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趙云的提問
- 家兄曹操,開局救咱爹
- 龍驤鳳翥
- 2130字
- 2023-05-08 23:01:00
曹德迎出廳堂的門,只見庭院里站著一個青年,約二十來歲的年紀,身長八尺,面皮白凈,身材瘦削,劍眉星目,絲毫看不出此人武力有多高強。
“敢問這位莫非是趙子龍?”曹德拱手笑道。
趙云也上下打量了曹德一番,然后還了一禮道:“趙云見過曹少君,在下接舊友書信前來一敘,打擾了。”
“客氣,”曹德道:“能邀子龍前來兗州相見,是我莫大榮幸,還請里面就坐詳敘。”
“請!”趙云跟著曹德,欣然進到廳堂內。
其實趙云心里很清楚,夏侯蘭邀他前來,用意何在,自然是想讓他效忠。
可是他自從公孫瓚那里離開之后,擇主已經變得非常謹慎了。
此前他們常山人多崇拜門第顯赫的袁紹,紛紛前去冀州投奔。
但是他卻看出袁紹志大才疏,空有其名,難成大事,于是帶領一眾青壯前去投奔剛剛誅滅黃巾軍,聲威大震的公孫瓚。
公孫瓚雖出自令支公孫氏這等地方豪族,但卻只是庶子出身,能有今天這成就,完全依靠自己的打拼。
趙云以為,這等從底層爬起來的邊郡武人,或許能跟他的理想契合,讓他施展胸中抱負。
可是趙云看到的公孫瓚卻是,對深受百姓愛戴的幽州牧劉虞說殺就殺,對青州刺史,冀州刺史這些官職隨意任命,對他趙云也僅僅任命為主騎(騎兵隊長)。
趙云大失所望之下,以兄長亡故為由,果斷離開了幽州,回到老家常山真定縣。
此番接到夏侯蘭的信,雖然不好駁這位同鄉摯友的面子,只得前來相見,但想讓他效忠,至少得看看兗州的曹氏政權跟他的理想契合不契合。
待坐定之后,有侍從端上茶水。
趙云端起茶碗淺飲一口,淡然道:“云在常山時,聽聞朝廷任命京兆人金尚為兗州刺史。
后來那金刺史赴任途中,為不明身份之流匪堵截,只能逃往淮南,投奔袁術去了,少君可曾聽聞此事?”
這件事也不是什么新聞,世人用腳指頭想都知道,那流匪就是曹操派人假扮的。
對于這件事,關東人倒也沒什么意外,畢竟曹操實力如此強大,已經坐穩了兗州。
長安朝廷想要一紙任命,就讓毫無根基的金尚接手,讓曹操主動讓出兗州,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可固然如此,這件事論起來依然是曹操違抗朝廷命令,以武力對抗漢室,他兗州牧做的名不正言不順。
此時趙云公然提出來,且看曹德如何辯解。
“我也聽聞過此事,”曹德微微一笑道:“前任兗州刺史劉公,不幸為蛾賊所殺,當時兗州群龍無首,眼見有傾覆之危。
家兄臨危受命,為兗州各郡守士紳公推,代理兗州牧。
經過艱苦鏖戰,數度身陷危局,方才平定蛾賊之禍,保全兗州百姓。
后來家兄派人向朝廷報捷,奈何李傕郭汜二賊把控朝政,阻塞言路,以致使者無法到達長安,朝廷亦不知兗州實況,故而另派刺史前來赴任。
想來若非那李郭二賊從中阻撓,以我曹氏家世名望,以家兄平定兗州之功勞,難道不能受封兗州牧?”
趙云聽完,端著茶碗沉默無語。
曹德把罪責都推到李傕郭汜身上。
朝廷因為不知情,所以做出了錯誤任命,這樣的回答倒是很巧妙。
只不過曹德所說也算實情。
曹操乃是太尉之子,家世顯赫。
而且當時官職已經是東郡太守,又臨危受命,平定兗州黃巾之亂。
立下那么大的功勞,按道理也就應該受封為兗州牧。
只聽曹德繼續道:“子龍有此一問,是否懷疑此事乃家兄所為,進而懷疑家兄對朝廷不忠?”
趙云道:“并非云懷疑,實乃天下人,都有此議論。”
曹德嘆口氣,朗聲道:“以訛傳訛,三人成虎之事,時常有之。
其實若論起對大漢朝廷之忠心,試問關東諸侯,誰人能比得過家兄?
子龍莫要忘了,當年董卓亂政,唯有家兄敢于前去刺殺董賊。
失敗之后,又是家兄首倡義師,組成反董聯盟。
時袁紹等欲另立幽州牧劉虞為天子,是家兄發出擲地有聲之言:‘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關東諸侯十數萬大軍屯兵于酸棗,日日置酒高會,躑躅不前,唯有家兄率軍前去追趕董賊,欲迎回天子。
這一樁樁,一件件,天下有幾人能做到?
既然做不到,又有什么資格懷疑家兄對朝廷之忠心?”
這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字字珠璣。
這個時候的曹操所表現,的確是大漢第一忠臣無疑。
而且可稱得上反董第一人,沒有之一。
而縱觀其他諸侯,在西涼軍面前無不畏首畏尾,保存實力,對朝廷危局視而不見。
這一點趙云也不得不承認。
他沉默了良久,發現根本無法反駁曹德所講之事實,于是點點頭道:“云亦知曹使君心向漢室。
可如今為何要妄動刀兵,率軍攻入徐州?”
趙云是個心地仁慈之人,他有著這個時代士大夫心憂天下的胸懷,堅信自己生來就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懷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無論對方知不知曉。
在那些無辜百姓危亡之際,他堅信自己必須挺身而出,去捍衛那些自己不認識,或許永遠也不會認識的蕓蕓眾生,并為之奮斗,無論對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
如今曹軍攻入徐州境內,圍攻開陽城,乃是為了擴大地盤,劫掠百姓,這正是趙云所反感的。
曹德幸虧早有準備,已經提前想好了說辭:“子龍難道不知,此次徐兗之戰,乃是徐州軍率先攻入我兗州境內,對華縣費縣縱兵劫掠?
如今我軍反攻入徐州,正是對陶謙妄動刀兵之回擊。”
趙云嘆息道:“不管如何,大戰下來,終究令百姓生靈涂炭,民不聊生。”
曹德平靜的道:“要說對待百姓,那我不免要多說幾句。
如今天下諸侯,為搶奪地盤殺戮不斷,百姓實有倒懸之危,唯有我兗州,大量招募流民屯田,讓他們恢復生產。
子龍來時可見到,就在這華縣,也剛剛開始推行屯田之策,這難道不是善待百姓之舉?”
趙云聞之默然。
他從河北而來,一路穿過兗州,的確看到曹氏治下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屯田,這可是能讓百姓活下去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