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肆見人都來的差不多了,穩了穩心神便開口道:“晉王的奏報想必你們已經知道了,所以朕特來問問諸位愛卿的意見。”
話音剛落,馬吉翔的弟弟馬雄飛,左都督御史便站出來說道:“韃子來犯,如今云南三面皆敵,宜往永昌,暫避鋒芒!”
馬雄飛一開口,群臣就有些疑懼,因為馬雄飛一向是其兄長馬吉翔的喉舌,而馬吉翔能在這個四處漏風的朝廷成為權臣,便是因為他得到了皇帝與晉王的雙重信任。
大明大小事務本就決于李定國,再加上皇帝的支持,無論再奇葩的政策都會得到通過。所以馬雄飛的話一般都帶有最終決意的味道。
果然馬雄飛一說完,朝臣大半都比較意動,他們這些人此刻正是六神無主之際,對于局勢的判斷力自然就下降許多,風往那邊吹,便往那邊倒。
再說了,在官場講究和光同塵,判斷力有個屁用。說的再正確,皇帝不采納,有個鳥用?
更為可怕的是,要是你諫言一旦成為預言,你成了智者,而皇帝成了小丑,萬一碰到小心眼的皇帝,當場不說,心里肯定不高興,指不定就隨便尋個借口把你辦了!
而老朱家最不缺的就是這一掛。
朱肆坐在龍椅上,看著才頃刻功夫,朝臣竟然都同意去往永昌。
就沒人爭論,沒人反對?
個個如同泥塑菩薩一樣,讓他不禁失望之極,這滿朝文武就沒一個頭腦清醒之人?
這也太了荒謬且不合邏輯了!
然而還沒等他失望完,下面這群人精不少人便從他的微表情猜測出了他的想法。
雷躍龍于是當仁不讓,直接站起來出列,厲聲道:“陛下,臣斗膽將建言去永昌的人拉出去砍了!”
“臣附議!”
“臣附議!”
這突然起來的怒喝,以及這突如其來的反轉,讓朱肆有些措手不及,剛才明明大家都同意去永昌的景象,怎么轉眼就成了天怒人怨的決意了?難道是自己的錯覺?
不過倚著腦海中的記憶搜索,不一會兒,朱肆便明白了這是永歷朝廷的一貫風格,朝堂交鋒永遠都沒有和和氣氣的。
要么是一邊倒,要么是喊打喊殺,就沒有一個正確討論議事的環境。
而當站出來呵斥馬雄飛提議的人,大多都是科舉正途出身,崇禎朝就做了官的人,這就更不難猜測,他們就是要趁著這個機會,殺一殺馬吉祥的銳氣!進而戳一戳晉王的銳氣!
至于那種做法才能轉危為安,那是次要的。
主打的就是一個“攘外必先安內”。
把朝廷的奸孽清洗了,這大明的社稷自然是朗朗乾坤,蒸蒸日上。
尤其是以剛烈著稱的雷躍龍,剛才沒喊出滿門抄斬的口號,已經算相當有禮貌了。
馬雄飛對于雷躍龍的火爆性情顯然有免疫力了,并不激動,也不自辯,而是等著雷躍龍將話說完。
“永昌!邊陲小城爾!三面皆敵,絕境之地。萬一戰事不利,馬雄飛!是想讓天子棄國不成?”
被當面直呼大名,馬雄飛面子有些掛不住,但依舊和和氣氣的回到:“陛下讓咱們暢所欲言,閣老如此興師問罪,將陛下的話置于何處?”
朱肆在龍椅看著事情好像變成了雙方拌嘴,也是一陣頭疼,同時也明白了之前朱由榔為何會逃避政務了。
但眼下還是要將這次爭吵先平息下來。
朱肆壓制了自己的怒氣,盡量讓自己看起來心平氣和說道:“吵吧!吵吧!過幾天咱們去韃子的軍營繼續吵!不把大明吵亡國,你們是不會甘心的!”
朱肆的話重如山岳。
群臣立馬從座位上彈了起來,烏泱泱的跪下請罪。
一響!
兩響!
三響!
然而遲遲不見皇帝平身的話,讓群臣升起了一股怪異的感覺。
這陛下好像有點不一樣了。
雷躍龍在心中也有些后悔,本想借著今天皇帝對他難得的禮遇重新表現一下,但似乎被自己辦砸了。
正當他在心中嘀咕時,朱肆的聲音響起。
“雷大學士,你起來吧!你有什么看法盡管說。”
稱呼變了,意味著皇帝對他的態度也變了,君臣之間的距離稍稍有些遠了,雷躍龍起身后,振了振衣,神情不再那么的亢奮了。
“建昌連年豐稔,糧草山積。若假道象嶺,直入嘉定,養銳以須,即或兵勢猖逼嘉陽,戰船、商船一刻可刷數千艘,順流重慶,直抵夔關,十三勛聞圣駕至,必夾江上迎。乘此威靈,下搗荊襄之虛,如唾手爾!”
“臣,覺得閣老此法甚妥!”
說話的是戶部侍郎萬年策,他一開頭,群臣頓時響應,聲勢比去永昌的明顯大的多。
這萬年策之前攀附孫可望,被李定國所惡,從兵部尚書被降到了戶部侍郎,自然不想去永昌,李定國的老巢中去。
而雷躍龍說的建昌乃是四川的建昌衛,位于四川西南,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最關鍵的是經過這些年的治理,糧草山積,比去永昌靠譜的多。
聽到這個提議,朱肆心想,這才對嘛!
永昌死路一條,他不信這些官員的判斷力這么低下。
但即便去建昌從任何角度都要靠譜一些,還有不少人持反對態度。
比如吏部尚書張佐宸就堅持去永昌,理由嘛,則是路上道路艱辛,這么大規模的轉移十分困難,一旦被韃子追上,后果不堪設想,此外還有四川已經淪為白地,輾轉蜀地后,沒有實力支持復興大業。
朱肆細細一聽覺得有些道理,但轉念到這張佐宸是云南本地人,不想國都遷到四川,其心思怕就沒那么純了,而朱肆同時也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支持前往永昌的也多是云南本地人。
想到這里,朱肆心頓時有些涼,都這種時候了,還在黨爭傾軋!
與他冰冷的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朝廷的火熱。
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火藥味十足,絲毫沒有注意到朱肆已經站起身了。
看來是沒人能會意他的意思。
本來最好的情況是有人提出堅守昆明,他再從中引導,有一定回旋空間,避免一開始自己就和群臣打擂臺。
也是,就他以往的劣跡,眾位大臣想破了天也想不到他此時會這么想。
被逼到絕路的朱肆決定自己赤膊上陣了!
“為何不守昆明?”
朝堂頓時石破天驚、繼而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