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構基礎:從需求到架構
- 尹洪亮編著
- 425字
- 2023-04-21 18:02:41
2.1.1 高可用指標
如何評價一個系統的可用性是高還是低呢?一般使用年度可用性指標來衡量,計算公式為(1 - 年度不可用小時/年度總小時)×100%=年度可用性指標。一年按365天,即8760小時計算。
例如,某系統一年內總停機時間53分鐘[即53/60≈0.883(小時)],則可用性指標=(1 - 0.883/8760)×100%≈99.99%,這就是所謂的可用性達到4個9。
同理,根據可用性指標,就能推算出每年的最短停機時長。例如,某系統的可用性達到4個9,也就是說,可用性達到99.99%。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因此服務不可用時間不能超過365×24×(1 - 99.99%)=0.876(小時),即系統一年內不可用時長不能超過53分鐘。這代表系統具有自我恢復能力,已經是較高的可用級別了。如果某系統的可用性達到5個9,則系統一年內不可用時長不能超過5分鐘。這代表系統具有極高的可用性了。
業界一般使用9的個數來進行快速的可用性劃分,如表2-1所示。
表2-1 可用性指標劃分

一般的2B(To Business的簡稱,代表面向企業)系統或企業內部管理系統達到2個9即可;對于2C(To Customer的簡稱,代表面向個人)系統,一般至少要達到3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