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古琴樂理實用教程
  • 尹溧新編著
  • 1650字
  • 2023-04-25 16:11:29

緒論

一、古琴樂理之內容

“樂理”為音樂理論的簡稱,是學習音樂的必修課程。音樂理論中的基礎部分,即“基礎樂理”,要解決的問題有聲音的性質、記譜法、音樂的基本要素、音與音之間結合的基本規律等等。對于古琴樂理來說,同樣要從古琴的記譜法、唱名法、樂器法等人手,并從中滲透樂理知識、視唱視奏等內容,從而更好地了解琴器、琴曲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梢哉f,掌握古琴樂理,對于古琴演奏、編曲、視奏、打譜甚至作曲都非常地重要。

二、古琴樂理之學習方法

1.與樂器法相結合

古琴樂器法包括古琴的材質及工藝、式樣及琴銘、譜法特點、調弦定音之法、律制等相關內容。理論學習須與其相結合,了解其演奏法及功能性,才能將技術與文化、科學與藝術高度統一起來。可以說,了解古琴樂器法是我們學好古琴的第一步。

2.與唱名法相結合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是采用固定與首調兩種唱名法的。而初習古琴者,大部分會采用首調唱名法來學習,幫助自己更快更準確地找到琴曲的音調感與旋律感。但是一味按照首調唱名法來學習,會讓很多琴友缺失固定音高的概念。比如很多琴友的演奏用琴只是把七根琴弦之間的音程關系校準而并沒有將琴弦調在標準音高上(彈正調時散音五弦不在A上);又或者一場古琴獨奏音樂會每位演奏者的演奏用琴調高都不盡相同。這些都是被我們忽視的問題。我們知道首調唱名的音高是要根據樂器的定弦和樂曲所選的調而定的,所以古琴一旦與其他樂器諸如簫、二胡等合奏時就會出現因調高不同而不協和的聲音。再者,如果一個古琴作品中出現轉調或離調的話,很多琴友就無從下手。所以,學習古琴樂理一定要理解并合理運用這兩種唱名法。

3.與視唱聽相結合

我們以往彈琴都是“照譜彈”,所謂“視”,即看、讀、識譜。視譜要快且準,要抓住作品的結構、調式調性,從整體到局部,對譜面上的表情符號和音樂的線條等進行全面視譜。

“唱”,即歌唱曲譜,要做到音高、節奏準確,從中獲得豐富的音樂語言和感性認知。歌唱出琴曲旋律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感,我們的內心才能有美的傾向并本能地指引我們的手指去靠近美的聲音。通過唱譜,將美植入內心,讓我們彈奏出的琴音既發乎自己的真心也能撥動聽者的內心。

古琴的理論講述還須與聽覺訓練相結合?!豆茏印さ貑T篇》里云:“凡聽徵,如負豬豕覺而駭。凡聽羽,如鳴馬在野。凡聽宮,如牛鳴窌中。凡聽商,如離群羊。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可見每個調式都有其特點及風格,需要我們不斷地聆聽。如果一個習琴者可以用文字或語言來說明各種調式,卻不能從聽覺上區別,就不算真正理解中國民族音樂調式的內容。

所以,古琴理論的學習應與視唱聽三者相結合。所有音樂,都是通過耳朵傳到大腦的;所有音樂,都要以視唱練耳為基礎??梢哉f,視唱練耳是可以輔助人們理解音樂的。

4.與琴曲相結合

現存最早的古琴譜是《碣石調·幽蘭》(唐人手抄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歷代琴人整理出琴譜一百多部、琴曲達三千余首(包括發現的一些罕見的譜集),另有《琴談》《琴賦》等理論著述一百五十余篇。這些資料成為我們研究琴曲、琴學的豐富寶藏。為了更真實地觸摸琴史、更貼切地反映琴曲、更準確地研究琴論,我們學習音樂理論,必須與生動具體的古琴音樂作品相結合,一旦脫離音樂本身,即使抽象地背誦再多的樂理定義,都是沒有意義的。

總的來說,古琴樂理的學習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進行。如果剛開始接觸古琴,基礎的樂理知識、樂器法還未掌握就從琴調琴律開始研究,很容易將自己繞暈在里面,從而對古琴理論知識望而卻步,不入其門。

三、古琴樂理的重要性

筆者在古琴教學過程中發現,未經過專業音樂學習的習琴者往往在學琴初期對古琴的音準、節奏、節拍等方面的掌握相對薄弱。在演奏琴曲時也只是一味地記住弦序、徽位及旋律,一旦一個作品許久不彈,就很容易忘記。而對古琴調式調性、樂器法等理論知識更是云里霧里、一籌莫展。所以掌握并熟知古琴樂理是學習古琴的重要途徑。現在越來越多的古琴愛好者意識到這一點,開始逐漸重視古琴樂理。許多古琴教育家在實際教學中也將古琴樂理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內容,可見其重要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石门县| 林芝县| 东安县| 旬阳县| 冷水江市| 马关县| 临漳县| 常宁市| 南宁市| 吉水县| 甘肃省| 西华县| 简阳市| 菏泽市| 安多县| 六安市| 广平县| 天等县| 白水县| 长沙市| 闸北区| 诸城市| 大埔区| 南江县| 信阳市| 汨罗市| 铜山县| 潞城市| 华亭县| 巴彦县| 精河县| 水富县| 望都县| 罗城| 多伦县| 夏邑县| 徐闻县| 上思县| 缙云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