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十表

十表(自卷十三至卷二十二)先后順序?yàn)椋?/p>

《三代世表》第一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六國年表》第三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史記》十表,以歷史發(fā)展階段為線索,集中反映了作者對歷史分期的觀點(diǎn)。

《十二諸侯年表》云:“呂不韋者,秦莊襄王相,亦上觀尚古,刪拾春秋,集六國時(shí)事,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jì),為《呂氏春秋》。”《六國年表》云:“然戰(zhàn)國之權(quán)變亦有可頗采者,何必上古。”司馬遷對“上古”的論述前后不盡一致,《十二諸侯年表》中的“尚古”是指春秋之前,《六國年表》則包括春秋,這可以理解為上古時(shí)期的兩個(gè)不同階段。《三代世表》起于黃帝,訖于共和(前841),這是王權(quán)高度集中的封建時(shí)期。《十二諸侯年表》始于共和,訖于孔子(前477),這是王權(quán)衰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政時(shí)期。兩表合起來,構(gòu)成《史記》上古史的內(nèi)容。

《六國年表》將“戰(zhàn)國”與“上古”對舉,《項(xiàng)羽本紀(jì)》稱項(xiàng)羽起三年而率諸侯滅秦,為“近古以來未嘗有”,這是《史記》對近代史的理解。《六國年表》起于周元王元年(前476),止于秦二世之滅(前207),《秦楚之際月表》起于陳涉發(fā)難(前209),終于劉邦稱帝(前201),構(gòu)成《史記》近古史的內(nèi)容。

南宋黃善夫刻本《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以下六表,是《史記》所寫現(xiàn)、當(dāng)代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河池市| 昭觉县| 蓬莱市| 兴文县| 台南县| 远安县| 西安市| 秀山| 博野县| 金寨县| 四会市| 剑河县| 达尔| 河西区| 巩留县| 兴和县| 闵行区| 苍溪县| 江安县| 武隆县| 海口市| 雷波县| 泗洪县| 鸡泽县| 丰宁| 英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星子县| 静宁县| 塔城市| 莒南县| 木里| 安塞县| 牡丹江市| 新宾| 文成县| 象州县| 高碑店市| 南丰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