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本書導讀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這部鴻篇巨制自1986年問世以來,就引起了轟動效應,并獲得持續的社會關注,這在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中是很特殊的。《平凡的世界》是新時期的現實主義力作,具有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時代背景

縱觀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農村一直是眾多有思想、有擔當、有情懷的作家重點關注的重要場域,農村題材的作品一直是作家創作的重要內容。魯迅寫城里人回鄉,敘寫了城里人與農村人之間的隔膜;沈從文用農村的淳樸與純美,含蓄地批判城市的庸俗與市儈。兩人雖然創作風格迥異,但是讀者從作品的人物、情節與社會描述中,都能感受到作家對當時人物精神狀態、時代現狀的批判或隱憂。到了延安時期與新中國成立初期,鄉土文學慢慢地融入了政治的因素,出現了反映土改、農村農業合作化等內容的大量作品,如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鄉土文學,如柳青的《創業史》、浩然的《艷陽天》等,它們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主題先行、立場鮮明。無論是描寫、敘事還是抒情,對當時時代與生活的積極態度或贊美都由衷地傾注筆端,洋溢著可貴的樂觀主義精神。

《平凡的世界》反映的社會風貌與時代精神,與中國1975—1985年這一發生深刻變革的十年對接:“文化大革命”結束,改革開放起步,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整個中國從城市到鄉村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十年,是變化劇烈、風云激蕩的十年,是向前巨變并發展的十年;這變化的十年,必然會使廣大黃土地上的農民在生活生產和精神面貌上煥然一新。

在表現農村變革與人物精神變化的主旋律方面,《平凡的世界》的敘述重心放在兩條主線上:其一是圍繞著孫少平那份“純粹出于青春的激情”,“很不甘心在農村度過自己的一生”,“就是外面的世界充滿了風險”也要“出去闖蕩一番”的理想而展開的;其二是圍繞孫少安十多年來承載“爛包”家庭的重負,通過設法創立磚廠、苦心經營,努力擺脫貧困,發家致富,扶危濟困,幫助貧苦鄉親來敘述的。

與路遙早前獲獎的中篇小說《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在苦難的深度、人性的高度和時代的廣度上,均拓出了新境界。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將時代巨變背景下的苦難轉化為一種人性的美好,轉化為一種催人前行的力量。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和底層人物艱難生存境遇之時,極力刻寫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堅強心靈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作品在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身上著墨尤其多,兄弟倆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農村青年,但他們都不屈服于命運,自強不息,依靠自己向上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在逆境與苦難中跟命運和環境抗爭,不懈追求自我的發展、自我的價值和精神的完善,充滿了獨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性的光輝。作品通過以農村青年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為代表的農民奮斗故事,濃縮了中國社會普通人艱苦奮斗的可貴精神。

除了表現農村變革的主旋律外,《平凡的世界》還以城市為背景、以官場為重心,展現了人們的思想解放過程及矛盾沖突,而這些矛盾沖突又聚焦于小說著重刻畫的官場人物田福軍身上。田福軍是一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開拓型干部,他的不斷進取與提拔升遷,就體現了決策層的思想解放與開拓精神;而田福軍先前的上級領導馮世寬不僅不計前嫌,反而自覺轉變思想,甘做田福軍的副手;周文龍做公社書記時,“農業學大寨”的工作熱情雖高但方式冒進,喜歡蠻干,導致干群關系緊張,后來他認識到自身不足,迷途知返,升任原西縣縣長后,思想漸趨開放,勤政為民……這些在不同崗位的官員和他們前后思想的變化,既體現了地方為政者在時代發展與潮流變化之下的思想解放與開明,也說明了改革倡導者的與時俱進。與此相反的,則是部分官員思想保守,不思進取,甚至貪圖個人權力,成為時代變革與進步的阻礙者。典型的是張有智和高鳳閣。張有智先前與田福軍同為原西縣革委會副主任時,富有責任心、正義感,工作干勁足,后來任原西縣委書記時抱怨升遷到頭,導致“精神狀態越來越消沉……工作能推就推,權力不該抓的也抓住不放”,思想退化,干勁全無,喪失了責任感與使命感,令人惋惜。高鳳閣則因田福軍的到來,“沒有當成專員”,也“當不成地委書記了”,“窩著一肚子不舒服”,精力不放在工作上,暗中鼓動他人給田福軍制造大量“罪證”,向省委寫告狀信搞內耗,思想齷齪,行為卑鄙。《平凡的世界》以田福軍為整個官場矛盾沖突的交織點,通過他失意到升遷的變化,將為政者在時代發展中的不同思想及其矛盾沖突呈現了出來,用藝術化手段記錄了中國政壇的風云變幻和政策變化向前的時代大場景。

