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媽副業變現:育兒賺錢兩不誤
- 趙曌
- 1561字
- 2023-04-25 10:51:06
推薦序
我與趙曌老師的結識源自視頻號。一天早上,我的學員群里有人興奮地說:“有個直播間獲得視頻號推薦,人數過萬了!”我好奇地點了進去,一位溫和知性的女士正在直播講書,舉手投足間頗有大學青年教師的風范。她就是趙曌。
在后來的接觸中我才知道,這位溫和的女士背后的經歷如此彪悍。她在美國東北大學留學,即將成為精算師,面對突然到來的寶寶,她卻毅然選擇做全職媽媽。4年間,除了陪伴孩子,她還參加民樂團、組織舉辦線下親子活動、運營公眾號,她在新的領域不斷嘗試,且做得如魚得水、有聲有色。
孩子稍大一點兒,她又投身教育領域,成為一名出色的運營負責人。一個月的時間內,92個城市,1000多場線下活動——這樣高強度的復雜工作她一肩挑,想到這里我內心對這位開朗、能干的獨立新女性充滿敬意。
這本書討論的是媽媽如何做副業。老實說,我是近兩三年才深度接觸“副業媽媽”這個群體的。從參加工作開始,我一直從事管理咨詢行業,接觸的都是企業。兩年前,我成了圖書新零售平臺——書里有品的合伙人,主管培訓和運營增長,從那時起才真正了解“副業媽媽”有多大的能量。
你能夠想象嗎?一位白天要上班、晚上要陪孩子閱讀的媽媽,還有時間給幾萬人的團隊布置任務,組織活動,一對一懇談。一位主業工資只有幾千元的三線城市小職員,其副業收入可能是主業收入的十幾倍。
如果說前幾年大家對于做副業還有些偏見,那么我現在可以很誠懇地和大家說,經過兩年的深度接觸和實踐,我意識到——女性做副業這件事情本身是一種社會進步。
很多新興社會分工的出現,一開始都不被看好,比如帶貨主播。在主流社會語境中,做副業似乎等于主業發展無望。男性一般害怕被貼上這個標簽。以我工作的書里有品平臺為例,業務覆蓋了80萬名意見領袖,其中男性的比例不到1%。
這看似不平等,卻恰恰給了女性巨大的機遇。要知道未來的工作形態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公司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個人不再被禁錮在格子間里,超級個體與超級組織的形態即將來臨。
公司提供商業基礎設施,如供應鏈、結算系統、協作機制;個人充分發揮創造力,通過影響、組織、共創締造一個又一個的商業奇跡。有的人可能一年做副業收入上千萬元,有的人能同時擔任三家平臺的最高等級合作伙伴,也有人成了全網知名的意見領袖。
以我熟悉的書里有品平臺為例,30~40名員工就可以服務80萬名“副業媽媽”,而這80萬名“副業媽媽”,一年能幫300多家童書出版社賣出過億碼洋的圖書。
未來,副業很可能會以更時髦的新面孔出現,比如“社會化協作”。你還記得現在火得一塌糊涂的“私域流量”嗎,在5年之前它似乎被稱為“社群運營”或“微商”。
所以做副業其實是提前學習新時代的商業模式,這一次女性又走在了男性的前面。如果我們還是簡單地從掙錢的角度來談如何發微信朋友圈、如何運營社群,可能并沒有真正感知到這股時代洪流的潛力。
那怎樣做副業才能獲得時代的紅利呢?我認為需要準備好以下三件“神器”。
1.產品
尤其是內容產品,比如課程。一本好書能讓你獲得一批優質用戶,一門自己研發的課程也能讓成千上萬名用戶全面地了解你、信任你,希望靠近你。
2.自媒體
打造個人品牌離不開自媒體,引流獲客、輻射影響力更加離不開自媒體。選好定位,持續創作優質內容,理解自媒體平臺的算法規律,你再也不用擔心沒有新用戶。
3.用戶
擁有10萬個無法“說話”的粉絲,不如擁有1000個持續交流的用戶。學會和用戶做朋友,平衡體驗和效率,與用戶交流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親切自然。
這是我從商業顧問和圖書類媽媽副業平臺負責人的角度給出的思考。讓我驚喜的是,趙曌老師的這本書從媽媽的視角給出了心有靈犀的解讀。無論是個人IP的打造還是用戶社群的運營,大量一手的實踐經驗一定會讓讀者直呼過癮。
期待這本書能讓更多的“副業媽媽”受益。
陳歡
資深商業顧問,書里有品首席增長官
《新零售進化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