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雄聞聲看向那人。
只見一個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的大漢站在面前,渾身散發著驚人的氣勢。
石秀道:“林大哥,容小弟給你介紹,這是我結拜義兄楊雄,江湖人稱‘病關索’。”
曹操看向楊雄,只見此人身形雄健,微微敞著懷,露出藍靛般花繡,臉色淡黃,似有病容。
一雙鳳目,雙眉入髯,頗有幾分威武。
楊雄兀自警惕,持刀道:“石秀兄弟,這些都是什么人?怎的出現在此?”
石秀道:“哥哥,這些都是一起上梁山的朋友!”
楊雄一驚。
只見那些人紛紛圍上來,各自做起了介紹。
“在下曹正,人稱‘操刀鬼’,見過楊雄哥哥!”
“在下裴宣,人稱‘鐵面孔目’,見過楊雄哥哥!”
“在下鄧飛,人稱‘火眼狻猊’,見過楊雄哥哥!”
“在下孟康,人稱‘玉蟠桿’,見過楊雄哥哥!”
“在下時遷,人稱‘鼓上蚤’,見過楊雄哥哥!”
“呀!輪到我了!輪到我了!小女子花小妹,江湖人稱‘女箭神’,楊雄哥哥,這廂有禮!”
楊雄聽了眾人介紹,更加吃驚,拱手道:“諸位竟都是江湖聞名的好漢,特別是‘飲馬川三杰’,更是如雷貫耳。在下何德何能,竟一次見到這般多英雄人物!”
曹正笑道:“還有我師父沒介紹哩!”
石秀趕緊說道:“哥哥,容小弟向你介紹一位奢遮人物!”
說著,指著曹操,鄭重道:“這位英雄姓林名沖,是原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江湖人稱‘豹子頭’!”
楊雄唬得一跳,連連打量曹操,道:“啊呀!竟是聞名天下的林教頭當面?”
曹操笑道:“正是在下。”
楊雄倒頭便拜,道:“林教頭在江湖上好大名聲,楊某仰慕已久,今日得見尊顏,足慰平生。”
曹操上前扶起,笑道:“楊兄之名,我也久聞了。”
楊雄道:“我在江湖上時,多聞小旋風、及時雨、玉麒麟大名,但近幾個月來,聽在耳朵里的卻都是你‘豹子頭’的名字,想必是后來居上,竟將小旋風、及時雨、玉麒麟也蓋過了。若不是托塔天王在梁山泊做了老大事業,這山東河北兩地,倒是要以你林教頭名頭最響。”
曹操聽他恭維,笑道:“楊兄客氣了,在下不過浪得虛名而已,哪里有小旋風、及時雨、玉麒麟那般煊赫!”
一旁,曹正道:“要我說,他們那三個也沒啥了不得的!跟我師父一比,都差的遠了。晁蓋哥哥雖然奢遮,若無我師父支持,又如何做得梁山之主?便是那寨主之位,晁蓋哥哥也只是個副的,哪像我師父……”
曹操喝道:“多嘴!”
曹正悻悻的閉了嘴。
楊雄聽了一驚,他萬沒料到曹操居然跟水泊梁山有關系。
石秀道:“哥哥,咱們正好缺個引薦之人,何不就與林大哥一起,投奔梁山?”
楊雄一想,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勞林教頭了。”
曹操笑道:“實不相瞞,我們也都要前往梁山,大家正好一起為伴!”
楊雄聽了大喜,立刻收了腰刀,隨曹操等人下山。
到了翠屏山下,眾人商量出城之策。
楊雄道:“如今四門緊閉,咱們這般多人,怕是容易引起注意。”
石秀道:“小弟倒有一計,可出城門。”
曹操喜道:“石秀兄弟果然才思敏捷!”
石秀笑道:“此計說來也無甚深奧,無非是利用我哥哥的兩院押獄身份,帶咱們蒙混過關。”
說著,便將計策和盤托出。
眾人聽了,齊聲叫妙。
楊雄聽了此計,便騎上馬,回到薊州兩院大牢,憑自己的身份,索要了一批囚服、鐵鏈、枷鎖、水火棍等物。
回到山下,眾人換了囚服,楊雄、石秀穿上獄卒的服裝,押著眾人往城門口走去。
……
一柱香后。
薊州城門口。
守城的官兵看到一隊囚犯走了過來。
這些囚犯身上都戴著鐐銬,披頭散發,行動緩慢,狼狽不堪。
一個押解的獄卒縱馬上前,大喊:“開門開門,放老子們出去!”
城樓上,守城的官兵頭領看了看,認出那領頭的乃是楊雄。
于是奇道:“楊節級,你在兩院押獄乃是頭號人物,怎的親自押運起犯人來?莫非兩院大獄竟然短了獄卒不成?”
楊雄罵道:“他娘的,你這話倒說對了!兩院大獄就是短了獄卒,這才讓我這個節級出來押人!”
那官兵頭領道:“這卻是為何?”
楊雄憤怒道:“還不是那班遼狗,在城內作威作福,弄得民不聊生,這些走投無路的人,可不就鋌而走險、以身犯法么!這樣的人多了,兩院押獄也關不下,知府相公只好將他們發配苦寒之地。”
一聽說是遼狗作祟,那頭領也是義憤填膺,道:“天殺的遼狗,欺負得我們漢人好生凄慘!可惜朝廷無能,對遼狗卑躬屈膝,唉……”
楊雄道:“兄弟,切勿多言,小心遼狗耳目。”
那頭領點點頭,當即沖下方喊道:“開門!送楊節級出去!”
楊雄愕然道:“兄弟,不查驗么?”
那頭領擺擺手,道:“一群遭發配的犯人,有甚好驗。快走,快走!”
城門打開,楊雄沖那頭領拱拱手,帶著囚犯出了城。
出城二三里,眾人停下來,回頭看著薊州城,都長舒一口氣。
花小妹道:“呀!如此輕松就出城了,真讓我有點不敢相信!”
曹正道:“俺都準備好大開殺戒了,居然沒有任何阻擋!”
眾人也都覺得幸運。
曹操道:“那守城的宋兵倒還有些良心,知道大宋百姓不易!”
楊雄道:“宋遼本就勢同水火,宋人雖不敢明面上反遼,但心里還是視遼國如仇敵!我說大家是被遼兵逼得走投無路,乃是激發他等守城官兵的同情心。”
曹操道:“不錯!如今離了薊州城,咱們便直奔梁山!”
眾人朝前方跑去,不久到了一個村莊。
村莊里,從飲馬川帶來的百十個親隨正在等待。
眾人匯合后,各自騎上一匹馬,帶著那百十親隨,押著十余輛車兒,朝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