作為小說中的幾位知識女性(杜麗麗、田潤葉、田曉霞、孫蘭香等)之一,杜麗麗因與詩人古風鈴產生婚外情,導致與丈夫武惠良最終離婚,讓讀者從另一個視角觀察到時代變革過程中個人生活與思想演變的圖像。就此事,杜麗麗與武惠良對話時說:“這既是我們個人的痛苦,也是現代中國的痛苦。”這句話折射了在時代潮流之中,那些在物質生活上已經先行并得到一定滿足之后的都市青年,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痛苦。只不過杜麗麗在追求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滿足之時,作為一個“先行者”,走的是一條歧途——不能否認,這背后反映的是時代思想與精神解放的另一個側面。

藝術特色

《平凡的世界》雖是現實主義作品,卻蘊含著氣勢恢宏的史詩美。作品以中國20世紀特定時期的十年為時代背景,以宏大的視野、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故事,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下城鄉社會生活與人們的認知、觀念、情感、思想的變遷。在這個平凡的世界里,充滿著現代思想與傳統觀念、城市文明與鄉村習俗、城市與鄉村生活方式的沖突。《平凡的世界》不僅寫了極“左”政治環境給普通農民帶來的深重苦難,而且還寫了不同思想觀念沖突之下艱難的社會改革,以及奔涌向前的時代潮流。路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表現當代生活,在保守與改革的沖突中展現時代變革。小說背景宏大,構思宏偉,場景宏闊,主題宏深,具有史詩的美。

小說的史詩美是通過作品的復線式結構來體現的。如前所述,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的人生追尋和奮斗之路是《平凡的世界》的兩條主線,小說通過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的親情與愛情、勞動與收獲、失敗與成功、痛苦與歡樂,展現了鄉村中受過一定教育的青年在現代意識與思想觀念的沖擊下,對人生理想與人生價值的追求,對現代文明的強烈向往與熱忱擁抱。

《平凡的世界》的復線式結構形態還體現在兩條副線的安排上。副線之一是田福軍的沉浮升遷。田福軍是從基層逐步成長起來的領導干部的優秀代表,在復雜的政治斗爭與沖突的旋渦中,他從挨批斗、關“牛棚”,到成為原西縣革委會副主任、黃原地委書記,再到擔任省委副書記兼省城市委書記,始終堅持原則,堅持順應時代潮流。田福軍的官場沉浮與升遷,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國家基層為政者思想風貌的鮮明變化,表現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政治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副線之二是雙水村民眾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以及民眾內部人際關系的矛盾沖突。在當時特殊的政治環境影響下,雙水村的生存環境異常惡劣,民眾處于極端貧困的狀態;改革開放的春風使雙水村煥發了生機,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新的矛盾出現。雙水村既有田家、孫家、金家等幾個家族之間的利益糾葛,也有干群、父子、鄰里之間的各種矛盾,導致人們在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文化心理上產生沖突。雙水村表面上是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小村落,然而村里種種正常或不正常的現象,實則是當時農村社會的縮影,真實而深刻地展現了這一特殊歷史時期農村生活的畫卷。《平凡的世界》將人生命運主題與社會歷史主題交融,將時代發展主題與思想觀念主題交織,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作品不管是在內容主題上,還是在藝術呈現形式上,都具有恢宏的史詩美。

路遙曾說:“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反映生活的真實;而真實生活是一切藝術的基礎。”《平凡的世界》中有真實的生活,有豐富的人物群像,有復雜的人物性格,更有打動人心的人物之美。

人情美。人情者,人之平常的心情事理也。小說中孫蘭花對丈夫王滿銀長年的依戀與守望,賀秀蓮對丈夫孫少安的愛戀和夫妻雙方在困境中的相濡以沫,金俊海一家和孫玉厚一家父輩間與子輩間的真誠相待和無私幫助,都充滿著農村普通人之間至純至真的人情美。

人性美。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性分善惡。《平凡的世界》中處處閃耀著人性中善的光輝:孫少平不計前嫌救落水的侯玉英,令人敬佩;孫少平在黃原攬工時,自身尚處困境卻勇救少女小翠,體現了善良、正直、正義的優良品質;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戀,不管是從少安放棄潤葉的愛情來看,還是從潤葉最后真心歸向李向前來看,都洋溢著令人感慨的人性之美。

