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漢風云(上)
- 渤海小吏
- 3445字
- 2023-03-21 11:11:53
第二戰
滅諸王:既然離別難免,今生何必相會
一、神秘大咖陳豨登場
這一戰,注定凄涼傷悲。
沒辦法,歷史的車輪碾壓到了這里,異姓諸侯注定要成為被歷史淘汰的“史前動物”了。他們什么也沒做錯,只是歷史的車輪無情地啟動了。
這一群當初扛起反秦大旗的難兄難弟,這一群和前天下第一的男人鏖戰九州的戰友,最終,除了極個別的,都沒有當初那個“世界最強反派”的下場好。項羽這個“公敵”,雖然腦袋懸賞萬戶,但死后排場宏大,一生之敵親自主持喪事,項氏多人封侯,那是真叫“死亦為鬼雄”!如果他知道,后面這幾位當初沒有站在他這一邊的人的下場,他應該會含笑九泉的。
在上一戰中,臧荼被殺,兩個韓信一個逃往敵國,一個被軟禁在長安。剩下幾個異姓王,我們來一個個看一下他們的最終結局吧。
第一個,是趙國的老張家。
公元前200年,也就是“白登之圍”后,劉邦回國時,從平城走趙國一線視察,女婿張敖自然要好好表現一番,從早到晚親自侍奉劉邦的飲食起居,態度很謙卑。
不過,劉邦這個老丈人卻席地而坐,兩條腿支開,像個大簸箕一樣,這在當時是很失禮的動作。不僅如此,在白登受了一肚子氣的劉邦還將情緒都撒在了姑爺身上。他的態度傲慢,橫挑鼻子豎挑眼,但人家張敖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涵養很高,就一直聽著。
姑爺涵養高,不等于姑爺的手下涵養高。趙國的國相貫高、趙午等人都已六十多歲了,原來是張耳的賓客,這幫人性格豪爽、易沖動,看到劉邦這副德行馬上就怒了:“咱們趙王太懦弱了!”
這幫老前輩們一起對張敖說:“您侍奉陛下那么恭敬,而陛下對您卻粗暴無禮,請讓我們替您殺掉他!”
張敖高低是個明白人,知道這幫老家伙可能會誤國,先是把手指咬出血來表姿態,然后怒道:“你們怎么能說出這樣的話?當年先父亡了國,是依賴陛下才能夠復國,恩德澤及子孫,沒有我老丈人,哪有我們的今天?這種話今后別再說了!”
絕大多數時候,最可恨的是這幫打著“對你好”旗號,卻使勁坑你的人!張敖他爹養的這幫門客,就是這路貨色,一把胡子了,還很傻很天真。
貫高、趙午等十多人開始進行討論:“我們的大王有仁厚長者的風范,不肯背負恩德,這是他的原則。但我們也有我們的原則,咱們絕不能受侮辱!如今漢帝侮辱我王,他活不了了!誰說這事一定要玷污我們大王的手呢?咱們自己也可以謀劃??!事情成功了,功勞歸大王所有;失敗了,咱們自己承擔罪責!”
這話說得挺漂亮,但實際上產生的后果卻是,如果成功了,你們大王必死;如果失敗了,你們根本擔不起這個責任。
就這樣,這幫人“過家家”般地開始籌劃天底下最危險的活動。
當年張耳作為一國之主,被陳馀用三縣之兵就打跑了的原因終于在十多年后浮現了:他的手下是一群“神經病”,打得過陳馀才怪。
公元前199年,劉邦率大軍掃清韓王信在北方的余孽,途經趙國。日頭西落,劉邦準備留宿,問手下此處何地。
左右回答:“柏人。”
劉邦皺眉道:“柏人和迫人發音相似,不吉利,換個地方?!?/p>
劉邦神奇地躲過了一次暗殺,因為此時趙國的國相貫高,在柏人的驛館中埋伏了殺手。
這一次應該不是劉邦的運氣好,而是張敖的運氣好。因為古往今來基本上沒有聽說過皇帝被刺客刺殺了的。皇帝的安保力量是個殺手就能搞定的嗎?要是這么容易,楚漢雙方打成那樣,項羽和劉邦怎么沒派刺客互相殺來殺去的呢?
劉邦的一轉念,留下了他女婿的一條命,因為這幫人的小把戲露餡后,張敖作為東道主肯定百口莫辯,必死無疑了。
再轉過年來,陰謀敗露了,貫高的仇人告發了他的陰謀。劉邦大怒,下令將以張敖為首的趙國君臣一網打盡。
比較搞笑的是,在被逮捕后,這十多個人都爭相要自殺。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后面等待他們的酷刑,會讓他們后悔出生過,還不如趕緊來個痛快的。這就是他們當初說要承擔罪責的方式。在這個時候,唯一還沒的貫高怒罵道:“誰讓你們自殺了!如今這事,大王沒有參與,卻受到了牽連,你們都死了,誰替大王辯白?”
這伙人被押送到了長安,貫高表現出了講義氣的一面,出庭受審后,他們自始至終反復表態:只有他們這些人參與了,趙王確實不知。
但現實卻是,無論趙王知不知,劉邦都希望把他牽連進去。
在這種司法授意下,貫高被嚴刑鞭打了幾千下,用燒紅的鐵條刺遍全身,身上沒有一處好地方。但即便這樣,他也始終沒有屈打成招。
在這個過程中,呂后也好幾次替女婿說情:“張敖這孩子一直敦厚,再說自家的女婿,怎么會做出這種事?”
