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云中子搶徒
- 紂王的人生模擬器
- 鐵頭鯨
- 2034字
- 2023-04-07 12:00:00
玉虛宮位于第三十五重天——玉清境清微天。
云中子自玉虛宮告退之后,花了近一月功夫,方才重回人間。
卻是自顓頊帝絕地天通之后,天地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以至于除了昆侖天梯,天地間的通道都被隔斷了。
雖然騰云之術一日便可游四海,但自三十五重高天返回人間,卻還要穿罡風、越雷云,云中子雖修為高深,但也不能似趟平地那般輕松。
等云中子返回人間,卻感應到自家巨闕劍居然送到了北海。
云中子好一頓趕路,還未趕到北海,卻又驚聞噩耗,西伯侯姬昌死了!
云中子騰云駕霧,升入高空,用自家望氣術看去,卻見大商氣運升騰,正如大日當空,哪有半點衰頹之勢。
和先前他所見的妖氣透朝歌,大商風雨飄搖的局面截然不同。
難道他送帝辛巨闕劍這事做錯了?
反倒讓那帝辛成功擺脫妖物的魅惑,讓大商國運逆轉了?
云中子暗恨不已,權衡片刻之后,還是舍了巨闕劍,又向朝歌趕去。
巨闕劍不過隨手削制,算不得什么寶貝,但朝歌到底發生了什么,他必須弄清楚!
再說,那姬昌第一百子,注定與他有師徒之緣,他連仙丹都提前給了,還需盡早收入門下。
待云中子再至朝歌,卻在姬考獻寶之后。
寶貝送上,卻被賞了一道推恩令的姬考滿心愁苦,正抱著一副裝滿了冰塊的棺材哭泣。
雖然帝辛令宮人每日換冰,讓姬昌尸體不至于腐敗。
但從消息傳至西岐,再到姬考趕至朝歌,卻也花了近一個月的功夫,姬昌的尸身難免已經發臭。
姬考強忍著臭味,親自開棺,希望將父親記在心中。
所謂的西方圣人,到底也是肉體凡胎。
棺中尸身,早已變形,只能讓姬考作嘔。
姬考不由得想起了前些時日,父親姬昌出發前卜算不準,自己勸說的情景。
分明就算不準,卻以為真能算透這一切!
父王啊父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叫你不要備肉食,不要非得事事和大商相比,不然如何會有今日!
姬考傷心片刻之后,只能如帝辛之言,令麾下精銳,將姬昌尸身送往云夢山墓穴下葬。
云夢山山清水秀,倒是一處風水寶穴。
但畢竟是商人之地,難道每年他兄弟們祭拜父親還得跑到朝歌?
念他孝悌,為他兄弟著想......
姬考感受到了帝辛深深的惡意。
云中子抵達朝歌之后,又看了一眼女媧廟,依然聳立。
到底也是一方圣人,師尊雖然強橫,卻不能輕易夷平這圣人廟宇。
云中子不再關注女媧廟,深吸一口氣,便聞到了自家仙丹的味道,循著仙丹的味道找到了魯雄府邸。
在表明身份之后,魯雄客客氣氣的將他迎入府中。
卻見一個健碩孩童正在提舉石鎖,打熬氣力。
不是他命中注定的好徒兒還是誰?
云中子便開口:“魯將軍,此子乃貧道之徒,出世之際便被貧道喂了一顆仙丹,故而現在不過數月之齡,但身軀卻已是十歲孩童!”
“難怪我這徒兒腦子不靈光,原來還是個才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老夫差點以為這娃這輩子只能當個莽夫了...”魯雄撫著胡須感慨道。
“這孩子不是姬昌第一百子么?又如何是你徒兒?莫要誆貧道!”云中子卻是無法掐算,不知昔日朝堂之事!
“道長,陛下欽點,滿朝文武作證,這天生將星拜入我這武將門下,天經地義!”魯雄有些生氣了。
“魯將軍,這孩子的師徒緣分,早已注定!他生下來,便拜入了貧道門下!”
魯雄卻是個莽人,聞得此言,須發膨脹,抓起大刀便要砍人,“好個妖道!如此良才美玉,承蒙陛下欽點,你也敢搶?”
魯雄大刀揮砍,本該切金斷玉,但落在云中子身上,卻仿若砍到一座石山之上,絲毫不動。
云中子揮一揮拂塵,便將魯雄擊飛,一招手,便將院中男童卷到云朵之上,一同飛走。
若非魯雄乃是大商左軍上將軍,云中子定要將他打殺,區區凡人,也敢對他動手!
姬昌雖死,但這第一百子卻關乎他師尊算計,無論如何,他都必須收入門下。
男童被卷上云中,卻嗷嗷大哭,連話都說不出來。
奈何云朵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魯雄醒后,便去求見帝辛,稟告此事。
“陛下!你賞給老臣的徒兒,被那日進獻巨闕劍的妖道搶走了!”
七十多歲的老將,向來威武雄壯,這一刻,卻哭得像個孩子,懇請帝辛為他主持公道。
帝辛安慰道:“魯將軍,莫要著急!既然你如此喜歡收徒,他搶你一個徒兒,朕便送你一百個!”
魯雄卻氣道:“別說一百個,就算一千個,都抵不上我這徒兒!才出生數月,便有如此巨力,哪個能比?”
帝辛道:“你那徒兒是良才美玉,天賦絕佳,但畢竟酣傻。但大商之內,此等佳徒卻真不少!朕說賠你一百個,便是賠你一百個!”
“朕已下令,建大商武院,收各關總兵子侄和英烈遺孤入院,教授他們兵法武功,便由你負責此事吧!”
“如何教,如何選,朕已經安排好了!”
“這樣,你滿意了吧?”
修建英烈祠之際,帝辛便撥錢糧,令各地官員將那些本地生存困難的英烈的遺孤送往朝歌。
但大商不養閑人,楊廣記憶碎片中歷代君王都會蓄養死士,他帝辛又如何不會依葫蘆畫瓢,培養這些遺孤呢?
勇士身死,留下的孤兒寡母受盡欺負,現在得他帝辛施恩,自然對他感恩戴德。
帝辛便同時設立了文武二院,對那些遺孤按照天賦分類培養。
而八百諸侯,各地總兵代表如今也都在朝歌,他們的子嗣,也恰好也可以一起收入院中。
至于文武二院的負責人,帝辛也曾權衡過許久。
關鍵就三點,忠心、忠心,還是忠心。
武將之中,武成王黃飛虎已經位極人臣,但帝辛對他并不放心。
不然,也不會讓文臣之首太師聞仲領兵去平北海之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