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殷郊被龍卷風卷走之事,被首相商容壓了下來,秘而不發,以免引起朝歌人心浮動。
但同時,商容找到內衛統領朱升,讓其飛鴿傳書,迅速向帝辛匯報情況。
被大乙賞賜恢復年輕狀態的商容一夜之間愁白了頭,帝辛就兩個子嗣,現在全都出事了,很明顯,有人針對大商王室在搞事。
他曾以為只要以自己作為祭品,讓先祖顯靈,就能滌蕩妖氛。
結果,現實比他想象的更殘酷。
算計他大商者,全然不懼大商列祖列宗。
為今之計,只能指望帝辛了。
趁著帝辛將宗室之中的頑固派打包帶走之際,商容按照帝辛留下的改革之法,清查朝歌方圓百里內百姓丁口,丈量土地,重組三師......
沒有了頑固派的掣肘,作為宗室長輩、大商首相的商容主政諸項改革好似熱刀切油,毫無阻力。
而帝辛此刻正在乾元山。
雖然帝辛擊飛燃燈道人,但燃燈的攻擊依舊讓石磯娘娘精疲力盡。
等帝辛進入金光洞,石磯娘娘原本晶瑩剔透的肌膚因為被戍土大陣抽取土行元氣,已經龜裂開來。
而作為乙木大陣陣眼的太乙真人隔著藤球之間的間隙看去,也由胖子變作了干尸狀。
與乾元山地脈相連的九品金蓮亦無精打采,花朵都耷拉下來。
見帝辛到來,石磯開口道:“陛下,幸好是你來了,不然,事情就麻煩了!”
帝辛看著變作干尸狀的太乙真人,卻道:“看樣子,以太乙真人作乙木大陣陣眼,倒是做對了!”
若非帝辛對奪舍之法不熟悉,早就將太乙真人從他大商太祖的尸身中驅趕出去了。
現實模擬之中,他曾聽得戰報,青龍關督糧官陳奇,腹中練有黃氣,可以從口中哈出,讓中者魂魄盡失。
不對,冀州候蘇護麾下的督糧官鄭倫,鼻竅之內也練有兩道白氣,只要哼出,便能卷人魂魄,關鍵是,此次東巡,帝辛將他帶上了。
待他問過石磯之后,一定要將鄭倫帶上,讓他以白氣將太乙真人的魂魄卷出。
帝辛收回雜念,道:“來此之時,朕見那文殊、普賢三仙隱隱護衛著一古怪道人,便暗中偷襲,一拳將之擊飛,娘娘可知此人是何來歷?”
“那人名作燃燈,乃是闡教副教主,闡教大老爺向來清凈無為,二師伯雖掌握闡教大權,但平日闡教事物,皆是這燃燈道人負責。”
“也就是人間,妾身方能以兩重乙木大陣和戍土大陣,阻他一阻,若在洪荒,妾身怕不就是身死道消了。”
帝辛道:“眼下,朕已經將燃燈道人和其他三仙擊退,短期之內,理應無法再度來襲。”
“現在,朕有一事相詢,娘娘可知,此世最好的玉石乃是何物?”
石磯娘娘一臉疑惑的看向帝辛,道:“不知陛下意欲何為?”
“若以名氣而言,昆侖美玉自然是最好的!
“若以功德而言,女媧娘娘昔年用作補天的五彩神石,曾補過天漏。”
“若以靈性而論,頑石成精,便算得上靈性最足的一類。”
帝辛方才向石磯道出他的需求:“娘娘,朕需要絕世美玉,鑄一玉璽,用以承載大商國運,娘娘可有推薦?”
石磯卻道:“妾身聽聞,昔年人族曾有一至寶,名作崆峒印,可鎮壓人族氣運”
帝辛一懵,崆峒印,聞所未聞,問道:“娘娘可知此寶在何處?”
石磯娘娘卻道:“崆峒印上九龍交紐,印座四方有五帝之容,印璽刻有大道符文——崆峒,執掌此印,便能掌控人族氣運。”
“傳說,為防止人族不肖人王利用崆峒印之能,倒行逆施,禍亂天下,闡教大老爺便收回了此印。”
“也是此印在太上之手,亦有人將之稱作人道教教主。”
帝辛疑惑:“人族不是有三圣么?何以人道居然還有個教,教主居然是闡教大掌教?”
石磯道:“人族三圣似乎被囚火云宮,妾身多年未曾聽聞過三圣顯圣之事。”
“至于所謂的人道教,妾身也就聽過這一兩句傳言,并未聽說人道教更多事情。”
帝辛繼續問道:“娘娘,若是崆峒印在闡教大老爺手中,怕是不可能得到此印了!朕欲尋美玉鑄玉璽,還請娘娘指教。”
石磯想了想,祭出八卦云光帕,從中掏出數塊晶瑩剔透的石頭,道:“以妾身之見,除去上古寶物,理應沒有能勝過妾身昔年化形所褪石殼的美玉了。”
“數次得陛下所救,這化形殘骸,陛下若是不嫌棄,可以用來雕琢玉璽。”
帝辛本想求得線索,日后尋到,再用來鑄就玉璽,看看能否與九龍方天玉相比。
卻不料,石磯娘娘居然直接將自己化形殘軀給他。
雖然九龍方天玉難得,但帝辛卻感覺石磯娘娘的化形殘軀,必然比九龍方天玉效果更好。
雖聽聞龍屬性淫,但蠶精難尋,卻是可以再問問石磯。
帝辛又道:“娘娘厚愛,朕無以言報!還有一事,還需向娘娘討教?”
“朕欲求極品絲線,用以編織成布,娘娘可有好建議?”
石磯道:“昔年軒轅黃帝娶嫘祖為妻,嫘祖教民育蠶,織絲蘿以成衣!”
“聽聞闡教便是得到黃帝供奉的這批絲蘿,制作了好幾件寶衣,傳言有水火不侵、防御先天神光之效。”
“但這世間第一批絲蘿,已經不可能再得到了。”
“若說極品絲線,這世間倒有不少蜘蛛精,其蜘蛛絲應當了得。”
帝辛卻問:“朕,欲借助龍族,得一批蘊含龍族血脈的龍蠶,再取其絲線,不知可否?”
石磯笑道:“陛下,此法倒是可惜!只是陛下未免太過大材小用,龍蠶又算得了什么?妾身觀你,與四海龍王似乎關系不錯,你完全可以借助龍族,助你改善大批物種!”
“昔年,龍族為天地霸主之時,龍族性淫,播種萬物,與萬族交合,曾誕下無數龍血生物,其中以龍生九子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