悲劇美。魯迅曾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懂得欣賞悲劇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來。《平凡的世界》中有許多美麗的人,但其命運充滿了悲劇色彩。美麗而富有活力的田曉霞為救落水孩童壯烈地犧牲;秀蓮與丈夫同甘共苦,終于等到苦盡甘來時,自己卻得了肺癌;李向前因婚姻的困擾內心極度痛苦,出車時遭遇車禍導致下肢截肢。以上情節,在藝術上都飽含悲劇的強烈沖擊力,給人以別樣的精神沖擊與成長力量。

精神美。小說的精神之美,體現在人物形象及其精神風度上。路遙曾說:“我的作品的題材范圍,大都是我稱之為‘城鄉交叉地帶’的生活。這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倆是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小說對他倆的塑造是很成功的,然而整部小說又給人以兄弟倆似乎都是主角又似乎都不是的感覺,同時讓人產生主角是一群活躍在“城鄉交叉地帶”的各色青年的錯覺。當然,在時間與空間的跨度上,孫少平的性格變化、情感發展與思想進階,都比哥哥孫少安顯得更清晰,更具有脈絡性。孫少平和路遙小說《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都是作者塑造的處于“城鄉交叉地帶”的“邊緣人”的典型。所謂“邊緣人”是指來自農村,讀過書,具備一定文化知識而不安于農村生活現狀,向往城市文明并努力走向城市的青年人。他們不甘、苦悶、追求,他們抗爭、奮斗、創造……他們追求與奮斗的路上充滿著得失成敗,充滿著苦辣酸甜。他們生活在城市之中,有時活在城市與鄉村的交叉地帶,但他們不是真正的城市人。他們的奮斗過程充滿了人格的魅力、人性的光輝,甚至充滿悲劇的壯美,這種精神與力量最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與思考。《平凡的世界》與《人生》其實隱晦地思考著一個類似的問題:時代在發展,觀念在革新,然而像孫少安、孫少平和高加林一樣的普通農民子弟的出路和歸宿在哪里?他們怎樣才能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坐標?讀完《平凡的世界》全書后,我們可能會對自己的精神與思想進行一定的自我觀照,會激發我們對自身、生活和時代進行審視,從而對農村與城市、人生與苦難、奮斗與成長等問題產生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

作品價值

《平凡的世界》獨特的創作藝術是其具有重要價值的原因之一。

首先,小說采用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1985年城市和鄉村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說:“這十年是中國社會的大轉型期,其間充滿了密集的重大歷史性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歷史和藝術的眼光觀察在這種社會大背景(或者說條件)下人們的生存與生活狀態。作品中將要表露的對某些特定歷史背景下政治性事件的態度,看似作者的態度,其實基本應該是那個歷史條件下人物的態度;作者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真正體現巴爾扎克所說的‘書記官’的職能。”他又說:“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于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為此,在藝術創作方法上,路遙最終“決定要用現實主義手法結構這部規模龐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在對黃土地城鄉生活的客觀敘述中,在對具體生活場景的描寫中,在對人物命運的延展與對動人情節的敘述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愛憎感情和思想傾向。在藝術與審美形態上,《平凡的世界》突破了傳統小說的呈現模式,體現了悲劇與喜劇交融的現實主義結構形式與審美形態。小說既呈現出田曉霞犧牲、孫少平毀容等悲劇情節的崇高與壯美,也呈現出批斗瘋老頭田二、孫玉亭餓肚子干“革命”等喜劇情節的滑稽與諷刺,這些不同類型的藝術手法交織使用,產生了超越悲劇和喜劇的獨特效果。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完全是為著“要寫一部規模很大的書”的決定而努力的,他不想為著“微小的收獲而沾沾自喜”,不想讓這種創作變為“一種無價值的表現”。現實主義手法與風格的采用,讓小說真實地記錄了那個社會大轉型時期的各個方面,承擔了“歷史書記官”的功能;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價值,是對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傳承,能有力地鼓舞讀者向上與向善。

