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耀頭也不抬地道:“你就是銀鼠程繼孔?”
程繼孔自知必死,把脖子一梗,大聲道:“不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程某,一人做事一人當,所有事情都是我一人所為,與旁人無關(guān),還望侯爺高抬貴手,饒這些苦哈哈一命。”
聽到這視死如歸的言語,劉文耀不由的心下一嘆,把頭抬了起來,望著眼前的白皙之人。
“倒是個磊落的漢子,不過怎么處置由不得你,還是先關(guān)心一下自己吧。”
程繼孔爽快地道:“程某必死,這個不用旁人說,自從舉起反旗那一刻起,我心里就一清二楚,不過你也別得意,要是再給我?guī)讉€月時間,跪在這里的,還指不定是誰呢。”
“嗯,這倒是句實話,不過要是再有幾個月,本侯也不會只帶一千人來了。”
“哈哈,你個狗官說的話倒也中聽...”
程繼孔說的并不夸張,能同各路官軍周旋多年,還幾次攻破徐州,靠的并不僅僅是人多勢眾和出色的逃命功夫,多少還是有一套的,但他以前的老部眾全被剿滅,自己也險些命喪京師,逃回徐州的時間才不到兩個月,手下的八千新匪寇整合不夠,操練不足。
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就又能聚起八千人,從另一個方面也證明了他的民望之高。
陸黎狠狠一腳把他踹倒在地,怒道:“侯爺,此人對您不敬,讓我把他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劉文耀略一沉思,擺了擺手道:“先押下去吧,嚴密看管,等回了沛縣再行處置。”
程繼孔罵罵咧咧地被押了下去,劉文耀不再理會,而是拿起一桿火銃,交由陸黎和高坎二人查看。
銃管的尾部已經(jīng)開裂變形,不能再用,而且裂口處也被燒的一片漆黑,不知道使用這桿火銃的士卒是否還健在。
“這桿火銃是新送過來的那一批,前后打放應(yīng)該不超過三十次,今日連續(xù)打放了十次不到,就炸了膛。”
高坎道:“是不是工匠們偷工減料了,以前的老火銃,可是足足能打放八十次上下。”
陸黎卻搖頭道:“應(yīng)該不是火銃的問題,起運之前都嚴格的檢查過,用料也有劉安在看著,應(yīng)該不會有錯。”
劉文耀點了點頭,道:“陸黎說的沒錯,銃沒問題,應(yīng)該是使用方法不對,平日里訓練,每次打放的間隔夠長,所以銃管能有足夠的時間來冷卻,可今日不同,是連續(xù)不停的打放,銃管來不及冷卻,過熱變軟,所以炸了膛,而且一放藥還容易自燃,炸傷自己,今日一戰(zhàn),損壞的火銃能達到六成。”
陸黎瞪大了眼睛,驚道:“六成?”
“對,剩下的也大多有了問題,不能再用。”
高坎道:“侯爺,那這火銃豈不是成了雞肋,一次大戰(zhàn)就得全部報廢,而且造價還高,耗費的鐵料、人工可都不是個小數(shù)目。”
火銃的打造屬于機密,除了工匠,就只有幾個重要的主事人知道,劉文耀計劃未來讓高坎接手火器營,所以也告知了他。
“不能因噎廢食,火銃的威力有目共睹,與震天雷組合起來,則更勝一籌,應(yīng)該還是方法上不對,高坎,以后在訓練的時候,得想個快速冷卻銃管的法子,要能跟的上實戰(zhàn)間隔,加進火銃兵的操練手冊里。”
“屬下明白。”
劉文耀一開始就告誡過高坎,要把平日里的訓練心得記錄下來,裝訂成冊,以備日后新兵訓練和改進火銃,他對高坎看重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識字,雖然不多,但學習能力強,膽大心細,而且家世也摸清了,就是一普通富戶人家,讀過點書,受了兵災(zāi),淪落為流民。
高坎擺弄著損壞的火銃,繼續(xù)道:“侯爺,還有一個問題,這火銃威力夠大,但就是打的太近,必須要等敵軍進入到七十步內(nèi)才能造成殺傷,比弓箭要差得多,一個訓練有素的弓手能用咱們放三銃的時間,射出將近二十箭,還射的準,以后要是碰到敵軍弓手,情況可就不妙了啊。”
一步是現(xiàn)代的一米四,七十步大概就是一百米,明代弓箭的有效射程完全能達到這個距離,射擊間隔還小,相比較之下,火銃的優(yōu)勢不大,劣勢卻很大。
陸黎忽然一拍腦門,沒頭沒腦地道:“可算想明白了,是這個理...”
見劉文耀和高坎都看向了自己,陸黎忙訕笑著解釋道:“嘿嘿,侯爺勿怪,屬下剛才想著炸膛之事,一不小心走神了...”
“那你想明白了什么,說說看?”
“屬下剛才在想,咱大明邊軍用這火銃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以前怎么就沒聽說過不能連著放,經(jīng)高管隊這么一提醒,屬下才想明白,邊軍的對手主要是韃子,韃子有馬,速度比人要快得多,七十步的距離眨眼就到,往往是放上一銃,就得短兵接敵了,而且工部做出來的銃,偷工減料的厲害,敢不敢用還是個問題,所以都沒碰到過類似的情況。”
“弓手、騎兵,還得加上重甲...”
劉文耀瞇起眼睛,仔細思索著二人提到的問題,如果敵軍有騎兵、弓手,再加上重甲,那么火銃的威力還要再大打折扣,到那時,火銃兵只能淪為輔助兵種,徹底告別主要戰(zhàn)力。
看來火炮也得提上日程了...
“高坎,火銃兵還得練,熟能生巧,把裝填速度提上去,另外配套裝備也得想法子改進,例如這個...”
劉文耀拿起了火銃兵的尖嘴壺,里面是粉末狀火藥,發(fā)射藥和引藥沒有分開,全裝在里面,他不是不知道顆粒火藥的好處,但火藥顆粒化后,不容易點燃,做不了引藥,所以還得分開裝,為了避免實戰(zhàn)時侯的手忙腳亂,依舊全用的是粉末狀火藥。
“咱們可以把引藥、發(fā)射藥按每次的量分開,和鉛丸定裝到一個油紙包內(nèi),這樣每次裝填就不用憑感覺估摸了,速度也能加快一些,以后你把心思全放在火器上,遇事多看多想,要集思廣益,三個臭皮匠還能頂上諸葛亮呢,有了好點子就傳回匠造場,讓工匠們加緊試驗。”
“屬下明白。”
“陸黎,你再給劉安傳個信,讓他想法子提高火銃的射程和精度,時間上要快,現(xiàn)有的火銃也不要停,繼續(xù)打造。”
“是,侯爺,我這就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