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其實很有趣
- 子陌
- 3060字
- 2023-04-23 18:58:37
風云變幻,大宋開國
“陳橋兵變”發生之后,趙匡胤命眾將士集結,大軍即刻準備回京。據正史記載,就在大軍準備開動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攔住了哥哥的戰馬,跪下對趙匡胤懇切地說:“請以剽劫為戒!”意思就是在大軍進城之時,命令眾士兵不得對城內的百姓燒殺搶掠。趙匡胤聽弟弟此言,大受震動,于是馬上下令三軍:“是你們硬要立我為天子。事到如今,眾將士聽我號令!”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將士們都朝趙匡胤跪下,低頭傾聽著。趙匡胤正色道:“大軍進城之后不得傷及百姓和諸大臣。皇上、太后對我有恩,不得有所冒犯。聽命者事后有賞,違令者立斬不赦!”眾將士都莫敢不從,心下大贊趙匡胤仁德。也正是因為這樣,趙匡胤大軍進城時才沒有像當年郭威一樣弄得生靈涂炭、尸橫遍野。
在這之后,為了先讓開封城內穩定下來,以免大軍進入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趙匡胤派他的親信楚昭輔先行趕到開封向他的家人報平安,讓他們放心。隨即,他又派出了客省使潘美前去通創大臣們兵變的消息。這二人領命之后火速朝開封城趕去,到達開封之后,潘美不辱使命,他順利進入了皇宮,站在朝堂之上宣布了陳橋驛兵變、天下已然易主的消息。
就在潘美和楚昭輔接受命令趕往開封之后,趙匡胤的大軍也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陳橋驛方向的陳橋門,準備從這里進入城內,完成大業。眼見開封近在眼前,皇位垂手可得。然而讓興致勃勃的趙匡胤無奈的是,守城的將士堅持不給趙匡胤開門,無論用什么樣的方法,守城的將士依據軍規,不開就是不開。此時的趙匡胤怒火中燒,他慌了,難道潘美和楚昭輔已經被抓,事情已經敗露了嗎?慌亂之下的趙匡胤只得望向了他的軍師趙普,趙普此時很平靜,提出了一個讓人忍俊不禁又非常行之有效的辦法。條條大路通羅馬,在趙普的建議之下,趙匡胤只得做出了一個無奈之舉,他放棄了陳橋門,選擇從其他的城門入城。
離開陳橋門之后,趙匡胤的大軍從旁邊的封丘門順利地進入了開封城。本來應該北上抗敵護國的軍隊此時卻發生了兵變,聽到這個消息的大臣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宰相范質、王溥等人后悔不迭,當初悔不該不經深思熟慮就讓狼子野心的趙匡胤領軍出兵。大將韓通聽聞陳橋驛兵變的消息之后立刻離開大殿,趕回家中,想組織軍隊進行反抗。
如今風云變幻,想要靠朝堂上那些只會侃侃而談的大臣來力挽狂瀾是根本沒有任何希望的。或許韓通真的是當時剩下的唯一對柴榮忠心不二之人,為了他當年對柴榮的承諾,為了后周世世代代在柴家手中延續,明知手中的兵力根本不足以抵抗趙匡胤,他還是決定試一試。這時,趙匡胤的家人還在開封城內,只要抓了他們作為人質,或許還能拖得一時。
但韓通沒有想到,趙匡胤早已料到他的行動而先他一步派人趕往自己家中接出家人。待韓通馬不停蹄地向趙匡胤家趕去之時,趙匡胤的部將王彥升早早地就等在那里,韓通一到,王彥升就毫不留情地將其斬殺。為了免除后患,韓通的妻子、兒女等眾多親人都沒能幸免。
事情發展得很順利,還沒等開封府的官員和百姓反應過來,趙匡胤的大軍已經沖進了皇宮,沖上了朝堂。身披黃袍的趙匡胤在眾將領的簇擁下登上了明德門,這天下,轉眼就是趙家的了。站在城門之上的趙匡胤浮想聯翩,激動不已,經過重重阻難,他終于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了這個他成長的地方。
在明德門上,高高在上的趙匡胤看到了這個城市的繁華,也看到自己的士兵已經分列在開封府的各處,這個國家現在屬于他趙匡胤。他從小就因戰亂過著漂泊的生活,青年時又隨著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征戰沙場,出生入死已經是不計其數了。如今一切終于有了回報,這個國家就要在他的手中恢復勃勃生機,將在他的統治之下重新恢復漢唐時代的盛世輝煌。思及此處,他激動的心情突然平定了下來,稍作停留之后,他就離開了明德門,回到了他原來的辦公之所——殿前司官署。他先暫時脫下了黃袍,因為在那里,有更多的事和更難對付的人等待著他的處理。