其次,小說復線交織,多場景并行。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說:“這部作品的結構先是從人物開始的,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庭到一個群體。然后是人與人,家庭與家庭,群體與群體的縱橫交叉,以最終織成一張人物的大網。”為織成這張大網,小說采用了復線交織結構和多場景并行的宏大架構。路遙說,《平凡的世界》中“人物運動的河流將主要有三條,即分別以孫少安、孫少平為中心的兩條‘近景’上的主流和以田福軍為中心的一條‘遠景’上的主流”。從閱讀感受上來說,小說呈現出來的是:孫少安是近景,孫少平是中景,田福軍是遠景。從小說重心來說,《平凡的世界》的復線交織和多場景則是以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生奮斗之路為重點的雙主線和雙場景:一是孫少安從貧困農民走向成為農民企業家、辦磚窯廠、幫助鄉鄰、建村小學、做村主任的奮斗與精神進階之路,構造的是以孫少安為中心的鄉村世界,展現的是農村場景;二是孫少平從農村走向城市的奮斗之路、生活之路、愛情之路及精神成長之路,構造的是以孫少平為中心的外部世界,繪寫的是城市場景。“在《平凡的世界》進入具體的準備工作后,首先是一個大量的讀書過程”,路遙研讀了眾多國內外作品,其中重點研讀了《紅樓夢》。從《平凡的世界》復線交織與多場景并行的創作結構來看,路遙有效吸收了古典名著《紅樓夢》的藝術創作營養。《紅樓夢》是以寶黛愛情、賈府興衰為復線,繪寫榮、寧兩府,繪寫大觀園內青年男女構成的純潔世界與大觀園外三教九流組成的污濁世界等多場景的。《平凡的世界》主要是通過寫孫、田兩家的眾多人物來交錯展開故事情節的,如少安與潤葉、少平與曉霞,并以此帶動其他人物群體,這與《紅樓夢》以寶黛愛情為中心來帶動其他人物及其愛情故事的寫法類似。對經典鴻篇巨制的研究與借鑒,增添了《平凡的世界》的藝術底蘊與感染力。

再次,情節處理戲劇化。這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平凡的世界》借鑒了戲劇的創作手法,將主要人物的部分情節戲劇化處理,又讓人覺得自然合理,不顯得突兀。小說在安排孫少平愛情線索時,就用了矛盾的戲劇化處理方法:孫少平喜歡郝紅梅,郝紅梅卻愛顧養民,顧養民后來愛金秀,金秀最后卻愛孫少平,情感沖突的交織點是孫少平。孫少安的情感線也具有戲劇性:田潤葉愛他,他不敢愛;李向前愛潤葉,潤葉卻不愛李向前。小說通過對情節與情感矛盾的戲劇化處理,以及多角色多維度設置,讓情節更具波瀾和張力,人物更具立體感。其二是人物命運蘊含鮮明的悲劇色彩。小說主次要人物均置身于“文化大革命”結束、社會走向改革轉型的特殊時代,人物的出身與命運的起點含有悲劇色彩。其中主要人物的事業悲劇、愛情悲劇、命運悲劇,以及人生悲劇,均體現出撼動人心的人格美與崇高美,這點在田曉霞和孫少平的愛情悲劇和人生悲劇中體現得最為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小說在不少情節描寫和人物性格刻畫上運用了喜劇手法來表現其背后的悲劇意蘊。小說中批斗瘋老頭田二和孫玉亭干“革命”的相關內容,本身包含著很濃重的悲劇色彩,然而小說卻用喜劇手法來敘寫,這種暗含強烈反差的藝術呈現方式強化了情節和人物的悲劇效果。尤其是“革命家”孫玉亭,他貧窮又充滿激情,是個被時代扭曲的悲劇人物。小說采用了內莊外諧、莊諧合一的幽默手法來刻畫他:常穿著破衣爛衫,穿著雙麻繩破鞋,忍受著饑腸餓肚,卻總是滿懷激情地幫助村支書田福堂“鬧革命”,積極“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中去”,并且“只有在這社會的大風大浪中,他才把餓肚子放在一邊,精神上享受著一種無限的快活”。小說以近乎反常的詼諧與夸張,在對孫玉亭進行嘲笑、諷刺時,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時代的態度。

另外,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敘述,在情節敘述中穿插大量陜北民歌民謠并反復呼應,別有韻味,值得細細品讀、揣摩。

精神價值

《平凡的世界》雖然采用現實主義創作方式,體現著“‘書記官’的職能”,但小說并非缺乏作者的思想態度與價值判斷。路遙說:“作家對生活的態度絕對不可能‘中立’,他必須作出哲學判斷(即使不準確),并要充滿激情地、真誠地向讀者表明自己的人生觀和個性”,“作家不要附庸,要有自己完整的思考,這種思考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一部融入了作者的創作個性與人生思考的作品。它將敘事、抒情、議論有機結合在一起,有很強的思辨色彩、哲思光芒;它對土地、勞動、愛情、生活進行了贊美,尤其是對勞動的贊美是《平凡的世界》中重要的情感底色。這些融合了作者生活思考、價值判斷和人生哲思的內容,在小說三部六卷一百六十三章中有許多直接表達,卷卷皆有,隨處可見。

卷一:

是啊,這是命運。正如辛勞一年營務的莊稼,還沒等收獲,就被冰雹打光了,難道能懊悔自己曾經付出的力氣嗎?

