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計劃(求追讀)
- 水滸:李世民一統江山
- 社會和諧
- 2057字
- 2023-05-09 15:19:36
“諸位莫要擔心。以大伙的本事,以有心算無心,襲擊一輜重隊,豈不是輕而易舉?”
李世民的沉穩與自信,仿佛也安撫了眾人的心。
李世民只是那樣淡笑著,一臉的波瀾不驚,眾人的心里也涌現出來了一股信心。
“你們看。”
李世民用手指著那草圖。
“靈州雖然在韋州正北,但這中間加了一個靈州川,此水乃是黃河支流,靈州在此水下游以東,韋州在此水上游以西。”
“自靈州至韋州約兩百里,沿著靈州川,東岸有三座城池分布,西岸卻是一個也無。”
“如今,你們可知道這代表了什么?”
李世民給了手下人一個思考的機會。
他笑著看向史進,他希望史進能夠經過自己這么長時間的教導,如今已經有了長進。
這代表著什么呢?
史進被李世民盯得頭皮發麻。
撓著頭頂,只感覺頭皮發癢,“西岸沒有城池,必然是人煙稀少,若從西岸發起進攻,能大大減少咱們遇到的危險?”
史進勉強的給出一些回答。
“倒也不能算錯。”
這個答案并不完美。
李世民給眾人解惑。
“隊伍遠涉千里,雖然大多都是平地,運送的戰馬金貴,必然需要補給。”
“西岸沒有城池,沒有歇腳的地方,得不到補給。由此便可推斷出,敵人必然是從東岸行軍。”
旁人還不清楚,但朱武此刻卻已經聽明白。
他畢竟是懂些兵法韜略的。
“既然從東岸行軍,若將馬匹運到韋州,必然要渡河。兵法有云:半渡而擊之,我們是不是要找這個半渡的機會?”
朱武目光試探的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果然報以贊許。
“正是要等這個半渡而擊之的機會。”
“只是要半渡而擊之,又怎能知道他們從哪里渡河呢?”
王進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諸位請看。”
李世民指著靈州川的分叉點。
“上有兩條水脈在此處匯聚,兩水之間夾著溥樂城。”
“敵人必然是在此城以北渡河。”
李孝忠感覺有些聽不懂。
“為何如此篤定?”
李世民將手指從桌上移開,兩手背到了身后,身體挺立起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若要渡河,必然要有渡口。”
邊說著,邊在這廳堂中踱步起來,談論著自己的分析。
“此川東岸前后有三座城,每一城,必然有渡河之處。但中間的耀德城距離河水太遠,渡過河后,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想要走到韋州還有一段距離。”
“只有溥樂城最為合適,距離韋州僅有一步之遙,怎么看也就不到三十里。但因為此城處于兩水相夾之處。若通過此城渡河,卻需要渡河兩次才能到達靈州川西岸。”
“若在此城以北,兩水交接之處,渡河之后,距離韋州不過三十里,而且僅需渡河一次。”
“除了此處,他們別無選擇。這是最合適的地方,在靈州到韋州,從西夏腹地到達邊塞,物資往來運送必然不是第一次,他們早已摸索出一條成熟的道路,找出來最快最方便的途徑。”
“在沒有任何意外情況下,他們平時必然是走這條路進行運送物資。”
眾人眼睛盯著輿圖,背對著李世民都趴在桌子上,心里盤算思考著李世民的分析。
有反應快的,有反應慢的,漸漸的也都不由自主的點頭起來。
確實是合情合理,而且找不到第二種選擇。
“但若在此地發動進攻,左右兩城相聚也不過三十里,敵人旦夕可至,到那時,就不僅僅是要面對敵人主力,而且還要面對左右夾擊,兩面受敵,可該如何是好?”
朱武訴說著自己的擔心。
正如李世民說的那樣,敵人從這條路線行軍是最佳選擇,情況自然對敵人最有利。
無論是韋州這座大城,還是溥樂城這座小城,距離李世民點出來的渡河地點都非常的近。
左右呼應,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敵人行軍隊伍的安全。
要想在此處襲擊敵人,就必須先把自己等人陷入敵人左右夾擊之中。
“無妨。”
“我們自兜嶺以東出兵,悄悄潛入韋州以東,此地有一小山,名為樂山,據西夏人渡河之地也不過三十余里。”
李世民說著,眾人的視線便在輿圖上轉移著。
那用酒水畫的圖都快要干了,只在桌子上留下了一道道淡淡的痕跡。
“我等埋伏于此山之中,登高望遠。可遍查韋洲與溥樂城之動靜,待敵人渡河之時,迅速出擊,速戰速決,然后迅速返回樂山。”
“若敵人追擊,可借樂山之阻隔,趁機翻山而過,繞過清遠邊城,走白馬川,進入環州地界。過了邊境,敵人自然不敢再追擊。”
樂山與韋州、溥樂城大致成個倒三角,樂山這一角,正好指向東南。
距離環州最近。
環州歸于永興軍路統轄,正是歸于老種相公管轄之地。
若敵人追上了,便在樂山拒守,居高臨下,略阻擊一番,再翻山而逃。
若敵人沒追上,等他們爬上樂山,李世民等人已經從樂山逃到了環州,逃之夭夭了。
“妙,實在是妙!”
看似難分難解的局勢,在李世民這獨到的眼光之下,如抽絲剝繭一番,很快就清清楚楚的明朗起來。
不僅僅是恰到好處選擇了一處絕佳的伏擊之地,而且敵人的一舉一動仿佛都展現在了眾人的眼前。
局勢這般的明朗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李孝忠往常都是憑著一股勇氣,在這漫漫黃沙之中闖蕩,應對未知的前路,總感覺有一腔豪氣!
但今日才知道,如此高屋建瓴,縱覽全局,運籌帷幄之魅力!當下忍不住的拍掌叫好,連連稱妙。
李世民見他滿意,自己自然也滿意。
之所以要走樂山這條路,逃往白馬川,進入環州。
因為這本來就是李世民等人制定的路線。他可不想再走回頭路,在秦鳳路和李孝忠他們胡亂的糾纏什么。
既順帶著幫李孝忠完成了劫掠的戰斗,也沒有耽誤自己的正常行程。
離了秦鳳路,便是離開了他的地盤,到那時,若再因為戰利品什么的起了糾葛,也不怕他們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