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變王牌(十一):荷官的選擇
- (美)喬治·R.R.馬丁
- 3155字
- 2023-03-20 18:45:30
序
“超級英雄”的文學之旅
對我來說,長久以來,古代、太空歌劇或幻想的第二世界都是我的興趣點,凡是現(xiàn)當代的通俗文化產(chǎn)品,我更希望是描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顯而易見,這樣更能引起共鳴,也更能獲得享受,而不是非得去一大堆自己完全陌生的地點、食物、玩笑、音樂等中間刨梳和理解。因此我把《百變王牌》自然而然地劃歸“美國都市社區(qū)傳說”一類。
作為喬治·馬丁的譯者、研究者和狂熱愛好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我瘋狂地尋找和閱讀了喬治·馬丁所有出版過的文字,但對占用他創(chuàng)作時間第二位(除《冰與火之歌》之外)的《百變王牌》系列,卻一直束之高閣(部分原因也是該系列篇幅太長)。直到最近幾年,隨著閱讀眼界的不斷拓展,觀看這套書的理由不斷累積,我才說服自己拿起書本來試一試。好奇我的理由嗎?具體而言,打動我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我終于明確了一點——其實這一點原本就非常明確,無奈提到超級英雄,總不免第一時間想到漫畫——《百變王牌》是文字小說系列,在這個領域,它能直接發(fā)揮喬治·馬丁作為作家的特長,也能讓熟悉和景仰馬丁的我較為輕松地進入。《百變王牌》的確脫胎于美國超級英雄漫畫的文化,喬治·馬丁也的確從幾歲起就是超級英雄漫畫的粉絲……但它的基礎載體是小說,它是文學宇宙,不同于DC或漫威的漫畫宇宙乃至電影宇宙。
從基本介紹中即可得知,《百變王牌》先后有超過四十位作家參與,而喬治·馬丁作為總編輯和作者是其靈魂人物。該系列小說不但均由他過目和整合,而且他自己還實際參與了其中若干中短篇的寫作。《百變王牌》至今(截至2018年底)已出版了二十七部小說,大致可分為三類:
A類,同一故事背景下不同作者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合集;
B類,單一作者的長篇小說;
C類,“馬賽克小說”,即長篇小說的各部分由不同作者寫就,最后經(jīng)馬丁本人發(fā)揮“導演”和“樂隊指揮”的功能,將其融為一體。其中最后一類是馬丁的得意之作,最能彰顯他的創(chuàng)作成就。
其二,《百變王牌》源自桌面角色扮演游戲。雖然我對超級英雄漫畫說不上知根知底,對美國文化背景更顯陌生,但作為游戲迷和奇幻迷,對角色扮演游戲卻是熟悉和喜愛的,尤其是《龍與地下城》及其衍生和改編的各類電子游戲。
整理和翻譯《夢歌——喬治·馬丁作品回顧集》的時候,我就清楚喬治·馬丁對角色扮演游戲的狂熱。他于1980年搬家到新墨西哥州圣塔菲市(至今依然定居于此),不久便加入了當?shù)氐慕巧缪萦螒蚓蹠ň蹠蓡T一半以上是作家),起初玩的是“克蘇魯?shù)恼賳尽保?983年開始玩“超人世界”,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喬治·馬丁喜歡游戲主持人(GM)的角色,在游戲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數(shù)以百計的NPC和反派(據(jù)說其中許多人物至今還沒撈到在《百變王牌》小說里的出場機會!),也創(chuàng)造出《百變王牌》的基礎設定。很大程度上,《百變王牌》的創(chuàng)作過程就是我們自身“跑團”經(jīng)歷的翻版(跟《龍槍》的誕生過程非常相似),這大大拉近了我跟它的心理距離。
其三,《百變王牌》雖根植于美國文化,與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相距頗遠,但喬治·馬丁的指導理念是一脈相承的現(xiàn)實主義。《百變王牌》與其他超級英雄作品在立意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創(chuàng)作者是一群思想活絡的作家(而非單純的漫畫從業(yè)者),他們從最初的游戲過程開始就彼此“爭奇斗艷”,試圖把筆下人物當成活生生的“人”來考察。它并不像許多超級英雄作品一樣追求膚淺的“合家歡”,回避現(xiàn)實中怯于提及的問題,它不但著重考察了超級英雄(即《百變王牌》中的“王牌”)對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還把力量對超級英雄自身的影響作為重點。
此外,《百變王牌》橫跨二戰(zhàn)以后的整個時空,故事背景從上世紀40—50年代種族主義和麥卡錫主義泛濫的美國一直到當前的網(wǎng)絡社會。它的視野并不若我最初以為的那樣局限于“鄉(xiāng)土美國”和“都市美國”,真實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小說中頻頻出現(xiàn),從西方到東方,從總統(tǒng)選舉到世界和談,光怪陸離的多元化猶如《冰與火之歌》中神秘莫測的魔法一樣吸引著我。
