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九十四姜太公釣魚
- 逆趙
- 李白才不白
- 2141字
- 2023-05-14 06:59:00
東京汴河,閑置在家的童太位邀請了宋良嗣一起釣魚。
兩人就準(zhǔn)備了長桿,在拱橋旁邊釣魚。
雖然沒有明火執(zhí)仗的標(biāo)明身份,旁邊魁武的彪形大漢卻標(biāo)示著他們的不凡。
汴河是大趙國重要的漕運(yùn)交通樞紐,商業(yè)交通要道。
二十年前可以看到人口稠密,商船云集,人們有的在茶館休息,有的在看相算命,有的在飯鋪進(jìn)餐等等場景。
還有“王家紙馬店”,是賣掃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
如同清明上河圖所述。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
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jīng)營。
此外尚有醫(y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yè),應(yīng)有盡有。
大的商店門首還扎“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
有身負(fù)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xiāng)游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
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交通運(yùn)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把一派商業(yè)都市的繁華景象繪色繪形地展現(xiàn)于人們的眼前。
兩人釣了許久,卻不見魚兒咬鉤。
卻不見兩人露出不耐煩的表情。
童貫童太尉低聲問道:
“如何,咱吩咐的事情辦好了嗎?”
宋良嗣立刻答道:
“俱已準(zhǔn)備妥當(dāng),倒是聽說了一些傳聞,龍虎山的天師替官家卜了一掛,預(yù)示著北方大吉,可興刀兵。
不日便有好事發(fā)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兩人相視一笑,龍虎山天師府傳人所言也只是傳聞而已,跟他這些太尉有什么關(guān)系?
童太尉有些唏噓不已的說道:
“有些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想來龍虎山上的大師有大法力,恐怕其言也不假,就是不知道那個女真人何時能夠突破上京府。”
宋良嗣撇嘴一笑,言道:
“太尉前些日子不是跟吾說了,如今他們的國朝名將已經(jīng)被調(diào)到了幽州,連咱們都知道這是自毀長城之事,估計大梁國要倒大霉了。”
這時,童太尉也有些擔(dān)憂的說道:
“耶律大石畢竟是國朝名將,若他頂在燕云十六州,怕是咱們沒有多少機(jī)會。”
宋良嗣無言,他也沒有什么對策,他也不清楚大趙的西軍是否打得贏對方的國朝名將?
最后只能強(qiáng)打精神說道:
“大梁國已是內(nèi)憂外患,頃刻間便要分崩離析,還請?zhí)痉艑捫模嘣浦氐牧罕袥]有什么戰(zhàn)意,咱們定能一戰(zhàn)定乾坤。”
有了宋良嗣的鼓勵,咱們太尉寬慰了不少,隨后風(fēng)輕云淡的說道:
“無妨,雜家有沒有放在心上,不過是些許功勞罷了,這些對老夫而言,不過是過手云煙,朝堂上的權(quán)勢,不值得留戀。
有時候老夫反而覺得,能在閑暇的功夫內(nèi),在這汴河之上釣釣魚,亦是別有一番滋味。”
“好,太尉有這番心態(tài),在下拍馬不及,著實佩服。”
宋良嗣趕緊在旁邊捧著臭腳,盡挑好話說。
就在這時,有幾名快騎闖入汴京,他們額頭上的頭盔都插著紅翎,縱使是在鬧市當(dāng)中,依舊是策馬狂奔。
旁邊的行人可不敢有絲毫怨言,反倒是紛紛避讓開來,人流從兩邊撤去。
歷朝歷代的法律都會做出各地守軍不得對使者進(jìn)行攔截盤問的規(guī)定。
違令者殺無赦。這也就使得八百里加急使者可以一路暢通無阻的前行。
當(dāng)然也沒有那些不開眼的敢去攔這種800里加急的信使,真要是在某個地方出了差錯。
誰敢殺皇差搶急報,誅連三族都是輕的,雞蛋黃都給你搖散了,全府上下給你殺個雞犬不留。
童太尉也注意到這一點(diǎn),頓時眼神開始變得明亮,頓時顧不得手上的魚竿,直接站起了身子,望向了皇宮方向。
宋良嗣眼神比較好,直接驚呼到:
“太尉,趕緊收竿啊,您這邊上魚了,這魚已經(jīng)上鉤了。”
童貫撫須長笑道:
“不錯,老夫的魚兒上鉤了呀,老夫這就要去收取自己的漁獲。”
隨機(jī)撇下了自己的魚竿,三兩步就上了旁邊的快馬,直接縱馬,狂奔而去。
他可是西軍的太尉,自然是馬術(shù)精湛。
……
緊接著咱們宋官家就得了消息,梁國大敗,女真人勢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
而大梁國就連上京府都丟了,估計接下來中京也離丟掉不遠(yuǎn)了。
憑借女真人的滅國速度,要不是再不迅速行動的話,估計連口熱湯都喝不上了。
于是咱們宋官家急了,立刻作出了出兵的決定,然后私下跟那些相公們商量一番。
其他人都是棱模兩可沒有給出準(zhǔn)確的答復(fù),既不贊成也不反對。
只有相公宇文虛中給出了反對的意見。
“我大趙國怎可背棄盟約,這大銀本是狼子野心之國,虎狼之師。
與虎謀皮,后患無窮,望官三思啊。”
在另一個時空。
宇文虛中卻是當(dāng)日童貫北伐之前,極力上書反對背盟伐遼一事的不多幾人之一,而且一開始就將崛起的女真視為大敵。
后來童貫大敗的事情,以及大宋一系列的迷之操作,證實了這位宇文相公的正確,他并非清流而是實干家。
在歷史上,他也是一個頗為傳奇的人物,宋史上有傳,金史上也有傳。
從一開始他就清醒的認(rèn)識到女真必然是宋朝大敵,但是后來他也是主持北宋向女真求和的重要人物,割讓太原河間等三重鎮(zhèn)的和約就出自他手。
北宋滅亡之后,他又在做為南宋的求和代表出使金國,被金國強(qiáng)迫留下,居然做到了禮部尚書,翰林承旨,封河內(nèi)郡開國公的高位。
這位當(dāng)了金國大官的宇文虛中,居然棄家南奔,結(jié)果被金國擒獲,砍了腦袋。一生之跌容起伏,讓人足夠嘆為觀止。
當(dāng)然,其中也有秦檜出賣的功勞。
咱們大趙官家經(jīng)過三思而后行,于是鄭重的說道:
“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