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究竟多坎坷的人生,才能寫出《史記》

本篇主要內(nèi)容參考《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

一說到中國歷史,大家都會覺得:這有啥難的,我老熟了。

堯舜禹,夏商周,

春秋戰(zhàn)國大亂斗。

一個秦,兩個漢,

三國英雄點個贊……

你確定?要不要來回答一下這幾個問題?是不是瞬間蒙了?

所以,從今天開始,混子哥帶大家啃一本超有料的歷史巨著:

《史記》。

中國上下五千年,

號稱史書天花板,

甚至不夸張地說:

不讀《史記》,

不足以談歷史。

偉大的作品背后,總會有偉大的人物。《史記》的背后,是西漢著名的史學(xué)家——

別看咱們一口一個司馬遷偉大,實際上偉大的背后,那叫一個坎坷。

究竟多坎坷的人生,才能寫出《史記》?

司馬遷能寫出《史記》,離不開這兩個人的影響。

1 為畫面清晰,本書帝王及諸侯冕旒僅為示意,想了解更多帝王及諸侯冕旒知識的同學(xué)可以自行查閱哦。

在他們的影響下,司馬遷走出了這樣的人生軌跡: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前半生。

(一)前半生:我有一個優(yōu)秀的老爸

翻開《史記·太史公自序》,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司馬氏一族早在周朝時,就是負(fù)責(zé)記錄歷史的史官。

到了西漢時期,司馬遷的老爸司馬談重操祖業(yè),記錄歷史,這一職位在當(dāng)時被稱為太史令

【譯文】司馬氏世代掌管周朝歷史。……司馬談?chuàng)翁饭L饭抉R談向唐都學(xué)習(xí)天文,向楊何學(xué)習(xí)《易經(jīng)》,向黃子學(xué)習(xí)道家的學(xué)說。

古代講究子承父業(yè),所以司馬遷一出生,就貌似看到了自己職業(yè)生涯的盡頭。

因此,成年后的司馬遷壓根兒不用找工作,于是他放飛自我,化身“驢友”,經(jīng)常出去游山玩水。

上至AAAAA級景區(qū),下至名人故居,不論多偏遠(yuǎn),司馬遷都要不辭辛苦地親自去打卡:

去汩羅江瞅瞅屈原,去山東瞧瞧孔子……

哪里有網(wǎng)紅景點,哪里就有他。

后來他當(dāng)上了儲備干部郎中,被派去今天的四川、重慶等地學(xué)習(xí),察看風(fēng)土民情。

他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認(rèn)真地記錄了下來。

就這樣,司馬遷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

可天有不測風(fēng)云,他家出事了!

事情是這樣的,當(dāng)時的皇帝漢武帝,因為經(jīng)常暴打匈奴,覺得自己老厲害了,于是跑去泰山搞祭祀天地的典禮,這種操作叫——

封禪。

對史官來說,親眼見證封禪這件事非常重要。

所以,司馬談為這事連行李都收拾好了。

可結(jié)果——

不知什么原因,漢武帝沒讓司馬談上山見證封禪。

可司馬談是一個視工作如命的人,這下怒火攻心,一病不起,臨終囑咐司馬遷:

把寫史書的重任交給兒子后,司馬談就去世了……

至此,司馬遷不僅繼承父親的事業(yè),在三年之后成了新的太史令,還繼承了父親的遺志——

就在司馬遷迎來人生新篇章的同時,也迎來了他人生最大的冤家——漢武帝。

(二)后半生:我有一個暴躁的領(lǐng)導(dǎo)

司馬遷當(dāng)上了太史令之后,開始埋頭寫書,但是該怎么寫呢?

【譯文】《春秋》是告訴人道義的。要是想撥亂反正,沒有比學(xué)習(xí)《春秋》更有效的書了。《春秋》有幾萬字,道理有數(shù)千條,萬物的離散聚合都蘊含在里面了。

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他想到了《春秋》這本書。

《春秋》是孔子編寫的。顧名思義,這本書講的是春秋時期的故事。

《春秋》的作者其實是存在爭議的。司馬遷認(rèn)為《春秋》是孔子寫的,但據(jù)后世學(xué)者考證,孔子應(yīng)該只是進(jìn)行了修訂。

孔子在講故事的同時,還吐槽和諷刺了一些人,尤其是不稱職的君王、想篡位的大臣。

總之,讀了《春秋》,就能知道禮義廉恥,明辨是非、正邪、善惡。只要往好里學(xué),當(dāng)個合格的大臣或君王,還是很容易的。

孔子這種通過曲折的文筆來諷刺時事、褒貶人物的寫作手法,被后世稱為春秋筆法

司馬遷也想搞一本這樣的“錯題本”獻(xiàn)給皇帝,讓他沒事就掏出來看一看,反省一下。

明確了書的定位,司馬遷正式開始創(chuàng)作。

我們可以大膽地腦補(bǔ)一下他的日常生活:

