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0章 黑云壓城(七)

  • 宋末商賈第二部
  • 海紅鯨
  • 3293字
  • 2009-04-10 11:07:28

長得文文靜靜,外表像極了漢人士子般風liu倜儻,看上去不到三十實際今年已經三十六歲的勃古思,其實并不是蒙古人,而是屬于客列亦惕的怯烈臺氏。

勃古思雖然現時得到窩闊臺大汗的賞識提撥,已經做到了怯薛軍的百夫長,可他的心里非但沒有作為上位百夫長的喜悅,而且還自己覺得這個怯薛軍百夫長做得十分沒勁。

在別人眼中,勃古思的這個位置全然是由于其父鎮海的原因才坐上去的,甚至連他這個百人隊中的部下也是這樣的想法。因為,今年窩闊臺大汗設立了中書省,而中書令耶律楚材保薦鎮海為右丞相,另一個左丞相則是女真人粘合重山。

鎮海,大蒙古國的貴族高官多稱其為“田鎮海”,他曾奉成吉思汗之命在和林一帶屯田,因功而得這個“田”字作為綽號,也可以說是姓。不過,除了鎮海自己外,基本上沒什么人把這個“田”字當回事,就連他的妻兒也不屑一顧。

怯薛軍,是蒙古大汗的護衛親軍,早先稱為“大中軍”。大中軍不歸于中軍萬戶,指揮他們的是大汗自己,一般不參加戰斗,除非大汗御駕親征之時才會上戰場。他們分為四個怯薛,所以人們稱其為怯薛軍。

怯薛軍的最高指揮官當然是大汗自己,其下為千夫長、百夫長及十夫長,然后是護衛兵,等而下之的則為弟弟與伴當。

百夫長,聽起來好像是個很小的軍官,可怯薛軍的百夫長與其他的蒙古軍完全不同,這是以百夫長的名號而能夠率領一千以上精騎的將軍。

按成吉思汗定下的規制,怯薛軍的組成主要是貴族那顏、白身人“有技能、相貌好,愿意到大汗跟前服務”的兒子。這些人名義上是自愿,實際上是非來不可,他們是大汗籍以控制貴族作為人質的兒子。還有就是大汗挑選、或自動投效到大汗帳下的精兵。

各萬戶、千戶“自愿”來當大汗的護衛,不僅要自備鞍馬兵器,而且要帶來十名伴當和一個所謂的“弟弟”,這些人的鞍馬兵器和糧草也必須由護衛承擔。百戶之子也是帶一個弟弟和五名伴當,牌子頭、“白身人”的子弟則是一個弟弟三個伴當,鞍馬兵器糧草一體同例。

當初,鐵木真原先的護衛只有八十人(包括弟弟和伴當),受推為成吉思可汗并分封功臣后,護衛就擴充成一萬人成立的怯薛軍有正式的護衛一萬人,

一個怯薛軍的百夫長最少也有幾百精銳騎兵,一般也有五六百人馬,多的部下可達到千騎之眾。況且,怯薛軍還本著成吉思汗統一大漠以來以速度和耐力取勝的規制,每人都配有最少兩匹戰馬,多的甚至達到四至五匹,而他們的鞍具、兵器與盔甲也都是蒙古人能得到的最好裝備,其戰力實乃蒙古軍中屬最頂尖的鐵騎。

所以,怯薛兵雖然只是小兵階級,他們的地位比其他蒙古軍的牌子頭只高不低,更別說百夫長、千夫長了。實際上,勃古思這個百夫長相當于蒙古軍中的千戶,即使還沒有得到貴族的封號,但卻享有一般普通貴族的特權。

這次窩闊臺大汗秉乘成吉思汗的遺志南下滅金,將東路軍交給娘舅斡陳那顏統率,為保險起見,窩闊臺把麾下的兩千怯薛軍配屬到東路軍。而提控怯薛軍的差事,就落到了在怯薛軍其他千夫長、百夫長眼中以父蔭得位的勃古思頭上。

勃古思是窩闊臺上位就依例到大汗帳下,自從成了怯薛軍百夫長以來,一直飽受同僚的不屑白眼。對于一個從小便在父親請來的先生教導下學漢文、習漢禮又熟讀兵書,并刻苦精練騎射有成而頗有勇武又自命不凡的人來說,這樣不屑的白眼實在是極大的打擊了勃古思。

這次南下滅金的東路軍,以是要從山東濟南過益都,先行掃蕩盤據在膠州的紅襖賊李全部,然后再渡河借道趙宋淮南繞路北上朝汴京攻擊前進。怯薛軍內的大部分人都認為這一路很可能沒有什么立大功機會的,所以才會將這個統兵外出的機會讓給勃古思。

被大汗派到東路軍的勃古思則與怯薛軍其他人想法相反,他認為這次到滅金東路軍正是表現自己兵法、勇武的一次大好機會,他要在滅金的大戰中殺出威風、建立功業,讓所有看不起自己的人看看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只可惜,東路軍出師伊始除了出敵不意奪下被紅襖賊李全新占的德、棣兩州及濟南府一部,接下來的戰事可說很讓人不得志。北清河被紅襖賊的水軍阻斷,數次強渡均讓敵方戰船打得落花流水,每次的兵卒死傷都千人以上;圍攻濟南府治所歷城和濟陽兩座城池又是無功,歷城墻高城堅還有話說,但連城墻殘破、只有三數千漢兒守軍的濟陽,也在費時六天且付出四千兵的代價而沒攻下,就讓人心頭憋氣。

