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錢越來越不值錢了: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確實是我們時刻關注的話題。
什么是通貨膨脹呢?
通俗來說,就是社會上流通的錢越來越多,物價也水漲船高,同樣的錢,能買到的東西變少了。
比如像我小時候,當時很多餐館都打著標語“一元吃飽,兩元吃好”,一兩元就能吃飽喝足。然而,現在一個包子都要幾元錢了。想要吃飽喝足,人均可能就得幾十元。想要吃好一點兒,人均可能就得上百元了。那未來呢?可能再過幾十年,普普通通的一頓飯說不定就需要花費幾百元了。
以前說起“萬元戶”,大家都很羨慕,萬元戶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是身份的象征,代表了有錢人。但是現在,很多人輕輕松松一個月的工資就能達到1萬元了。

圖1-1 普通的包子也漲價了
如果按照購買力來衡量:
? 1978年的1萬元,相當于今天的1 447萬元。
? 1988年的1萬元,相當于今天的166萬元。
? 1998年的1萬元,相當于今天的16萬元。
? 2008年的1萬元,相當于今天的3.5萬元。
? 2013年的1萬元,相當于今天的1.5萬元。
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萬元戶就是非常富裕的了。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1萬元的購買力逐漸下降。可能幾年的時間里,我們還感覺不出來有太大的差別,但是越往后,同樣的1萬元,購買力下降得越厲害。
簡單來說,通貨膨脹,就是貨幣的供應量超過了實際需求量,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情況。
經濟學里還有一個專門的公式:
MV = PT
其中, M是貨幣總量; V是貨幣流通速度; P是物價水平; T則是總交易量,也就是經濟體內的總產出。
通常來說,貨幣總量增加,貨幣流通速度增加,會推動等式右邊的物價水平和總產出上漲。簡單理解,就是水漲船高。
這就是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的關系。
如何衡量通貨膨脹
指標一:CPI
一些教科書會告訴你,通貨膨脹率看的是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用居民經常消費的一籃子262類基礎消費品的價格,來衡量一段時間內的物價走勢。
換句話說,CPI也是一個指數,只不過跟股票指數不同。它是統計我們普通家庭平時購買的消費品或者服務項目價格的指數。
最近幾年,按照國內的統計數據,CPI同比增長率一年是2%~3%。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基礎消費品的物價上漲速度是每年2%~ 3%。具體如圖1-2所示。
按理說,我們的投資收益率跑贏CPI的增長速度,就算是跑贏通貨膨脹了。如果按照上面這個標準,跑贏通貨膨脹并不難實現,買點兒理財產品可能就能做到。
不過這個數字,肯定跟部分投資者的實際體驗有很大差別。為什么呢?

圖1-2 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Wind)。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262種基礎消費品,不一定是每個家庭都會去消費的,每個家庭的消費結構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說,一個養孩子的家庭和一個沒養孩子的家庭,消費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上小學和孩子已經大學畢業的家庭,面對的消費情況又不一樣;老人生病、長期臥床的家庭,開銷也會不一樣。
所以實際上,每個家庭面對的通貨膨脹可能有一些差別。
指標二: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
那怎么估算實際的通貨膨脹率呢?
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可以作為大多數家庭的衡量標準。
這個數據,可以在官方網站查到。比如,生活在北京的人可以搜“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比如說,一、二線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是7%~ 9%,三、四線是5%~ 7%。這就是我們真正面對的整體的通貨膨脹情況。2021年主要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長速度如圖1-3所示。

圖1-3 2021年主要城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長速度
資料來源:各城市統計局官網。
為什么可以用這個指標來衡量呢?
因為大家生活在一起,會一起競爭當地的生活、教育、醫療等資源。如果這個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快,那這個城市實際的物價上漲速度也會比較快。這差不多就是一個家庭所面對的實際通貨膨脹。
哪些資產可以跑贏通貨膨脹
更關鍵的一個問題就來了:面對通貨膨脹,我們該怎么應對呢?難道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嗎?
當然不是。我們不能拿著現金,現金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得把現金換成資產。
哪些資產可以跑贏通貨膨脹呢?
能夠跑贏通貨膨脹的資產有很多,但是普通家庭能夠接觸到的、長期收益好的資產,主要就是三類:
? 優秀的人力資產,人力資產的現金流就是工資收入。
? 優質的房地產資產,例如一、二線城市優質地段的房地產。
? 優質的股票資產,包括股票基金等。
這三類資產,是如何跑贏通貨膨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