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弗·古德里安是個非常優秀的精英,所有人都這樣認為。
作為一位經歷過柏林墻倒塌的二代移民,年僅三十出頭就成為了美聯儲主席的親信,怎么可能不優秀?
他時刻對自身感到驕傲,并斗志昂揚野心勃勃。
然而在這一天,九月十五日。
謝弗·古德里安頹然的倚靠著走廊墻壁,看客般冷眼旁觀驚慌走過的人影。
這里是白宮,上次出現這樣驚慌的場景,是在2001年的九月。
“嘎吱。”
財政部長辦公室的門開了,保爾森和伯南克匆匆走出。
謝弗·古德里安振作精神迎上前說道:
“美林證券和美國銀行達成收購意向,他們需要錢,正在嘗試與巴菲特先生溝通;摩根士丹利在輪流接洽三菱集團與中國的那家投行,他們意圖優先選擇三菱;高盛,高盛在爭取巴菲特。”
無論如何,兩位金融系統的最高領導在幾個月前達成了默契,這或許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
他的政治生涯還沒有完全結束,工作還要繼續,至少在背鍋下臺前如此。
“三大信用評級公司集體調降AIG、華盛頓互惠銀行的信用評級,以摩根士丹利、高盛等華爾街頭部機構為標的的CDS合約價格瘋漲暴跌……”
另一位屬于美財長保爾森的秘書接過話頭語速極快說道。
伯南克皺了下眉打斷道:“瘋漲暴跌?”
“呃,您知道的,CDS合約是場外交易,所以價格波動并不統一。市場一方面認為華爾街完蛋了,同時又擔心他們完蛋后沒有賠付能力。”
那位秘書拗口的解釋聽起來更讓人發蒙。
貝爾斯登率先倒閉,雷曼不甘示弱,美林證券緊隨其后即將被收購,眨眼的功夫花街五大投行去其三。
這場危機前后拉扯十幾個月,隨著雷曼倒閉,醞釀了十幾個月的恐慌情緒達到最高峰。
別說華爾街剩下的頭部機構本就大廈將傾,就是毫無風險的情況下,也會被恐慌情緒吞噬。
擠兌——最簡單易懂樸實無華的金融術語,卻是任何金融從業者最不想聽到的詞匯。
“高盛打劫巴菲特會斷了美國銀行的后路,AIG不能倒。”保爾森沉吟著提取出最重要的信息。
伯南克搖搖頭諷刺道:“高盛并不會聽我們的,人們都說財政部是高盛的。”
保爾森全然無視了老伙計的陰陽怪氣,繼續說道:“巴菲特在哪兒?”
他是高盛前任CEO,現在還持有價值上億的高盛股份。
高盛往歷界財政部門輸送了不知道多少官員,這些隱形資源讓高盛可以在眼下這種關鍵時刻不顧大局。
“消失了。”
“?”
“巴菲特誰的電話都不接,我們掌握的最新消息是他帶著家人旅行度假去了。”秘書無奈的解釋道。
保爾森抿緊嘴唇,停下腳步轉頭看向伯南克:“你親自跟他談,不管是美國銀行還是高盛,他總得出錢救一個。船翻了誰都別想跑,我會親手把他溺死!”
“AIG交給你。”
伯南克微微頷首,站在原地看著老伙計坐上車消失在視野里久久不語。
或許只有保爾森這位鷹派財長才敢說出這樣的話,可巴菲特真是那么好拿捏的?
“無論如何我們得行動起來了,還有什么糟糕的消息,說說看。”伯南克也坐進車里。
謝弗欲言又止,糟糕的消息太多,整個金融市場血流成河,許多中小型機構在雷曼倒下的下一秒就跟著去了。
連被大眾知曉的資格都沒有。
“……原油跌穿90美元。”
謝弗最后鬼使神差的加上了一條“不起眼”的糟糕消息。
…………
“先生,現在這里并不安全,您必須馬上乘車離開。”
保鏢小心翼翼觀察著周圍環境,順帶用身體擋住記者鏡頭。
剛剛大賺一筆的李西安興致正好,有些為難的說道:“我想去雷曼看看。”
“不,相信我,那絕對是不被允許的,這條街外圍此刻有上百位警察站崗……”保鏢臉都綠了。
李西安聳聳肩:“好吧,那么請你派一位同事,去雷曼問問他們要賣招牌嗎,總部大樓上掛的那個。”
他記得兩位年輕的雷曼員工抬著一塊寫有“LEHMAN BROTHERS”的牌匾被記者拍下照片,成了這場金融危機很有紀念意味的縮影。
后來有人在拍賣會買下了那塊牌匾,那塊好像是歐洲分部辦公室的,不知道總部這塊賣不賣……
“請問這次金融危機是否是華爾街員工們的超高薪水所導致?”
“你是摩根史丹利的員工嗎,請問你們今天會裁掉多少員工?”
“嘿,我知道你,你是那個網絡紅人是吧,你早就叫囂著做空美利堅……”
李西安來到摩根士丹利總部樓下,堵在門口的大堆記者蜂擁而上。
不知誰喊了一聲“出來了”。
記者們又迅速散去,沖向大樓里走出來的一位滿臉茫然懷抱紙盒的員工,一副兵荒馬亂場景。
李西安繞到正門側面,朝幾位面色凝重聚在一起抽煙的亞裔男人走去。
“你怎么在這兒?”陳堯站在人堆里打招呼。
李西安點燃根煙:“剛剛去高盛談了筆生意,你們談的怎么樣?”
陳堯看看身旁幾位同伴沒說話。
盡管有李西安提前透漏消息,可美國佬的傲慢仍然超出預計,大量隱瞞財務實情的報告觸目驚心。
已經不能簡單用隱瞞、欺騙形容了,簡直就是坑殺!
上頭認為這是難得進入華爾街的機會,一咬牙一跺腳決定硬著頭皮往前沖,甘愿當冤大頭被宰一刀狠的,也要入股摩根士丹利。
然而離譜的是,當冤大頭都得排隊。
這會摩根士丹利正在跟三菱談判,國內來的團隊被當成備選項,只能無所事事的站在九月涼風中抽煙。
“你覺得后續會怎么演變?”
沉默片刻陳堯開口問道。
李西安心中嘆了口氣:“兩房、摩根士丹利、黑石、富通……這些海外投資有幾千億美元了吧?。”
事實上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國內由于沒全面接軌國際金融,直接損失不大。
更多的損失來自國內巨頭企業的海外投資,在溫室里成長起來巨頭們在海外碰的頭破血流。
“關注AIG和華盛頓互惠銀行,他們的走向決定后續發展。”
李西安瞥了眼幾位面有戚戚的國內同行,他曾經也是他們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