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揚子晚報訪談!夏禾是大藝術家!
- 一人之下扮演王富貴,隊友寶兒姐
- 開局五條狗
- 2036字
- 2023-04-11 15:43:34
答應了的事情要做到。
雖然不是從不失約,但王富貴的做人習慣還是要遵從自己的本心。
承諾是真心許下的時候,去實現的時候就算有些困難,也會盡力。
實在糾結的話,那就是良心小天使和功利小惡魔之間的爭斗了。
便利店的打工不是每天都要過去,王富貴還要上課,他也沒有那么多時間。
有白班和夜班可以調換,一周上三到四天班,大體上還算輕松。
不過相應的,工資也就只夠男大學生的生活費,想分期買個新電腦都不容易。
還愿意待在廣播社的理由之一,也是因為提供劇本能拿到一些報酬。
......
第二天。
《揚子的夏天》室外錄制現場。
這是一家《揚子晚報》的線下讀書會,場下坐了二百多人,三人一桌零散的圍落在場地里。
到點后,主持人先走上臺,簡單把今天的活動介紹幾句,然后把嘉賓請出來。
一共四個嘉賓,分別坐到沙發上,然后自我介紹。
主持人說歡迎歡迎。
底下的觀眾禮貌性的鼓掌。
夏禾也在鼓掌。
她戴了一個藍白色的棒球帽,看著很清涼。
這次來就是摸摸點探探風,沒有用異能術大費周章改換性別和肌肉,不過那頭粉色靚發肯定是換掉了。
她現在是中性酷女,胸口的山脈自然也不再拔高。
一頭中分齊肩短發,五官英氣,分不出男女。
現在是十月,南景的十月不算太熱,但是也算不上入秋。
南景跟尚海一樣,也是一個熱島大蒸籠。
臺上主持人還在講話,大意是能請到他們來很難得,四位都是南歪大學的高材生。
而夏禾的目標王富貴就坐在舞臺的最外側,右手邊是三個女孩。
沈沖給的檔案里,這三個女生都是目標的大學同學。
而且確認都是凡俗,跟異人界宗派沒有一丁點關聯。
夏禾沒心情上大學,多少有點驚訝。
王富貴這家伙,除了身手武術功夫,還有文藝上的才能,這可是挺稀罕的!
主持人接著說,“星之聲”社團前兩期的奇異宇宙觀配音作品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很多聽眾給揚子晚報來信。
社長鐘愛宜問說什么。
主持人故作掩飾說讓不要在播放這樣的作品了。
場下的觀眾們哦了一聲。
主持人分兩段解釋出來,因為太想聽到后續了,但一個月訂閱3次零花錢就要超支了。
這下觀眾們笑起來。
鐘愛宜也輕輕笑著,露出上半邊的幾顆,眼角也稍微彎起來。
這個說法不算好笑,不過也是主持人調動現場氣氛的慣用方式,大家不討厭。
夏禾沒有笑,活動預計持續兩個小時,現在才剛開場,她緊緊地盯著王富貴和名叫鐘愛宜的這個女生的反應。
沈沖給她的檔案里說,鐘愛宜是王富貴的朋友。
兩人交往過一段時間,后來分手了。
夏禾知道這個提示是什么意思,王富貴是孤兒,本身身手又好,缺陷很少。
而是人就會有弱點,全性為所欲為幾千年,遵從祖師爺揚子的宗旨就是從弱點下手。
夏禾今天過來就是為了深刻的摸索細節,把握住這些弱點。
她夏禾從不親手殺人,她自認玩弄凡俗也是一種藝術。
自己師承揚子,她是大藝術家,不是搭訕藝術家。
主持人開始訪談:“首先有一個問題,看到大家這么喜歡你們的作品,有什么感想?”
還是社長鐘愛宜作代表:“我們感到非常高興,謝謝大家的支持!”
主持人繼續,拿手掩住嘴,裝作驚訝的樣子:“實際見到之后,很奇怪呀,成員是三個女生一個男生。我想問問,這樣的姐妹閨蜜社團為什么會選一個男生入社呢。我猜猜,果然是因為他是帥哥嗎?”
對于八卦話題,場下的觀眾挺有默契地會心一笑起來。
鐘愛宜沒受影響,挺正經:“因為王同學很會寫劇本。在他來之前,社里的臺本都是我寫的。”
東山奈偷偷笑:“阿貴人很好,入社那天拎了兩桶礦泉水。”
左鈴音嘿嘿爆料:“因為人渣同學是愛宜的前男友。”
鐘愛宜聽到馬上轉頭叫停:“鈴音!”
觀眾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像是初中班主任抓到了一對暗戀學生。
然后鐘愛宜朝主持人解釋:“她亂說的,那時候是在演戲。”
好像起到效果了,主持人接收到了電波,把話題轉到另一個方向。
下面主持人讀了幾個聽眾的聽后感評論,關于想要追求喜歡的女孩的、關于異地戀靠什么維持的等等。
然后談到創作出熱門作品的配音體驗和創作后的感想是什么樣子的。
三個女生分別發表了一段兩分鐘的自由發言。
也許是看在美女的魅力上,觀眾們還挺給面子的,送上了三陣掌聲。
輪到王富貴的時候,他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稿子。
夏禾也專心盯住他。
這之前的環節,王富貴沒講幾句話,這會兒是躲不過去了。
話筒拿到手上,他咳咳兩聲試音,音量偏大。
“謝謝《揚子晚報》的邀請,我們只是普通學生,本來是沒有機會登上一個講臺的。”
“然后謝謝社長鐘愛宜的再三囑托,本來我也只是幽靈社員,這樣的活動按理說跟我是沒關系的。”說著他朝鐘愛宜點頭致意。
夏禾轉去看鐘愛宜的神情。
場下這時候回應的是善意的笑聲,王富貴繼續切入正題:
“關于從上個世紀以來,超能技術引發的技術大發展,對我日常創作的感想。今天我要給大家講幾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關于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
這時候王富貴語氣停頓一下。
“這個女孩出生在華夏西部某個很小的村莊里,抬頭就是山,出門就爬坡。她十歲之前沒見過汽車,直到十六歲的時候才用上手機。”
“她之所以能用上手機,是因為她所在的村莊整體搬遷到了平原上。政府的扶貧政策把她的家人和同鄉首次帶進了現代社會,但是當村子里的人切身面對城市生活的時候,很多人開始都很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