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蘇東坡1:一點浩然氣
- 王兆勝 王子罕
- 572字
- 2023-04-06 15:55:04
母親的諄諄教誨
在蘇軾十歲左右時,父親出門遠(yuǎn)游,準(zhǔn)備去京城參加一場特殊的科舉考試。母親就把蘇軾從私塾接回了家,親自教他讀書。
這天,程夫人正帶著蘇軾讀《后漢書》,給他講東漢的歷史。
東漢后期,宦官掌握了朝中大權(quán),貪官污吏橫行,善良正直的人,卻遭到各種殘酷不公的對待。
有一個正直的大臣,名叫范滂(pāng)。他清正廉潔、鐵面無私,在骯臟的官場里待不下去,只好辭官回家侍奉老母。
后來,宦官大肆捕殺仁人志士,抓捕名單里就有范滂。范滂不想連累別人,更不忍心讓母親跟著自己亡命天涯,于是打算自首,和母親訣別。
范滂視死如歸,只是怕自己死了以后,母親太過悲傷。母親安慰他說,有些人死了,卻一直都活著,她永遠(yuǎn)會為兒子的選擇感到驕傲。
讀到這里,蘇軾十分感動。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忽然抬頭問母親:“娘,如果我也想成為范滂這樣的人,您愿不愿意?”
母親望著兒子,很是欣慰。她鄭重回答兒子:“如果你能做范滂,難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
范滂高潔的人品和舍生取義的氣節(jié),深深打動了年幼的蘇軾。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明白,這個世界越是黑暗險惡,就越需要正直勇敢的人站出來,為弱者吶喊,為正義獻(xiàn)身——這也是蘇軾一生堅持的價值觀。
一粒浩然正氣的種子,在蘇軾幼小的心靈里悄然種下。蘇軾的母親用滿滿的母愛與正能量,以身作則,鼓勵兒子茁壯成長,讓這棵青翠的幼苗,為實現(xiàn)成為參天大樹的夢想,不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