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父危(下)
- 孔織
- 晏九
- 2323字
- 2009-01-12 12:01:54
且不說鷗舟心里如何百轉千回,任氏暫住的長善堂客院那邊已經亂成一團。昨日御醫雖然來過,但是關于任氏的詳情只有孔織與孔竹清楚,其他人并不得知。待到任氏突然暈厥,驚動了郡君與老太君等人,侍兒不敢再隱瞞,將任氏咳血之事和盤托出。
聽到任氏病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老太君與康和郡君唬得不行。康和郡君紅了眼圈,老太君已經是淚眼婆娑。可憐見地,萬一任氏有個三長兩短,他這個老頭子白發人送黑發人也是凄苦;織兒、綾兒兩位孫女則不知會如何痛苦。這到底是怎么了?人丁凋零,如今老的老,小的小,家族重責都壓在十六歲的孫女孔織身上。那孩子性格清冷,獨對生父還多幾分依戀。
看到鷗舟跟著侍兒進來,老太君伸手招呼到自己身邊,略點責備地怪罪:“三爺身子骨這樣,為何不見你早日來報!”
鷗舟不知該如何回復,只有低頭沉默。
老太君嘆了口氣,非常傷感:“是我老糊涂,你也不是個能做主的,自然是我那孫女的意思。看她回京后立即尋醫問藥的,定是心中有數。我還只當她爹爹是身子骨虛弱,旅途勞累。”
康和郡主一邊安排府里的孫大夫給任氏診脈,一邊輕聲勸慰老太君。孔織對老太君瞞下任氏的病情情有可原,老太君雖然還硬朗,但畢竟是年近八旬,實不宜過分憂心。
前日太醫署的供奉登門問診,孫大夫是知道的。同行相忌,原本對三小姐的行為還有些不滿,她相信自己的身手并不亞于那些供奉,只是因為不喜官場沒有入太醫署而已。今日給任三爺診脈后,她才知道原來三爺的身子已經病入膏肓。心中嘆息著,三小姐請御醫來,也是抱著最后一絲希翼吧。
診好脈后,孫大夫出來,先是給老太君與康和郡君請了安,隨后簡便地說了任氏的情況。不宜用猛藥,只好盡心調理。待到老太君被鷗舟扶進任氏屋子,孫大夫才低聲對康和郡君說起,若是醒過來再不昏厥,還能夠支撐個三兩個月,若是再又什么萬一,不過是旬月之事,還要早作準備。
康和郡君神色略微有些疲憊,吩咐侍兒送孫大夫離開,自己轉身進了任氏屋子。
任氏已經醒來,見老太君紅著眼圈坐在自己床邊,掙扎起要起來見禮。老太君伸手扶住:“都病著,還講這些虛禮做什么!”
任氏想著自己之前的昏厥,微微笑道:“只是秋日人乏的緣故,并無什么大礙,老太君不必憂心。”
老太君看著任氏雙額不正常的潮紅,想起他素日的乖巧,雖不是世家出身,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公子,賢良淑德樣樣占的。眼下,孔家的這點女息血脈都是他所出,誥命的封賞昨日才下。
老太君強忍著心里悲痛,又囑咐了任氏一些好好保養的話,回椿成院去了。
皇宮,正門外。
等上自己的馬車后,孔竹與孔織姨侄兩個都不由自主地長舒了口氣。兩人對視一眼,笑出聲來。在性格方面,這兩人更像是母女,都是有些懶散,最不耐煩那些繁瑣的禮儀規矩。不管她們心里對宮里那位是否有敬意,但是該受的臣子規矩還是要有的。這種低眉順眼等著坐上之人下令的行為,實在是讓兩人費心勞神。
想著不過是頭一遭,以后此類的事還要在所難免,孔竹與孔織不由又是異口同聲地嘆息。
回府途中,枯坐無聊,孔竹想起侄女與二皇子的親事,笑道:“眼下就要準備納采,幸好咱們府里不是頭一回迎娶皇子,有郡君的先例在那里放著,咱們只要按規矩準備就行。只是按理還需要一位大媒,回去與老太君商量下,看是不是請東平侯夫人出面。府里氣氛陰郁許久,有點喜事沖沖也是好的!”
孔織只是笑,算起來前世今生,她還是第一次結婚。雖然這里的婚俗有些古怪,不能夠說自己是要嫁人,但也是要告別單身,開始婚姻生活。她心里是喜歡小孩子的,也曾憧憬著自己將來會生一個最可愛的寶寶。想到生孩子,她有些寒,雖然不用她來經受十月之苦這很是讓人慶幸,但是想著男人大腹便便的樣子,她還是不能夠習慣。
承公主那邊,姜嬛與崔鴛興致勃勃張羅著選吉日安排孔織襲爵,大管家孔繼帶人來回話,文宣公府那邊派人過來,說是老太君請公主過府。
姜嬛眉頭微皺,自己從那邊回來還不到一個時辰,離開時還沒有什么事,老太君怎么會突然派人來請?想著,看了來人一眼,問:“老太君何事喚我,你可知?”
那人恭敬地答道:“小人在前院當值,并不知內宅之事,只是來之前,見府里的孫大夫被郡主傳到內院給任三爺診病。”
姜嬛點了點頭,吩咐孔繼準備馬匹。崔鴛瞪了姜嬛一眼,對孔繼道:“不要準備馬,還是馬車妥當些。”又回頭對姜嬛道:“才答應了我與夫子什么,說好不許在輕車簡從、魚龍白服的,夫子才一不在,你又如此!前兩日我在西山大營操練,還沒來得及給老太君問安,今日隨你一起過去。你那公主規格的車架,也讓鴛沾沾光。”
說話間,車架已經準備妥當,姜嬛與崔鴛出府,往文宣公府這邊趕來。
文宣公府,椿成院,松鶴堂。
老太君雖沒聽到孫大夫后來所說之話,但活到七十九歲,見慣了生死離別,哪里還有不明白的?就算朝廷封賞誥命的旨意沒下,但是作為孔織與孔綾姊妹的生父,任氏在孔家也不能再當尋常側侍來對待。任氏不比老太君,今年還不到三十五歲,誰能夠想到他的身子已經病到這個地步。為防日后倉促,有些事情眼下就要開始準備。
除了準備任氏的身后事,老太君還對康和郡君說到孔織的婚事。雖說按照規矩,生父是側侍的,守孝一年足以,并不比像對嫡父那樣守孝三年。但是若能夠提前操辦沖喜,說不定任氏的病情還能夠好些。
正說著,侍兒來報,四夫人與三小姐、公主、東平侯府表小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