上班打卡,工作,查閱資料,想創(chuàng)意,碼字;打卡下班,回家繼續(xù)加班思考文章……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他寫完《史記》,熬到退休,也算功成名就了。

然而,還是出了意外。

我們前面說過,當(dāng)時大漢經(jīng)常和北邊的匈奴掐架。

有一次,漢武帝派一個叫李陵的將軍去揍匈奴。

李陵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爺爺你肯定知道,是誰呢?

飛將軍李廣

李陵是將門之后,派他去揍匈奴,漢武帝覺得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

結(jié)果萬萬沒想到,李陵不僅敗了,還把自己搭了進(jìn)去,成了俘虜。

要知道當(dāng)時出門征戰(zhàn),寧愿戰(zhàn)死沙場,甚至自盡,也不能被俘虜。

所以李陵被俘,漢武帝很生氣。更糟糕的是,還有人趁機(jī)落井下石:

漢武帝就更生氣了。

這時候,司馬遷站了出來。他為人正直,最見不得這種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徑,于是為李陵辯解:

司馬遷算是惹上事兒了,他被扔進(jìn)大牢,面臨兩種選擇:

罰錢,一大筆錢;

宮刑,一種對男人侮辱性極強(qiáng)的刑罰。

如果不想接受,當(dāng)然也可以一死了之。

司馬遷沒有那么多錢,難道他要一死了之?

可《史記》沒寫完,他只能選擇宮刑。

遭受這種非人的屈辱,其中的種種苦悶、折磨,我們沒法兒和司馬遷共情。

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他是這樣寫的:

【譯文】寫到第七年,太史公司馬遷遭遇李陵之禍,被囚禁于牢獄中。于是他嘆息道:“這是我的罪過啊!這是我的罪過啊!我的身體殘毀,我再也干不成什么事了!”

但好在他讀書多,想到了很多和他一樣的人:

周文王雖被囚禁在監(jiān)獄,但在里面寫出《周易》這樣偉大的作品。

孔子周游列國,歷盡艱辛,最終成為中華民族至圣先師。

孫臏慘遭同門陷害,但沒有因此屈服,而是奮起抗?fàn)帲罱K功成名就。

盡管他們都遭遇坎坷,但百折不撓,堅定志向,最后都大有作為,流芳百世。

所以,司馬遷想明白了:

譯文: 人本來就有一死,但有些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有些人的死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nèi)松非蟮哪繕?biāo)不同啊!

注:出自《報任安書》,司馬遷寫給朋友任安的一封書信。

于是,司馬遷忍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繼續(xù)創(chuàng)作,歷經(jīng)13年終于寫成《史記》。

這段心路歷程,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是這樣寫的:

【譯文】從前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于陳國、蔡國間,寫了《春秋》;……于是(司馬遷)就敘述了從唐堯以來到漢武帝獲麟為止的歷史,從黃帝開始寫起。

司馬遷是太史令,算公家人,但《史記》不是他奉旨寫成的,而是一本純私人著作

所以問題來了,《史記》究竟講了什么?

《史記》講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大約3000年的歷史。

用腳想想都知道,中間肯定有不少人、不少事,怎么寫才好呢?

原先大家寫歷史,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

但是司馬遷另辟蹊徑,玩了個創(chuàng)新,選了對歷史影響重大的人物來寫。

然后跟拍紀(jì)錄片一樣,把這些人物什么時候干了什么事、見了什么人,用時間線串起來。

這種新寫法的史書叫紀(jì)傳體史書

紀(jì)傳體的寫法太牛了,引得后世的史學(xué)家紛紛學(xué)了起來。

當(dāng)然,除了紀(jì)傳體,史書還有其他幾種寫法。比如:

按時間先后順序?qū)懀?span id="x2es7ry" class="bold">編年體

按一個個國家寫,叫國別體

《史記》分為五大部分,如果把它們穿成一串,排列順序應(yīng)該是下面這樣的:

具體來說:

