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美侵權法經典案例教程(英漢對照)
- 王竹等編譯
- 2622字
- 2023-04-20 16:30:36
以課育人、以書傳趣(代前言)
一、判例盛宴,以課育人
《美國侵權法:實體與程序(第七版)》出版的時候,北京大學出版社蔣浩老師希望用醒目的一句話來向學界介紹這本書,我醞釀了一下,建議表述為“超越成文法經驗,品味判例法盛宴”,后來這段話便成為了該書的“腰封”,并且刊登在了《政法論壇》2014年第3期的封底。1
2008年我去美國之前,就已經和四川大學法學院初步商定就業意向。為任教后開展教學,2007年在我國臺灣地區東吳大學和2008—2009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訪學期間,我就認真觀察了潘維大教授、Henderson教授和Kysar教授對該教材的具體使用方式。潘維大教授和美國學者在教學中對該書的使用方式的最大的差別就是,由于母語差異,美國法學院授課對象是J.D.,在一學期就完成該書近1000頁的閱讀和教學;而東吳大學法律學院授課對象為大二本科生,一個學期僅能完成該書第一章“侵權程序介紹:致害性和攻擊性毆擊行為的責任”,將其作為介紹性內容,然后每學年再選取后續的1—2章來作為授課內容,通過多年循環來完成一輪的授課。在教學方法上,美國法學院是采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而東吳大學法學院采用教師講授加同學們分組報告的方式來授課。
2009年我回國后到四川大學法學院任教。從2010年開始,結合當時正在進行的《美國侵權法:實體與程序(第七版)》翻譯工作,開始在四川大學開設“英美侵權法”全英文課程。尤其要感謝東吳大學法學院黃心怡教授無私分享了她的介紹性內容PPT和幾份東吳大學同學們的報告PPT,讓我能夠借鑒摸索適合中國大陸法學院的“英美侵權法”教學模式。
綜合借鑒美國法學院和我國臺灣地區東吳大學法學院的教學模式,經過10年堅持不懈的逐步探索,現在四川大學法學院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英美侵權法”教學體系,按照每學期16周(2學分,32課時)安排,分為3個教學階段,分別是:
第一階段(1—4周):引導和介紹。這部分主要是由教師介紹美國侵權法的法源、基本訴訟程序和侵權法的基本原理。這一階段教師的英語口語語速盡量地慢,讓同學們熟悉全英文的學習環境,并且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使用中文,堅持全英文教學和課堂交流。
第二階段(5—8周):案例教學和思考題。這部分是由教師通過案例教學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到美國侵權法的論證方式,并根據教材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建立用已經學過的案例來論證的判例法思考方式。在這一階段使用的案例均提供中英文對照版本,但全英文授課,讓同學們逐步進入全英文學習的狀態。
第三階段(9—16周):學生案例報告和教師評論。這部分由學生分組用PPT輪值報告一個案例,報告內容包括:(1)案件事實;(2)審理程序;(3)原告訴求;(4)被告辯護意見;(5)案件爭議焦點;(6)案件的法律適用;(7)案件說理;(8)判決結果;(9)其他報告人認為值得說明的內容。為了方便同學們深入交流,我們建設了“Comparative Tort Law”課程中心(可以直接訪問:www.comparativetortlaw.com)。輪值報告案例的組提前一周將報告PPT傳到課程中心,不輪值報告的組根據PPT提問,然后輪值報告組在完成報告后,再回答其他各組的提問,接著再由其他各組交叉提問。最后由教師對案例和報告進行評論。
二、同源有別,以書傳趣
2015—2016年,我的第一個休息年(Sabbatical)是在牛津大學度過的。為了不中斷 “英美侵權法”課程,我將原本上半年開課的課程移到了下半年我回國后開設。在備課期間,我和當時在牛津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吳至誠博士聊起我前5年授課的一個缺憾,就是課程叫做“英美侵權法”,但使用的教材卻只是我主持翻譯的《美國侵權法:實體與程序》。雖然其中也有不少早期英國侵權法的經典判例,但是卻缺乏對現代英國侵權法的介紹。正好他剛完成了Donoghue v Stevenson [1932] AC 562的全文翻譯并在國內期刊發表 2,就主動提議何不由他來選擇英國侵權法判例,然后與我之前翻譯的美國法案例一起,出版一本英漢對照的真正意義上的“英美侵權法”教材?于是,就有了本書的策劃。
經過比較,我們選擇了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Lunney, Nolan & Oliphant, Tort Law: Text and Materials(6th edn)3作為英國侵權法主要的參考書,并參考其他英國侵權法的通行教材。主要考慮到這三位教授都是世界侵權法學會的理事,在英聯邦國家具有普遍的影響力,可以使后續該書新版更新的情況能夠更方便地納入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本書更新(如果能夠得到讀者認可出版后續版本的話)。2018年吳至誠博士學成歸國,入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我一起最終選定了54個美國法案例和46個英國法案例,然后對應編入一個相對兼容的侵權法框架中。正好2018年年底吳震宇博士入職四川大學法學院,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L.L.M.和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的法學博士,精通英文和法文,也和我一起進行“英美侵權法”的授課,我們就邀請他一起參與翻譯工作。最后由吳至誠博士對全書進行了校對,確保翻譯的準確性。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美國侵權法和英聯邦侵權法具有同源性,但隨著各自的發展,也有較大區別。比如,在引注體例上,美國法使用Bluebook(The Bluebook: A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英國法使用OSCOLA(The Oxford University Standard for Citation of Legal Authorities);在案例引注格式上,最直觀的差別就是美國案例使用“v.”,英國案例使用“v”而沒有小圓點。
我一直覺得英美侵權法的判例本身讀起來就很有意思,但不少讀者可能囿于英文水平和閱讀習慣,無法欣賞到這些判例中的趣味。所以我和編輯商量,該書采用特殊排版方式,書打開之后,左側和右側是對應的英文和中文。這樣這本書既可以當英文書讀,或當中文書讀,又可以英文、中文對照閱讀。這是我特別設計的體例,希望得到讀者的認可。如果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發現部分術語在一般的英漢詞典上無法找到合適的解釋,可以嘗試登錄我主持編寫的線上《簡明中英文侵權法詞典》(http://www.qinquanfa.com/ct.asp),專供侵權法領域術語的查漏補缺。
三、致謝
英漢對照的出版體例,給本書的編輯添了不少麻煩;我指導的吳玉章學院學生王安娜和焦祎晨在后期編輯過程中提供了大量協助,在此一并致謝!徐鐵英教授長期和我一起開設“英美侵權法”課程,這次是因為他喜得千金沒有參加編譯工作,但能夠與他一起授課并交流,也是我能夠長期堅持的重要動力!
特別感謝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侵權責任法改革研究”(16JJD820015)對本書的資助,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對我的“英美侵權法”學術道路的長期支持!
王竹
庚子年 端午 于 成都·白鹿鎮
1 〔美〕小詹姆斯·A.亨德森、理查德·N.皮爾森等著,王竹等譯,《美國侵權法:實體與程序(第七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 本案全文翻譯可參見吳至誠譯:《英國法中基于過失的一般侵權責任——多諾霍訴史蒂文森案》,載《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15年第1期。
3 L unney, Nolan&Oliphant, Tort Law: Text and Materials (6th edn), OUP,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