣相提并論。
寬敞的道路就不說了。
就這人氣,比州府還熱鬧。
馬皇后在旁邊笑了笑:“這是好事啊,這足以說明百姓已經走出戰亂,恢復生機,重八,你說是不是?”
“嗯。”朱元璋沉默了。
他沒忘記目的,他是來除掉魏光的。
如果這家伙不犯錯,那就只能使用錦衣衛了。
為了大明帝國,為了朱家的天下,魏光無論如何都得死。
“說實話,我對這里的縣令越來越好奇了,這縣令應該是個賢士,得提拔重用才對,父......爹,你說是不是?”朱標看向了父皇。
“先進去再說吧。”
朱元璋早就沒了心情。
“前面的馬車停下。”
“按照規定,請繳納過路費。”
不多時,守城的小吏攔住了朱元璋等人。
“過路費?”朱元璋皺起眉頭。
那小吏撇了一眼,語氣平淡道:“規矩都不懂了?”
朱元璋大怒道:“收路費是哪門子的規定?這是大明的縣城,你們也不是占山為王的土匪,朝廷三令五申不準苛捐雜稅,你們竟然公然違背,就不怕國法嗎?”
“縣令就是這里的法。”
盡管眼前人穿著華貴,但小吏絲毫不懼。
因為他的后臺是縣令。
縣令大人就是這里的天。
別說眼前男人身著華貴,就算是州府的官員他們也不帶怕的。
“混賬。”旁邊的毛驤握住刀柄,周圍的隨從人員殺氣騰騰圍了過來。
“怎么?想來硬的?”
那知小吏絲毫不懼,冷笑道:“也不看看這里是什么地方,不知死活。”
話音落下,眾守城士卒皆沖了過來。
雙方對視著,劍拔弩張。
朱元璋正要發怒,只見朱標笑著走了過來:“這里官爺,我們可以交錢,但你要告訴我收費的理由吧?”
“一看你們就是外地人。”那小吏冷笑著。
“對,我們并不知道這里的規矩。”朱標點頭。
那小吏指著前方的大道,說道:“你們是從官道過來的吧?”
“對,走的官道。”朱標頷首道。
小吏繼續說道:“這條官道是由縣城出資修建,時間長了自然要重新修繕,要是道路壞了,你們的馬車還怎么進城?”
“可錢從哪里來?自然是從路上來。”
“我們縣令大人說了,要想富,先修路,以前道路泥濘,如果沒修這條官道,你們現在還停留在路上呢,說不一定城門關了也到不了縣城,現在縣城出資修路,只收一點點過路費,你們還不滿意嗎?”
朱標微微點頭,又問道:“這位官爺,百姓收費嗎?”
小吏搖頭:“百姓不收,只收馬車。”
聽到這,朱元璋的怒氣減了不少。
要是百姓也收費,他現在就要沖進去砍了這縣令的狗頭了。
就算如此,他在心里也給縣令判了死刑。
正好,殺人的理由有了。
這樣的貪官污吏,就應該全部殺光。
在所有惡行當中,朱元璋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污吏。
在他年少之時,就是貪官貪墨了賑災的糧食,導致他的父母餓死。
貪官,都該殺!
所以立國之后,朱元璋是見一個貪官就殺一個,見兩個就殺一雙。
他要創造出一個沒有貪官,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朱元璋也是說到做到。
他頒布了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肅貪法:
凡大明官吏,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者,立殺!
朱標顯然知道老父親的性格,安慰幾句后便上繳了過路費。
經過這小插曲后,朱標和馬皇后對縣令的好感消失了。
有才無德之人,不能重用。
朱元璋也樂于見到這里的縣令是有才無德之人,這樣才有理由將其誅殺,且不會有負罪感。
“我們是來了京城?”
剛進入縣城,眾人愣住了。
大街上人來人往,路邊小販賣力的叫喊生意,熱鬧程度竟絲毫不比京城差。
如果不是知道這里是偏遠縣城,他們都以為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