基于這三點,我從最初的排斥到逐步試探,展開了對《百變王牌》系列的了解和閱讀。根據(jù)喬治·馬丁及其同伴作家們的說法,他們當年并不甘心自娛自樂,舍不得告別自己創(chuàng)造的精彩人物,于是在一年多酣暢淋漓的游戲之后,萌生了將游戲的設定和故事進行商業(yè)化、推向市場的念頭,由此誕生出《百變王牌》。梳理從上世紀80年代中葉商業(yè)化至今的全部作品,這個IP(一度號稱世界上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共用世界系列)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發(fā)展階段:
第一階段,黃金時期。喬治·馬丁等人最初尋找的合作者是著名的巴蘭亭出版社,于1987年到1993年間一共推出了十二部小說(包括上面提到的中篇合集、長篇小說和“馬賽克小說”這三種形式)。作為巴蘭亭出版社重點栽培的書籍,《百變王牌》系列不負所望地一炮走紅,并在評論界獲得極大贊譽,1988年即進入雨果獎決選,只是惜敗給阿蘭·莫爾那本極其出色的《守望者》。它也迅速被改編為漫畫、桌面角色扮演游戲,并賣出電影版權,培養(yǎng)了大批至今仍支持著它的忠實讀者。
順帶一提,重慶出版社簡體中文版《百變王牌》最初出版的七本小說全部來自這個時期,它們是“元祖三部曲”的《百變王牌》《王牌云巔》和《瘋狂鬼牌》,“木偶師四部曲”的《王牌旅途》《深入污穢》《最后王牌》和《亡者之手》。通過這些最經(jīng)典的著作,讀者可迅速進入《百變王牌》的世界。
第二階段,沉淪時期。隨著《百變王牌》在巴蘭亭出版社的銷量緩慢走低,馬丁等人為了眼前利益,輕率地將出版權轉交給較小的巴恩出版社。1993年到1995年間該出版社出版的《百變王牌》第十三到第十五部小說在商業(yè)上迎來慘敗,此后便是長達七年的空白期。2001年,馬丁等人尋到新出版商IBOOKS,然而到2006年為止,勉強推出《百變王牌》的第十六和第十七部小說(及再版了以前的部分小說)之后,該出版商宣告破產(chǎn)。
不過,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系列前三卷就出版于《百變王牌》的七年空白期之內(nèi),并讓他的作家生涯更上一層樓。真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或者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如果《百變王牌》不遭遇滑鐵盧,說不定讀者們還看不到《冰與火之歌》呢!
第三階段,復興時期。2007年IBOOKS破產(chǎn)以后,美國最大的幻想文學出版社托爾出版社趁機將《百變王牌》納入帳下。此后伴隨喬治·馬丁聲譽的節(jié)節(jié)高升,也得益于市場大環(huán)境的變化(如超級英雄題材在電影領域的極大成功),《百變王牌》逐漸恢復了過去的輝煌。2008年到2018年這十一年間,托爾出版社一共出版了十部《百變王牌》的新小說,再版了以前的大部分小說,還在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近二十篇中篇小說,《百變王牌》也再度被改編為漫畫和桌面角色扮演游戲。
更激動人心的消息來自2018年底,HULU電視臺宣布將與馬丁合作開發(fā)兩個《百變王牌》的電視劇。在這個眼球經(jīng)濟的時代,這無疑是該系列順利延續(xù)和發(fā)展的最大利好。
那“百變王牌”究竟是什么?《百變王牌》系列又在說什么呢?本著不劇透的態(tài)度,我可以簡單地回答,“百變王牌”是與地球人高度相似的塔基斯星人研究出來的一種改寫基因的外來病毒,其研究的最初目的是制造超能力,卻發(fā)生了可怕的意外。它于1946年被釋放在美國的紐約市(當即造成近兩萬人的死亡),隨后又經(jīng)攜帶擴散到世界各大城市。
事實證明,“百變王牌”病毒是可怕的,它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沒有免疫可能;但它同時又像神奇的阿拉丁神燈,透過人類的潛意識誘發(fā)變異,經(jīng)由人類的欲望、個性和恐懼而產(chǎn)生神奇的力量。“百變王牌”的基因還可以在人體內(nèi)潛伏下去,并以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傳遞給后代,所以該系列的宇宙里,至今仍有人會突然激發(fā)自己的能力,由新時代的欲望而產(chǎn)生新的英雄(或怪物)。
成為英雄的條件非常苛刻,也非常不公平。一百個人中,九十個人會抽到“黑桃皇后”(變異失敗,迅速死亡),九個人抽到“鬼牌”(變成怪物,甚至寧愿自己去死),只有唯一的一人能抽到“王牌”(激發(fā)潛在能力,成為超級英雄)。
《百變王牌》講述的,就是這百分之一的英雄的故事。
屈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