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靈源大道歌 銅符鐵卷文 上
- 道門煉真
- 烏龜之王
- 2932字
- 2023-07-01 00:28:00
張顯只覺得眼前一花,雙腳觸地之感傳來,轉(zhuǎn)眼四看,自已與福王莊有祜居然已是來到承光殿外。
霞光燦爛,掩映飛軒,池中清水如懸鏡,朝陽入懷,一派祥和之景。
目光一凝,微微沉吟,暗道:“皇城之中莫不是藏有一方小界?“
所謂小界,一般只有洞天真人才能以大法力開辟而出,獨立于圓方大界,內(nèi)中自蘊山水,寬廣無量。
道經(jīng)有載:‘周游往復(fù),用以無窮,洞室藏山,貫通諸天’,就是描述洞天真人開辟的洞天小界,當(dāng)然具體玄妙,不入此門,難知其理。
甚至有人猜測,圓方大界便是此域某位絕頂大能遺留而下的洞天大界。不同于洞天小界,大界內(nèi)置兆億生靈,靈機活躍,大道完滿,自成循環(huán)。
道樸宗作為此界最古老的宗派之一,歷代均有不止一位洞天真人坐鎮(zhèn)山門,各大機要密藏均是藏于洞天小界之中,甚至門中三大殿,每一殿都單獨占有一座小界。
張顯將福王放置在那樹下陰涼處,自顧自的盤坐一旁,隨即吞服下一顆丹丸,閉眼調(diào)息起來。
小界之中的斗爭再是如何激烈,都不會傳至外界,至于徹底打碎此界,讓其歸墟化去,那兩位雖說神通強大,但顯然卻無有可能。
剛一入定,便聞列缺霹靂,像是山巒傾摧,銀瓶乍破。
張顯驀地睜眼,盯著前方巍峨宮殿,殿瓦絲毫未損,神念感知下,其卻像是褪去了一層看不見的羅帶輕紗,露出了原本的雕梁畫棟。
心念一轉(zhuǎn),便知曉那一戰(zhàn)當(dāng)是有了結(jié)果。
一二呼吸之后,天中云嵐好似一層單薄布帛,被一把猛然扯去,其后迸射一道金珠流火,倏地一轉(zhuǎn),便散去不見。
接著現(xiàn)出一名道人,腳踏祥云,靈光罩身,巍巍然不可逼視。
張顯神色一肅,上前一個稽首,道:“弟子張顯,拜見真人。”
李巖溪袖袍一擺,降下云頭,來到張顯面前,道:“張顯,此次你做的甚好,回去之后,真?zhèn)鞯茏又唬?dāng)是坐得穩(wěn)當(dāng)了。”
張顯目光微閃,隨即心中了然,笑了笑,道:“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大道坎途,自當(dāng)一往無前。”
李巖溪心下驚異,贊道:“不愧是董道友得意弟子。”
張顯道聲謙辭,接著微微一思,面露猶豫之色。
李巖溪負袖于背,笑道:“你還有何話說,盡可說來。”
張顯微微沉吟,便將附身王琳的降真宗弟子試圖奪舍,卻反被自己打散靈真之事說了出來,末了問道:“敢問真人,不知弟子識海中的那縷……”
李巖溪聽完卻伸手一擺,語氣莫測道:“此事我已知曉,你可安心,回得宗門自可無礙。”
接著話頭一轉(zhuǎn),自袖囊中掏出一精美木匣,遞向張顯,緩緩言道:“如今莊晟已亡,大景免不了會有一番動蕩。此乃銅符鐵卷之真本,你可持之,完成山門之承諾。”
說完便起得遁法,化虹往遠處飛遁。
張顯看看手中木匣,眉頭微皺,隨即灑然一笑。
打開木匣,只見其中放置了一塊金中嵌玉的牌符,以及一卷靈光湛然的寶圭。
牌符匠工別具,機心巧奪,但他一眼就看出這不過是凡俗之物,瞥有一眼,便直接拿取那塊寶圭。
觸感似銅似鐵,入手溫潤,像是浮嵐霧靄,舉之無物,這應(yīng)當(dāng)便是那所謂的銅符鐵卷了。
輕輕一吹,將之展開,便瀏覽起其中文字。
莊氏立國之祖名喚做莊成,曾偶遇外出游歷的道樸宗掌門云中子,在爭霸天下最關(guān)鍵的一戰(zhàn)中,云中子掌門登壇招來東風(fēng),吹散敵軍借以藏身的云霧,識破了其等偷襲之謀劃。
莊成感激不盡,允以千金侯爵之酬,云中子掌門便順勢要求出任國師之位。
當(dāng)時云中子掌門境界尚低,此事無有多大影響,后來云中子承繼掌門尊位,莊氏竟也上門祝賀,并重提此事,云中子竟也認可了此事,并留下符契。
看見最后名印,張顯心中卻是有些疑惑不解,上面居然是云中子掌門私印,赫然印著:‘海上爭渡客,云中林清子’,林清便是云中子掌門俗名。
云中子掌門最后并未得道,飛升時亡與雷劫之下,但作為掌門真人,其遺留之物定然不會為假,特別是這種書信文書。
如此正式的文書符契,掌門之尊親自留章印,難道只是為了當(dāng)年的一面之緣?或者,為了那大景國師之位?