原諒他吧!想想我們在十七八歲的時候,也許都有過類似他這樣的經歷。這是人生的一個火山活躍期,熔巖奔突,熾流橫溢,在每一個感情的縫隙中,隨時都可能咝咝地冒煙和噴火!

卷二:

人們寧愿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涌的內心世界……

因兩個家庭貧富的差別,就把兩個相愛的人(潤葉和少安)隔在了兩個世界。他們是不得已,才各自找了自己的歸宿。人生啊,有多少悲哀與辛酸!

卷三:

無論是幸福還是苦難,無論是光榮還是屈辱,讓他自己來遭遇和承受吧!

但是,寬容的讀者不要責怪他吧!不論在任何時代,只有年輕的血液才會如此沸騰和激蕩。每一個人都不同程度有過自己的少年意氣,有過自己青春的夢想和沖動。不妨讓他去吧,對于像他這樣的青年,這行為未必就是輕舉妄動!雖然同是外出“闖蕩世界”,但孫少平不是金富,也不是他姐夫王滿銀!

幸福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戰勝困難……

農民啊,他們一生的詩情都在這土地上!每一次充滿希望的耕耘和播種,每一次沉甸甸的收割和獲取,都給人帶來多么大的滿足!

時光靜悄悄地在流逝。世界上有些人因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也有些人因為閑而活得壓抑。人啊,都有自己一本難念的經;可是不同處境的人又很難理解別人的苦處。

卷四:

他才理解了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幸福又有多少苦難!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

尋找幸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擺脫苦難同樣也不容易。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

生活啊,這是為什么?貧窮讓人痛苦,可有了錢為什么還讓人這么痛苦?

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

卷五:

人處在一種默默奮斗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生活中得到升華。

幸福,或者說生存的價值,并不在于我們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在無數艱難困苦之中,又何嘗不包含人生的幸福?

命運總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

卷六: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在不斷地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生活永遠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卻時時在發生……

偉大的生命,不論以何種形式,將會在宇宙間永存。

生活總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間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著,就應該好好地活。

是的,尊嚴。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尊嚴地活著啊!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人的勞動和創造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路遙在《路遙自傳》中曾對自己早年的艱難生活有過簡要的敘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段生活對他藝術創作的影響。他寫道:“我于1949年12月3日生于陜北山區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在農村長大并讀完小學,以后到縣城讀完高小和初中。青少年期間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農村和縣城度過的。17歲之前沒有出過縣境。中學畢業后返鄉勞動,并教過農村小學,在縣城做過各式各樣的臨時性工作。……我的生活經歷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從農村到城市的這樣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種種情態與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因此也明顯地影響了我的創作活動。”沒有經歷過苦難,對生活就不會有深刻的領悟。自小家貧、生活困苦的路遙,歷經磨難后被他的伯父領養,然而生活也沒有多大的改善,他受過許多苦難,他對生活和人生都有獨特的體會與深刻的領悟,這些都融匯在了《平凡的世界》中。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平凡的世界》都有深遠的意義。它藝術地記錄了中國當代一段重要的歷史時期,表現了在特定時期各階層民眾的精神風貌;它詮釋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呈現了一種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努力生活,追求理想自我的態度、行動和精神,給處于困境和逆境中的人們以心靈影響、行動牽引和精神激勵。小說中,孫家父子與眾多人物一道,在苦難生活中仍秉持中華傳統美德,以仁厚和善良之心對事待人,而鄙棄自私自利,這種對美好本性的堅守,迸發出了可貴的人性光輝。這也啟示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守為人的底線與良善,都要永葆人性中的美好。

作家的生命長度是由其作品的思想和精神價值來決定的。路遙立志在四十歲前要完成的“規模最大的書”,他完成了,然而他用生命創作的《平凡的世界》,其價值與生命絕不能用短短的四十年來衡量,必將隨歲月而經久不衰。

《平凡的世界》,將繼續指引人們從平凡走向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海淀区| 阿城市| 景泰县| 锦州市| 永寿县| 招远市| 新蔡县| 雷山县| 尼玛县| 乡城县| 肇州县| 策勒县| 常德市| 邳州市| 龙井市| 呈贡县| 福建省| 和顺县| 宁陕县| 襄樊市| 多伦县| 道孚县| 偏关县| 廉江市| 贡觉县| 赤壁市| 周至县| 黔江区| 萝北县| 大姚县| 万荣县| 林甸县| 尤溪县| 济阳县| 河池市| 韩城市| 华宁县| 清水县| 嵩明县| 建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