但劉邦卻表現出了政治家的一面,怒道:“若是讓張敖當了皇帝,難道他還會在乎你的女兒嗎?”
呂后估計渾身一哆嗦,又回憶起當年在楚營做俘虜,公公被按到菜板子上的場景了。
在不斷的大刑伺候下,廷尉始終沒有突破,于是把貫高的硬漢狀態和供詞報告給了劉邦。
劉邦在聽說后感嘆道:“夠爺們兒!別再打他了,誰了解他,通過私下交情去套話吧。”
中大夫泄公說:“我和他是同鄉,我了解他,我去吧?!?/p>
見到泄公后,貫高說:“人都有感情,有誰不愛自己的父親、妻子呢?如今我的三族都因為這件事已經被殺,難道我會用我親人的性命去換趙王嗎?趙王確實沒造反,只有我們這些人參與了?。 ?/p>
貫高詳細地說出了之所以要謀殺劉邦,是因為劉邦的無禮行為,而張敖根本不知內情。于是泄公進宮,把了解的情況詳細地做了報告,劉邦下令赦免了張敖。
死罪可免,活罪難饒,王位是不要再想了。不過,因為娶了魯元公主的緣故,張敖被封為宣平侯。
趙國被劉邦除掉了。
張敖算是幸運的了,他的深厚修養與德行,護佑他在這場漢初誅殺異姓王的政治風暴中能得到善終。
接下來的故事,愈發悲涼。
又有一個人反了。
我們還是要從“白登之圍”后說起,劉邦自平城回歸后,封了一個叫陳豨的人做趙國國相,負責督統趙國、代國的邊防部隊。陳豨的職能類似于幫韓王信填補邊防空缺。
當時的趙王是張敖,劉邦封他哥劉喜為代王。張敖那邊是一群老家伙,劉邦他哥就是一個高級富農,讓一個富農去當國王,就跟開玩笑一樣。
劉喜也確實有喜感,剛上任就被嚇得逃回來了。
劉邦也知道這倆人靠不住,所以派了陳豨做趙國的國相,督趙、代的邊防兵。這個人牽出了漢初一個巨大的歷史疑團。
首先他的身世就存疑,陳豨到底是誰?
這個人在整個漢初的歷史中,就像秦始皇時代的昌平君一樣,很重要,卻被掩蓋了。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漢初的“昌平君”比秦始皇時代的可多多了。
又到了破案的環節了。
涉及陳豨時,《史記》中又玩了玄機,說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什么時候加入劉邦這邊的。(陳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漢書》中更是簡簡單單地在盧綰的傳記中捎帶了幾句。
從篇幅上看,陳豨就是個路人甲。但這個人重要到什么程度?韓信、韓王信、彭越、盧綰四個王的被滅,都因他而起!他堪稱漢初最大的“爆破手”。
陳豨這個漢初最大的“爆破手”是如何操作的,我們還是一點點地從僅有的史料中抽絲剝繭吧。
《史記》中記載:“陳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及高祖七年冬,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乃封豨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p>
太史公的開篇壓根兒就沒提陳豨在整個反秦和楚漢戰爭中的表現,他就好像武俠小說中的大反派人物一樣,前面怎么樣不知道,但這哥們兒一出場就很厲害。
“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边@句話的分量有多重呢?
舉個例子,劉邦把長子劉肥封為齊王時,他知道自己的這個私生子沒本事,于是派軍功第一的曹參當齊國的國相。
雖說東面的齊地更為重要,在刀刃上用的肯定是最好的鋼,但客觀來說,趙、代二地是老趙國的底子,并不比齊地差到哪里去,而且還有北方匈奴窺伺。所以,一個能夠托付邊境軍事大權的人,絕不可能是一個無名小輩,絕對是資歷老、能力強、得到皇帝信任的人。最起碼他的分量不會比曹參輕。
太史公“不知始所以得從”后,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做了如下注釋:“以特將將卒五百人,前元年從起宛、朐,至灞上,為侯?!边@句話把輩分給公布出來了!陳豨的資歷很老,在劉邦剛剛鬧起義時,他就入伙了,而且還帶來了五百人!當時劉邦在沛縣僅僅有三千人!
更重要的是,劉邦在入關后的第一波小范圍封侯時就有他。后來在正式的開國分封中,這位陳豨被封為陽夏侯,具體封了多少戶,被刪除了。不過無所謂,從后面看,我們就能知道,他的來頭不小。
陳豨有個偶像,魏國的著名公子信陵君魏無忌。他對這位偶像是真愛,從各方面都在致敬自己的偶像。他的交友范圍極廣,影響很大,可以說是繼承了信陵君的衣缽,成為漢初唯一一個“公子”級別的政府官員。
陳豨休假回鄉時,路過趙國,他的隨行賓客就坐滿一千多輛車,這幫人把邯鄲所有的官舍全部住滿,排場就大到這個份兒上。
不僅如此,人家還有高人做襯托。天下第一的那位“兵仙”——韓信非??春盟?。終于回到“兵仙”這里了。終于輪到他的最后一出戲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