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肆的談論能結束,但李林甫接掌朝政的轟動性,簡直比鷹醬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吸引人。
“李林甫要徹底接掌朝政了。”
“李林甫要封王了?!?
“詔敕都擬好了,馬上就頒布了?!?
一連數日,李林甫都位列長安坊間話題排行榜的第一位,而且事情越傳越邪乎,越傳越離譜,還有說什么李林甫在宮里找到了內援,雙方形成統一戰線。
甚至有人說的更直白露骨,直接說李林甫已經跟楊家結盟,三楊和太真輪流跟皇帝吹枕邊風,李林甫早已將所有政務都轉移到自己府上去,宮內的和外朝一起使勁,一定要把這事辦成。
民間的消息越傳越離譜,官場上也掀起了波浪。
既然已經預判到李林甫即將更進一步,那些有志于為國效力的官員,哪個不要巴結。
此間正是表忠心上態度的時候,就連楊家姐妹也上門道賀,咱們還裝個啥呀,趕緊去上個態度吧。
于是乎,一連數日,上門道賀的官員如過江之鯽,李林甫府上門庭若市,平康坊周圍是人擠人車擠車,水泄不通,交通堵塞。
只可惜一連數日李府都是府門緊閉,李林甫既不出門到中書省上值,也不見任何人,沒人知道李林甫到底是個什么態度。
-----------------
玄都觀。
鳳來樓一樓正門原本只有一道門,如今變成了兩道:一道是木門,另一道也是木門。
兩層門相隔一步,合起來跟后世商場的門斗差不多,這個門斗,是張生這兩天花了高價加急趕出來的。
這門斗有兩個好處,一來能維持室內溫度,保證一樓冬暖夏涼,二來就是隔音保密。
就比如現在,張生、太子李亨和李泌三人圍坐一處,談笑風生,就不怕有人偷聽。
因為若是有人進屋,推開里面的第二道木門后,門后連著的銅鈴就會發出聲響,提醒主人:有客到了。
這也是張生吸取了前幾天陳如煙、李騰月、楊玉瑤一齊來的教訓,自己需要緩沖的時間。
李亨頗為感慨的說:“小仙長說的太有道理了,坐在東宮,聽到的都是問題,走出來,看到的都是辦法。小仙長說高手在民間,其實真正的高手在玄都觀啊,就是小仙長啊?!?
李泌欽佩說:“道兄真是神算,這連環計真是國手布局,環環相扣,高明之極。只可惜終究還是陰謀詭計,就是有點不那么正大光明?!?
張生卻滿不在意的說:“只要心中堂皇正大,何必在乎手段齷齪,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
李泌卻是一皺眉,你一個道家弟子,懷的什么菩薩心腸?不過此刻畢竟是高興的時候,這種煞風景的話,李泌還是沒說出口。
李亨感慨了一陣,他心情大好,笑著問:“前兩步如今效果比預期還好,第三步,是不是可以開始了?”
張生微笑看著李泌,“長源兄覺得如何?”
按照張生的計劃,要把李林甫裝進去,總共分三步:
第一步,攛掇三楊親自上門給李林甫送重禮,制造轟動效應,讓全長安都好奇,形成熱搜話題;
第二步,暗中散播消息,引導輿論,逐漸引導傳言升級,讓傳言升級為謠言,讓謠言升級為危言,再讓危言升級為危機,皇權的危機;傳言只是可疑,謠言卻是可畏,危言那就是可怕了;
第三步,待謠言和危言在宮外充分的發酵后,再讓危言傳入宮中,傳入皇帝的耳中,讓皇帝感受危機。
如今前兩步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剩第三步了。
李泌微微一笑,自信的說:“現在怕是不用咱們傳了,如今外面傳的,比咱們預想的還快,傳的比咱們想的還離奇,根本不用咱們再冒風險往宮里送了,此刻估計宮里已經知道了?!?
“這么說來,現在不光二兄已經知道,父皇很可能也知道了?”李亨說話時嘴角高高揚起,神采飛揚,甚至讓張生不由自主腦補出了一首BGM,一首網絡神曲。
李亨得意的笑著:“看來李林甫以后要記恨楊家了,若不是楊家來這么一手,這事根本不可能鬧的滿城風雨?!边@次可以算是一箭雙鳥。
張生笑著說:“那正好,以后李林甫多花些心思去對付楊家,殿下您就輕松些,不過依我看,李林甫心里記恨楊家,但未必敢對楊家怎么樣?!?
李泌也接話:“道兄所言有理,太真如今正得寵,跟楊家找后賬,李林甫怕是有那個心,沒那個膽量?!?
李亨略顯失落,不過馬上發自肺腑的夸贊道:“此事能成,多虧了小仙長料敵于先,提前謀劃,小仙長真不愧是當世管仲,當世諸葛,真真是運籌帷幄,真乃神人也。”
這兩年來,李亨心情很少有這么暢快過,自開元二十六年他被立為太子以來,一直都是李林甫進攻,明槍暗箭不斷,李亨一直小心的處于守勢,唯恐露出破綻。
當太子那一年,他才二十七歲,正是青春茂盛,風流瀟灑的年紀,如今他也不過三十三歲,可是如今他的頭發已經白了不少了。
這一次,終于輪到李亨能給李林甫挖個坑埋點土,而且還是一個天大的坑,想到這里,李亨幸災樂禍的說道:“我現在很想看看,李林甫怎么跟父皇交代?!?
李泌說:“以李林甫之精明,坊間傳言一起,他多半就能想明白了,天子放權給他的事就算泡湯了,他這幾日一直閉門不出,概不見客,也是想著避嫌,在向天子表明態度,他不會因為權勢增加而放肆無忌。”
張生點頭,暗中稱贊,這李泌不愧有宰相之才,見人見事眼光毒辣見識通透,直擊要害。
李亨皺眉:“以父皇多……”他本想說“多疑”,可是說到一半,突然覺得不妥,趕緊收了口:“未必能信他?!?
李泌輕哼一聲:“李林甫自己也不相信陛下會信他,只不過他不甘心,還是心存幻想罷了,想用這一招最后再試試。”
三個人計議一番,都認為李林甫此事絕無翻盤的可能了。
李亨心情大好,笑著對張生說:“小仙長是否有意入仕為官?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扶保社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