本紀(jì),講的主要是歷代帝王的故事,比如五帝、秦始皇、劉邦等。

表,簡單記錄了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重要人物。

書,講的是對國家影響重大的幾個方面,比如天文、地理、經(jīng)濟(jì)、文化等。

世家,講的主要是各國王侯及重要人物事跡,比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晉、楚等國王侯的事跡。

列傳,說的是“巨星”人物,比如管仲、荊軻、韓信等人的故事。

司馬遷想通過講述歷史來揭示道理,尤其是王朝興衰、朝代更迭方面的。

例如,商朝的滅亡,是因為貴族驕奢無道;秦朝是因為暴政,才只存在了15年……

面對這些歷史,司馬遷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會在每篇的末尾,加上自己對國家或個人的評價,或贊揚,或嘲諷,或悲嘆,或反思……

總而言之,司馬遷心中的《史記》是這樣的: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探索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和人的關(guān)系;認(rèn)識古今發(fā)展演變;尋找歷朝歷代興衰成敗的道理,并且形成自己的見解。

當(dāng)然,這不是唯一的翻譯,后世學(xué)者有不同的意見,感興趣的同學(xué)可以自己去了解。

《史記》中不但有豐富的故事,而且由于司馬遷文筆好,故事寫得還非常精彩,精彩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史記·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面對暴政,敢于揭竿而起。

再如,《史記·項羽本紀(jì)》中的鴻門宴,表面上是飯局,暗地里則是一場智慧的較量,讀來令人驚心動魄。

光這個片段就不知道養(yǎng)活了后世多少文人墨客,以及導(dǎo)演、編劇、作家、自媒體、段子手……

所以魯迅稱贊《史記》為:

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但難題來了,《史記》一共130篇,52萬余字,4000多個人物,而且還是難懂的文言文……

是不是想到了混子哥……

所以別擔(dān)心,混子哥來陪你一起讀。

那我們從哪里讀起呢?

黃帝,司馬遷在《史記》里認(rèn)證的中華始祖。

請看下一篇——《五帝時代:中華歷史的起源》。

經(jīng)典名句摘抄

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

——《史記·太史公自序》

【譯文】

如今漢朝興起,海內(nèi)統(tǒng)一,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的事跡很多,我作為太史卻未能予以論評載錄,造成了歷史文獻(xiàn)的荒廢,對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記在心上啊!

這是司馬談臨終交到司馬遷手中的重任,也成了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動力。所以子承父業(yè),繼承的不僅是屁股下面的凳子,更是父輩和家族的志向和愿望。

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

【譯文】

國家的賢相良將,是民眾的表率。

俗話說,上行下效。一個國家風(fēng)氣的正邪,源頭往往來自朝堂,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寫了很多賢臣良將的故事,用來警示后世的臣子們。

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jīng)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quán)。

——《史記·太史公自序》

【譯文】

做人臣子的不可以不知《春秋》,否則只會墨守成規(guī)而不懂得因事制宜,遇到突發(fā)事件而不知如何靈活對待。

司馬遷也提倡,遇事要變通、因事制宜,不要成為書呆子,比如被忽悠死的扶蘇。

太史公曰

混子哥讀后感

有的人雖然死了,但他的名字與事跡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他還活在人們的心中。司馬遷不僅是雕刻歷史的匠人,更以一己之力,開創(chuàng)了書寫中國歷史的新方式。他讓許多塵封的記憶得以重見天日,讓無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重獲新生,讓冰冷的史書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雖然司馬遷歷經(jīng)磨難與屈辱,但他沒有就此倒下,而是化悲痛為力量,夜以繼日地在竹簡上寫出52萬字的鴻篇巨著。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就是堅持的意義。

司馬遷的《史記》不僅記錄了歷史,更記載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優(yōu)良品格與精神風(fēng)骨。正是這些被傳承的精神,指引我們民族奮勇向前,百折不撓。

混子哥希望,大家能通過這部《半小時漫畫〈史記〉》了解歷史的發(fā)展,感受歷史人物的風(fēng)貌,傳承民族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尚志市| 宁津县| 汉寿县| 灵寿县| 岑巩县| 鄂尔多斯市| 黑山县| 周至县| 淮安市| 沾益县| 南宫市| 漳浦县| 北安市| 赣榆县| 东丰县| 化隆| 科技| 星座| 广州市| 奉节县| 无棣县| 麦盖提县| 余江县| 分宜县| 兰溪市| 安新县| 庄浪县| 上林县| 抚顺市| 景洪市| 台南县| 内乡县| 滁州市| 城步| 贵定县| 汾西县| 五莲县| 汉寿县| 和田市| 乌拉特中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