想到那來歷莫測的羅教,以及其大肆傳教世俗的做派,張顯隱隱間像是猜測到什么。
……
天安城外,無盡云海之上,罡風(fēng)陣陣,冰冷刺骨。
莊晟臉色陰沉一片,他沒想到自己居然敗給一個元嬰修士,心中既驚又怒。
看了看頭頂懸浮的一枚金燦燦的寶珠,才露出慶幸之色,暗忖道:“若不是有這神寶護體,怕是要被留下,下次再尋得機會撞開氣障,不知要費多少功夫。”
就在他思索著如何進行下一步行動時,他臉上忽然露出錯愕驚怒之色,一道雷光撕裂空間,瞬間出現(xiàn)在他面前,閃了一閃,直往他劈去。
莊晟頓時肝膽俱裂,全部希望寄托于頂上寶珠,大喝道:“還請助我!”
殺意近身,雷光臨體,可寶珠卻全無反應(yīng)。
莊晟愣了一下,喀喇一聲,雷光就將他整個人劈了個粉碎,此縷分神便化作青煙,被漫天罡風(fēng)絞散一空。
寶珠滴溜溜一轉(zhuǎn),撞破了虛空,遁出了世間,飛入真正的混沌,一只潔白玉手莫名伸出,將那滴溜溜的寶珠輕輕握住。
白石宮內(nèi),陳真人玄袍高冠,盤坐玉臺之上,看了看那遁走的寶珠,冷笑一聲,卻未有再出手阻攔之意,反而陷入了沉思。
默默推演一番,接著便一彈指,寫了道玉符,袖袍一揮,將其送往至真山方向。
…………
張顯沉吟片刻,忽地抬頭望向遠處,心下一轉(zhuǎn),伸手一抖,使了個幻字訣,他與福王莊有祜的身影居然緩緩消散開來。
幾個呼吸后,三道身影劃過圍墻,如白鷺掠空,飄落在殿階前。
為首者面容枯瘦,灰發(fā)披肩,麻衣道袍,雙眼炯炯有神,腰間系掛一口寶刀,另外兩人相貌文雅,年歲相仿,約莫四十,一副文士打扮,背負長劍,袍服卻是一白一黑。
白衣文士看有幾眼,憂心道:“守藏令,祖宗規(guī)矩,我等三人不能同時離開小寒山,這……”
灰衣老者神色莫名,望了望承光殿,嘆道:“白璋,我又何嘗不知祖宗諭令,只是那仙物剛才有了動靜,與此地似有莫名感應(yīng)。”
他們?nèi)四耸切『绞夭乩簦『侥嘶食俏髟返囊蛔∩剑缴嫌幸皇詹氐啦亟?jīng)書的殿觀,自莊氏立國起,歷代守藏吏均有三人,一令二郎,代代單傳。
小寒山最早是看護大景與道樸宗符契文書的重地,僅有幾人知曉此中隱秘,但莊成駕崩前,竟不知為何不曾告知新帝,漸漸的,此事也就越發(fā)無人知曉。
但歷任守藏吏郎卻是真切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的一絲玄妙,有意無意的隱瞞下來,成了僅有小寒山知曉的秘密。
兩位中年文士互相看了一眼,皆是驚疑不定,但想到剛才那聲山崩地裂般的巨響,一時居然愣愣不言。
一旁隱身藏形的張顯,聽聞此言,眸中精芒閃動。
撤了法術(shù),朗聲一笑,開口道:“幾位道友口中仙家之寶物,貧道倒是有意一觀,不知可否?”
話音剛起,三人便立馬戒備起來,俱是看向張顯藏身之處。
灰衣老者往前一步踏出,面色凝重,三人頓時隱隱間結(jié)為三才陣勢,沉聲道:“何方高人,駕臨深宮皇苑,還請拔冗相見。”
只見空無一人的海棠樹下,清風(fēng)微瀾,一名英挺道人大袖飄飄,憑空跨步而出。
剛經(jīng)歷一番大戰(zhàn),又見識一番上真斗法,張顯心中一片澎湃,雖語氣和緩,但內(nèi)氣激蕩之下,卻自有一股莫名威勢。
三人如臨大敵,雖說張顯面容年輕,望去不過二十,但他們卻知曉,天地之間,奇人眾多,養(yǎng)氣有成者不知凡幾,絲毫不敢有松懈之意。
張顯在其等三步外站定,微微拱手,道:“貧道張顯,還未請教這位道友名諱?”
灰衣老者神情微松,卻依舊帶著冷意,回道:“小寒山守藏令,聞鐘。”
張顯毫不為意,掏出那塊金鑲玉制牌符,直言開口:“諸位可識得此令?”
聞鐘雙眼一凝,身側(cè)兩位中年文士臉上的驚色更是遮掩不住,交換了下眼神,他沉聲問道:“閣下究竟是誰?”
見狀,張顯知曉此三人定然知曉些什么,袖袍一揮,便將那塊圭狀的銅符鐵卷送至其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