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航圖:數字化轉型百問(第二輯)
- 點亮智庫·中信聯 數字化轉型百問聯合工作組編著
- 1445字
- 2023-04-25 10:23:41
Q6:數字化轉型驅動產業體系結構演變的趨勢是什么?
點亮智庫·中信聯
A 數字化轉型正驅動產業體系從縱向封閉結構向橫向層次化結構演變。數字經濟時代,基于能力平臺,向下賦能產業資源按需配置,向上賦能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業務生態化發展,提升應對不確定性的自適應能力和水平,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以物質經濟為代表的規模經濟時代,基于企業、產業等邊界構建的基礎設施(資源)、業務能力和業務活動這一縱向封閉結構必將被打破。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范圍經濟時代,新型基礎設施(資源)、能力平臺、業務生態解耦后,將實現在產業內,甚至跨產業分層整合和協同發展,逐步構建形成新型基礎設施(資源)共享化、能力平臺化、業務生態化分層發展的新型產業結構。
【說明】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性創新的過程,為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以及轉型創新引發的高度不確定性,新型基礎設施(資源)共享化、能力平臺化、業務生態化分層發展成為必然。
一是新型基礎設施(資源)共享化。伴隨著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企業需要調度和配置的新型基礎設施(資源)也不斷擴展并動態調整,重資源投入越來越不符合數字經濟的發展范式,將很難通過長周期運營回收成本,因此通過資產、人員、資金等資源數字化和數據資源建設,并依托新型能力進行按需調用,實現全企業、全行業乃至全社會的資源動態配置與共享,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顯。而新型基礎設施(資源)建設投入大,公共服務屬性強,投入回報周期長,主要強調集約化建設和共享化利用。其建設運營一般由專門的大型企業負責,支持相關應用企業實現輕量化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層產業集中度高,企業規模巨大,數量少。
二是能力平臺化。企業在長期規模經濟發展方式下,基于技術壁壘構筑了“煙囪”式的縱向封閉式體系,業務與能力無法分割,專業能力只能支持某種特定業務,造成業務模式固化,很難改變。通過推動能力節點的模塊化、數字化和平臺化,支持各類業務按需調用和靈活使用能力,實現能力對應價值點的重復獲取,擴大價值增值。有核心能力的企業將“Know How”進行數字化、模型化、模塊化加工并進行平臺化部署,打造能力平臺。雖然平臺經濟本身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征,但能力平臺建設具有較強的專業領域屬性,一般會走先垂直深耕、再橫向擴展的模式。能力平臺層產業集中度不如新型基礎設施層那么高,企業規模也沒那么大,數量相對較多。
三是業務生態化。基于能力平臺支持企業內、企業間以及全社會的業務合作,能夠推動企業按需組織生產服務、按需確定合作伙伴、按需提供個性服務,構建開放價值生態。由于基于能力平臺賦能,大幅降低了業務活動專業門檻,推動業務活動以用戶體驗為中心,機動靈活地按需供給,實現了協同化、社會化、多樣化、生態化發展。業務生態層產業集中度低,企業或創業團隊的規模一般不大,數量卻非常龐大,且動態變化。
【案例】
1.新型基礎設施(資源)共享化
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IT計算和存儲資源共享,菜鳥云倉、共享充電樁等設施資源共享,靈活用工、雙創等人才資源共享,以及大數據中心等數據資源共享。
2.能力平臺化
小米依托IoT平臺打造連接家與未來的物聯網生態鏈,賦能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海爾打造全產業鏈、全要素創業平臺,開放用戶、產業鏈、工廠等資源,賦能小微企業和創客開展創新創業;抖音基于內容創作能力平臺,賦能用戶圍繞內容開展價值合作。
3.業務生態化
基于小米能力平臺,構建“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智能家居生態;基于海爾能力平臺,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智慧生活產業生態圈;基于抖音能力平臺,形成內容營銷創新商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