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未雨綢繆,降低運費
- 超神文明從暗能科技民用開始
- 雨中銀杏
- 2013字
- 2023-06-29 23:56:19
這次會議更加的正規,范圍也更加大,不是在姜凡的辦公室進行,而是在一個會議室中。
這次會議會對上一個月的工作進行總結。
參與會議的也不再是幾個人,而是農興公司的所有高層,包括全國各地的區域經理也在通著視頻。
首先由一名助理匯報上個月農興公司的發展狀況,然后是各個區域經理匯報自己管理的工廠狀況。
每個人發言的時間有限,都是簡略的匯報。
這些匯報只是讓眾人知道各地的進展,還有遇到什么困難,哪些困難需要總公司幫忙,哪些困難可以自己解決。
工廠已經投產一周,各地的農民開始用農興化肥種植。
各地的工廠遇到的問題不少,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
但等所有人都匯報完畢之后,姜凡發現了一個問題。
很多工廠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運輸問題。
化肥的運輸沒有問題,每一個縣都有工廠,縣內的運輸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農產品的運輸。
現在農興公司已經步入正軌,對很多可能遇到的情況都會早做準備。
各地工廠正式投產之后,就開始在各地尋找運輸隊。
同時也在招聘卡車司機,組建自己的運輸隊。
但各地都有人從中做梗。
農興公司因為出口問題尋找其他公司合作,雖然農興公司嚴格保密,但還是被挖了出來。
現在農興公司風頭正盛,是很多有心人的關注對象。
資本都想分一杯羹,可惜農興公司不接受投資。
他們無法插手。
此時農興公司的運輸力不足這個弱點被資本看到了。
他們立即開始行動,或出資組建運輸隊,或收購各地的運輸隊。
各地貨運車隊也有聰明人,有一部分人看到農興公司大量招聘卡車司機、貨車司機,他們也有樣學樣,也開始大量招聘。
他們給的條件比農興公司更好。
所有人都不想讓農興公司擁有自己的運輸隊。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農興公司沒有貨運隊,就只能跟他們合作。
興農化肥的售賣和農民的種植他們不敢動,但在農興公司運力不足的情況下,合作運輸農產品,這總該沒問題吧!
好在喬國進的應對也不錯,農興公司組建運輸隊進度不慢。
農興公司開出的條件非常好,工資待遇什么的都是業內頂尖,各類保險齊全。
還直接提供各種類型的貨運卡車,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由公司負責。
司機只是給農興公司上班,不用自己養車。
當然自己有車的,農興公司也會用租車的形式招司機進入公司。
這可比自己干好多了,自己干的話要獨自承擔風險,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是大問題。
可能一個家庭就崩潰了!
當然世上的人各種各樣,也有喜歡冒險的,貪婪的。
一部分人被其他更高的待遇誘惑,雖然知道那些待遇不好拿,但還是被貪婪蒙蔽雙眼,不選擇農興公司。
雙方現在形成了一個競爭。
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運輸成本中,車輛的損耗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天氣的影響是不可抗力因素,這個不考慮。
公司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人工成本,現在為了跟外邊的運輸隊競爭,喬國進提高了待遇。
這樣應對沒什么錯,但運輸成本升高,農作物的價格也會上漲。
現在產量沒上來還好,要是產量上來了,農作物的價格只能降低。
運輸費又高,賣農作物可能會虧本,只能減少市場上農作物的供應量,保持一個可以賺錢的價格。
這就是傳說中的‘倒牛奶事件’。
好在姜凡對此早有預料,配套的養殖廠一直在建,現在已經在購買家畜幼崽了。
養殖家畜實驗一直在做,而且實驗的規模不斷在擴大。
只要實驗完成,養殖業就會步入正軌。
按照現在的進度,雞鴨等小型家畜的實驗已經完成。
最終定下雞的生長周期為15天,這個是針對的是三十天養雞,現在長得最快的肉雞是三十天長三斤多。
他們就弄了一個十五天四斤。
這差不多是最快的生長周期了,植株里邊的暗能含量已經沒有那么高,加快雞生長速度的辦法是讓雞多吃。
但雞的胃就那么大,硬塞的話雞容易出問題。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現在飼料的加工都是農興公司的加工廠,他可以加一道注入暗能的工序。
但姜凡覺得沒必要,植物還好,動物長得太快容易出問題。
他都覺得15天太離譜了。
要不是喬國進堅持,他都打算弄成15天三斤,比別人快一倍就行。
其他的豬、牛、羊由于體型較大,做實驗需要更多時間。
但不管怎么說,養殖廠是正規計劃的最后保障。
不正規的計劃是全民強化,通過改造出來的高暗能食物開啟全民強化,提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量。
現在他不想這么快啟用養殖場這個保障,所以他要降低運費。
不過他的目標卻不是降低司機的薪資,而是降低油耗,他要將貨車改成電動。
電動車的技術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但局限于電池容量,這個技術一直停留在電動摩托這一層次。
電動汽車的出現,還是因為最近幾年電池技術有了新的發展。
這才讓電動汽車商業化,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現在他有高儲能材料科技,也就是石墨烯暗能電池,可以研發出容量更大的電池。
只要電池的容量夠大,馬達什么的都不是問題。
只需要找人設計汽車構造就行了。
至于什么智能系統,這個是簡單問題復雜化。
智能系統只是給人享受的,他的電動貨車不需要,電動貨車是拉貨的,實用就行。
電動摩托和電動三輪沒有智能系統,還不是流行了十幾年?
智能系統可以慢慢搞,從來都不是問題。
這個計劃姜凡沒有在會議上說,而是等散會之后,叫喬國進來到自己的辦公室。
兩人走進辦公室之后,姜凡直接說道:“我想搞一個電動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