盡管東征軍上下對紅襖賊恨得牙癢癢的,可上至年輕的大帥斡陳那顏、下到各軍的萬夫長、千夫長,誰都對那種一發便聲如雷霆、四散飛濺的火點廣及數丈方圓、連重甲也無能為力的“轟天雷”畏如神魔。一眾以殺戮為榮的軍將們,對無可抵擋又不可知的大殺器已是如此,更別說下面帶頭沖鋒陷陣的百夫長、牌子頭以及那些兵卒們了。

斡陳那顏果然有大帥之風,一見無法盡快打入山東南下,立即果斷地揮軍溯北清河而上,這才輕易的連取曹州、單州連歸德府的楚丘也落入囊中。

今年河北、大名諸路大旱,大軍一路行來糧草很是吃緊。原本以為進入金國南京路可以就食,沒想到汴京以東地面的旱情比河北更為嚴重。更有甚者,在大河南岸到黃河岔流的這一塊上千里方圓的平原之地,不但沼澤無處不在,而且人煙稀少。派出打草谷的蒙古游騎掃過睢州、歸德境內能夠到達的數百個村子,發現那些所謂的村子全都是茅草搭蓋的潮濕地窩棚,內里除了一些餓得皮骨外沒幾兩肉的將死之人外,根本沒有任何糧食。

好在有消息說,雖然山東兩路也同樣大旱,卻因紅襖賊有道門弟子施出秘法,倒是不曾出現太厲害的歉收,有些地方甚至還比往年收獲更多。有鑒于此,東路軍大帥斡陳那顏遂決定留部分軍隊占住大河兩岸,其余大軍向東進擊。先取山東的糧草以為軍用,然后再回軍西進到汴梁與大汗及四王爺拖雷會師滅掉金國。

東路軍的怯薛軍只有兩千騎,斡陳那顏為了增強對李全紅襖賊的攻擊力,只讓勃古思帶著他所屬的人馬駐守東明。勃古思在東明縣城內這一呆,就是三個多月時間,四出打谷草的全部所得,也僅夠兩千人和數千馬的嚼裹。

十月上,斡陳那顏大帥傳回急訊,數月來去山東就食取糧的大軍被阻于金鄉、魚臺、沛縣幾個堅城一線,無法跨越南清河一步。東路軍將在近日內撤軍南下渡河,擬攻下歸德、睢州,以取一州一府的所有糧草供大軍征戰。命令勃古思與駐于楚丘的契丹糺軍配合,務必先奪得考城、虞城,待大軍到達后再向州府的治所襄邑、宋城發起進攻。

勃古思尋思,要以兩千騎兵去攻取較近的考城是個笑話,即使加上已經把東明所有的三千余青壯編成了的奴隸軍,也似乎毫無成功的可能。因此他決定棄守東明,率軍空城而出先到東明舊城、考城,和睢州治所襄邑走一圈示威,而后到歸德府的虞城與哈諾剌的數萬糺軍會合。

十一月初二,一路耀武揚威走到歸德寧陵境內,勃古思迎到哈諾剌派來接應的五千軍。初三日大隊剛起程不久就得報,先行探路的奴隸漢軍在收取一伙漢兒的食物時,發現河里有一條數千斛的大船,請求奪船掠取財物。

有財物入手當然好,何況還能得到一艘數千斛的大船和不少水夫,這個事情值得動手。勃古思一聲令下,自己的兩千騎連同五千契丹糺軍及所有的奴隸漢軍一窩蜂涌上了河堤。

只可惜等勃古思到了河堤上,看到的是上百具雙方尸體,不知來自何處的船已經離岸二三十丈了。更讓勃古思氣得咬牙切齒的是,那艘船上的可惡漢兒,使出了一種會冒煙并發出巨響、能于數十丈外殺傷數十人的兇厲兵器,竟敢把他無敵于天下的怯薛軍射殺了二十多騎人馬。

找來奴隸漢軍的千夫長,問清白云旗是山東紅襖賊的旗號,而且在宋城就有山東白云軍的人,這艘船肯定是要到葛驛鎮碼頭。

勃古思向長生天發誓,一定要攻下宋城,找到城內所有白云軍將其斬盡殺絕。

勃古思當即下令,全軍朝宋城急進,自己則率本部人馬沿河跟蹤而下。

一時間,宋城外黑壓壓的數萬大軍齊聚城下,旌旗招展戰云密布,大戰一觸即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富川| 咸丰县| 衡山县| 房山区| 宿松县| 津市市| 师宗县| 南皮县| 开封县| 清镇市| 临潭县| 云霄县| 通江县| 故城县| 乌鲁木齐县| 白山市| 秭归县| 台安县| 肥城市| 青岛市| 浦江县| 仙居县| 游戏| 东乡族自治县| 新竹市| 古浪县| 县级市| 揭阳市| 赣州市| 龙山县| 扶沟县| 大宁县| 商南县| 新化县| 巨鹿县| 新化县| 格尔木市| 绥宁县| 紫云|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