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先是一愣,接著用奇怪的目光看向劉峰:“小峰,是你打算注冊公司嗎?”
他已經從元清口中知道劉峰是一個作家,可是一個作家想要開公司,這未免有些太奇怪了些吧。
雖然在香港不泛有文人開辦公司,可是內陸,據他所知還沒有一個人,而且還是打算在香港開公司。
“是!”
劉峰直接承認的道:“我有一筆資金,想要兌換成港幣,打算在香港開一家公司,同時也想要開一家離岸公司!”
對于公司的想法,劉峰其實也不想開在香港,可是現在是96年,他可是知道香港的外資在進入國內會有很大的優惠政策。
雖然他不在意這些,可是若是開在國內,就少不了一些蠅營狗茍,可若是開在香港,則很大的能避免這些東西。
因此他才有了在香港開公司的想法,并且讓劉元清聯系他父親的關系,從而與張伯取得聯系。
畢竟他對香港開辦公司的流程并不熟悉,若是有熟悉的人作為引薦,這會省很多的功夫。
“原來如此,看來小峰你所圖不小啊!”
張伯先是贊賞的看了劉峰一眼,心里對劉峰也不由高看了一眼,對于他來說,劉峰所要求的事情很簡單,對他而言并不算什么大事。
畢竟他本身就是香港人,想要在香港注冊公司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對劉峰來說,卻是很麻煩。
“其實你想要在香港注冊一家公司,并不是很難,這樣吧,你先告訴我,你想要注冊一家什么樣的公司?我可以幫你進行操作!”
既然對方是元清的朋友,他自然不會去為難對方,以他和劉元清父親的關系,若是為難一個小輩,那到時候萬一被對方知道了,他們的關系可能會產生裂痕,這對他來說根本不值得。
“什么樣的公司?”
劉峰不由開始沉吟起來,說實話,一開始他還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畢竟他從未注冊過公司,對這些并不了解。
“不知注冊公司有哪幾種?”
看著劉峰一臉茫然的樣子,張伯不由心里一冷,顯然對劉峰的問題有些好笑,畢竟一個從未了解過公司流程的人要說注冊公司,這讓他不由想對方是不是在開玩笑。
剛才對劉峰高看的心思頓時有了變化。
不過既然對方是元清介紹而來的,他也不好冷臉相向,只能解釋著公司的種類。
而劉峰和劉元清通過張伯的介紹才明白,原來在香港想要注冊一家公司首先要明確公司的經營范圍,公司名稱,法人股東、常住地址和公司資金。
若是沒有這些的話,根本就無法注冊公司,而公司也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兩種。
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大多為私企,而股份有限公司大多為股份制,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會有所不同。
介紹完后,張伯才看向劉峰:“不知小峰你打算注冊一家什么性質的公司,經營方向是什么,這樣我才好操作。”
“我想注冊兩家有限責任公司,還有一家離岸公司!”
了解了其中的規則,劉峰沒有猶豫的道,畢竟他知道后世社會發展的方向,自然不想去引進什么資本。
他可不想將好不容易創建好的公司,最后成為別人的嫁衣。
雖然在發展上可能慢一點,但是他也并沒有打算成為首富,對他而言,只要能實現財富自由即可。
“好!那你的經營范圍呢?”
“股票,期貨,金融公司,影視公司和一家投資公司,其中投資公司為離岸公司!”
“金融公司,影視公司和投資公司?”
張伯聽著劉峰的話,心里卻是有些嗤之以鼻,第一次看向他的目光中帶著一絲的鄙視,不過嘴上卻是答應下來。
畢竟這對他根本不是什么事。
“三家公司,也就是說你需要支付三萬港幣,不過這個錢你給我便可,一個月后,你可以來找我取證明。”
“好!”
劉峰想了想直接答應了下來,三萬港幣對他而言并不算什么大錢,他雖然在股市上已經投資了不少,可是隨著書籍的銷售,零零碎碎收到的稿費,拿出三萬塊錢也并不難。
“這是三萬塊錢,張伯你數數!”
說著,他伸手從兜里掏出了三萬人民幣直接遞給他,至于說港幣與人民幣的兌換率,雙方并沒有在意。
“好的!”
張伯接過,大略的數了一下,便不在意的放入兜里,畢竟三萬對他而言根本就不值得一提,若不是元清的要求,他根本不會答應劉峰看似可笑的請求。
畢竟在他看來,劉峰此舉更像是在開玩笑,一個什么都不懂的人想要注冊公司,開公司,這不是開玩笑是什么。
“既然事情已經談好了,那么我們就開飯吧!”
說著張伯直接將服務人員叫過來,開始點餐。
吃完飯后,劉峰和劉元清離開了留芳賓館。
“小峰,你為什么要在香港開公司,難道國內不能開嗎?”
對于公司的事情,劉元清一直想不明白,他與劉峰一樣,對于公司的了解都是一個小白。
“其實不說你應該也知道,這些年雖然國內改革開放這么久,可是私人公司的發展卻是受到不少限制,難道你不清楚嗎?”
劉峰說著,雙眼不由露出一絲悲哀,并非他真的愿意去給香港上稅,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經歷過后世網絡洗禮的他,自然清楚不僅是這個年代,就算是后世,開一個私人公司容易,可是要發展卻是要受到方方面面的鉗制。
有時候甚至很多的公司到頭來之所以破產,也與這一方面有關。
劉元清一時有些沉默,雖然他對于開公司一事不了解,可是對于其中的道道他還是很清楚的,畢竟他在湘南日報工作了一段時間。
其中各種問題都見過,自然也明白怎么回事,不過雖然明白,可有些問題是不是能說的。
時間一晃而過。
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一個月里,劉峰寫給晉省出版社的書籍也已經完稿,也給張銘其寄了出去。
而他的《校園記事3》出版也已經快兩個月了,兩個月的時間里,《校園記事3》表現的可以說是并不比他的前兩部差。
甚至在有了前兩部小說的鋪墊,《校園記事3》一上市就引起了很大的搶購潮,從而一直保持在圖書銷量上的第一名。
兩個月的時間,隨著各地的銷量傳回出版社,整個出版社都沉浸在圖書大賣的喜悅中,就算是一直以來對劉峰都不怎么過問的姑父,這一次也特別在辦公室內表揚了他半天。
至于說社長和主編更是對劉峰熱情異常,若說一開始的時候社長可能還保持著自己的尊嚴,可是當巨額的利潤打到了出版社的賬面上時,他的臉上更是笑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