舉朝大亂之后,宰相王溥、范質等人無奈之下,只得在將士的逼迫下來到都點檢衙門面見趙匡胤。見到范質等人后,趙匡胤“淚流滿面”地對他們說:“我受先皇厚恩,本應該感恩圖報。如今出此下策,實在是為手下人所逼迫,我自己也是身不由己。大人們看現在該如何是好?”還未等范質等人回答,眾將士以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環為首,已經持刀上前。他們惡狠狠地對宰相等人說道:“如今我輩無主,今日必須立點檢為天子。”
范質等人即便胸有正氣,也只是一群文弱書生,連大將韓通此時都做了刀下鬼,面對冷冰冰的兵器和如今的情勢,他們皆知已經無力回天,為了留住性命他們只能拜趙匡胤為天子。史載最先屈服的是宰相王溥,隨后倔強的范質也不得已地朝趙匡胤拜了下去。
收服了范質等官員之后,事情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大半。趙匡胤重新穿上了黃袍,走出了后周的殿前司官署,馬不停蹄地向皇宮趕去。在正式做皇帝之前他還需要解決一個人,那就是周恭帝——柴宗訓。
出人意料的是,等到趙匡胤趕到皇宮之時卻并沒有見到他想見的人,柴宗訓和太后早已離開皇宮了。其實,在趙匡胤的大軍進入開封城時,驚恐萬狀的柴宗訓就由符太后帶出了皇宮,住進了天清寺。
當時的太后是柴榮的第二位皇后,也是大將符彥卿的女兒,被稱為小符皇后。符彥卿有三個女兒,其中兩個都嫁給了世宗柴榮,最后一個是趙匡義的兒媳婦。這位小符皇后在嫁給柴榮之前是后漢李崇訓的妻子,也就是當時的朝廷重臣李守貞的兒媳婦。后來李守貞全家為郭威所殺,只有小符皇后一人幸免于難。據說當年亂軍殺到李家的時候,小符皇后身處險境,但讓人震驚的是,她沒有隨眾人逃散,而是獨自一人當門而坐,對前來滅門的亂軍嚴厲地呵斥道:“我乃魏王符彥卿之女也,我父親與樞密使大人如同兄弟一般親密,你們不得無禮,給我速速退下!”
或許是將門虎女繼承了他父親的風采,但區區一個弱女子面臨危難能做到如此實屬不易,可說是讓人十分欣賞和佩服了。小符皇后面臨突發情況的膽量和主見或許也是柴榮當年選中她,希望她能保護幼小的柴宗訓的一大原因。
但是這次,趙匡胤領兵進城,小符皇后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現在的她沒有丈夫,沒有任何依靠,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她唯一可以指望的父親也遠在他鄉,根本解救不了她此刻所承受的危難。在她看來趙匡胤雖然不會殺了他們,但破宮之日,難免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叛軍會讓這對孤兒寡母成為刀下之鬼。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為了留住后周的一絲血脈,這位有勇有謀的皇后在大軍進城之時就帶著小皇帝柴宗訓離開了權力中心——皇宮,脫下了黃袍,住進了佛寺。這樣的舉動很明顯是一種政治避難,等于柴家放棄了權力,向趙匡胤屈服,只求留得柴家后代的性命。
國不可一日無君,小皇帝柴宗訓答應退位,于是文武百官都陸陸續續來到朝堂之上等待新皇登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因為之前的事情耽誤了一些時間,大臣們又有很多姍姍來遲,登基儀式在黃昏進行。盡管如此,事不宜遲,多拖一刻就會多一分危險、多一分變數,趙匡胤內心雖然不舒服,但還要在登基之前盡量保持著他一貫以來維持大局的風度。
雖然柴宗訓答應禪讓,但此時讓人為難的是,禪位詔書并沒有準備好。正當趙匡胤和趙普等人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翰林學士陶穀緩緩站了出來,從袖子里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柴宗訓的禪讓詔書,并當堂宣讀起來。
于是,趙匡胤穿上龍袍,登上大殿,開始接受眾臣的朝賀,因他所領的歸德軍在宋州,所以定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定都開封。登基之后,趙匡胤下旨封后周廢帝柴宗訓為鄭王,皇太后符氏為周太后,從此遷居西京,再不得干涉朝政,并規定從此,柴家的世世代代都受趙宋子孫的庇佑,不得對其進行傷害。
風云變幻,就這樣,趙匡胤廢后周建大宋,一個嶄新的王朝——北宋開始了它漫長的歷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