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造物到二級造物之間的升級幅度非常大,前者只是當前科技的高端商品級水準,后者則是當前科技的頂點。
于是升級后的新潛艇就有了“尖端科技”的標簽。
鈦合金外殼能讓它輕松下潛到7000米的深度,雖然不是下潛最深的潛水器,但也已經(jīng)是科研探索的領域了。
這種用途的設備大多都是某實驗室或研究所造那么一兩臺,批量商品級的下潛設備根本就用不到這么大的深度。
最顯眼的還是微型核反應堆!
這就上反應堆了?
他只聽說有極其先進無人潛航器已經(jīng)用上微型核反應堆了,甚至北邊的露西亞聯(lián)邦還搞了一款巨型核魚雷,不僅用反應堆做能源,還搭載核彈頭,極其恐怖。
沒想到升級系統(tǒng)給他也整了一個。
牛批!
還有體型變大之后拓展出來的各種艙室,連信標里都塞了一臺巴掌大的二級無人機,新增的固定翼無人機就更不用說了。
限于潛艇的大小,所以這東西是個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
它的翼展不到兩米,背部有一個固定旋翼,機翼上有兩個傾轉旋翼。
機翼上的傾轉旋翼轉到上方配合背部的固定旋翼可以垂直起飛,完成起飛之后背部旋翼鎖死,兩個旋翼轉到前方就可以水平飛行了,最高時速能達到150公里。
然后吳用發(fā)現(xiàn)無人機的電池都是傳說中的石墨烯電池。
這玩意就是研究所和實驗室在研究,因為價格昂貴,所以只有少量的試驗產(chǎn)品,比如制作手機電池,看看它能否解決人類的手機續(xù)航焦慮。
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小小的一塊不僅能讓電量翻倍,還能讓“半斤機”重回一百多克的輕薄時代。
但就是造價太貴了,根本無法商用,只能局限在實驗室里。
以至于年年都有相關的新聞,包括真新聞和渾水摸魚蹭熱度的假新聞,可就是見不到真東西上市,讓不少人感覺這玩意就是個騙局。
沒想到升級系統(tǒng)給二級的無人機裝了。
所以那個巴掌大的無人機續(xù)航時間有2小時,這個固定翼的無人機續(xù)航時間長達20小時!
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載重量有點小,除了自身攜帶的偵查與通信設備之后,額外載荷只有4千克。
另一個讓吳用意外的東西就是載荷艙里的微型無人潛航器了,這玩意的外形跟零級和一級造物時期的小潛艇類似,只是材料和設備都升到了二級,更牛批了。
就是這套娃結構……像是鯊魚辣椒坐上了鯊魚巨人一樣。
還有那個大大的載荷艙,除了裝微型潛航器之外還是戰(zhàn)利品艙,專門用來裝自由聯(lián)邦的水下潛航器。
這些設備統(tǒng)統(tǒng)都是最尖端的,有的可能還是某實驗室剛研制成功的好東西。
比如先進綜合傳感器中的某個子系統(tǒng)。
吳用之前看科技新聞說過類似的東西,是去年才在自由聯(lián)邦那邊一個實驗室定型的,然后裝在一艘科研潛航器在進行各種測試,如果測試順利的話,今年會加入聯(lián)邦的現(xiàn)役潛艇升級方案里。
不過介紹里只是說“搜索效率更高”,可這效率也太高了吧?
或者說發(fā)癲的聯(lián)邦對聯(lián)盟的監(jiān)控已經(jīng)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到處都有這東西?
還是說他最初的設定就是找聯(lián)邦的潛航器,所以潛艇的升級就是朝著這個設定去升級的,最終達到了“因果律”的效果。
哪怕只是現(xiàn)階段的尖端科技,可是因為“專精一項”的緣故,所以一找一個準?
要是這么說的話,“播放量”本身就是很“哇”的東西,再來個同樣“哇”的“因果律”好像……也挺合理的。
吳用想著這些東西,新潛艇就抵達了自由聯(lián)邦無人潛航器的所在地。
全程由新潛艇自動控制,他都沒動手。
畢竟他剛才還想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呢,加上這片海域的地形比較復雜,這也是沒什么人來的原因在之一,所以潛艇的自動控制可比他手動控制靠譜多了。
目的地的水深大概在30米,不過因為這里的海水不是太清澈,所以有些昏暗,但通過潛艇上的探照燈和高清攝像頭吳用還是看到了清晰的8K圖像。
“還真特么有!”
他發(fā)現(xiàn)這東西的涂裝是無人潛航器經(jīng)典的亮黃色,造型也是很典型的魚雷外形。
根據(jù)顯示屏上的數(shù)據(jù)顯示,這東西的長度達到了兩米,直徑三十厘米,比最初的小潛艇長一截。
而且它上邊纏了很多海帶,從沒有海帶纏繞的地方可以看到顯眼的聯(lián)邦字母。
看到這個,吳用就知道沒錯了。
至于這玩意是不是間諜潛航器……不是也得是!
就是這玩意為啥會在這里,吳用想不明白。
船舶集團有分廠在這,但只造大型貨船,據(jù)說有軍工資質,可從來沒造過軍艦。
青舟市造船廠倒是造過軍艦,但也就造過滿載2000噸的登陸艦,還有就是不到500噸反潛登陸艇。
而且近些年已經(jīng)不造軍艦了,造出來的那些都是幾十年的老船了,不是什么主力艦艇,更不先進。
其余的,倒是還有幾個船舶相關的研究所,可據(jù)說只研究相關材料,不造整船。
難道這間諜潛水器是監(jiān)控它們的?
至于海軍基地……那離這可就遠了。
難道是跑偏了?
吳用想不明白,于是就不想了,他只知道新視頻的看點有了。
而整個項目不僅蹭到了熱度,搞不好還能延續(xù)熱度,甚至自己成為新熱度。
最重要的是,這個視頻做出來大概率能帶動“源視頻”的播放量!
這比他把這個間諜潛航器上交給有關部門拿到證書和獎金還高興。
對了,上交的過程也可以拍成視頻,然后再帶一波熱度!
他越想越高興,坐在海水里都不覺得冷了。
不過船艙里越來越高的水位也提醒他趕緊把東西撈上來,要不然一會小船真該沉了。
所以吳用讓新潛艇后退一段距離,然后把微型潛艇放出來。
潛艇升級之后很多東西都變了,所以不能直接用大潛艇把那個間諜潛航器撈起來,因為它的機械臂太大了,容易穿幫。
好在它有個跟最初小潛艇差不多的載荷,可以用來當替身演一下。
之前的一級遙控器展示片段也不用了,剪掉,小潛艇下海之后直接就是水下場景展示。
因為最初小潛艇的聲吶就是擺設,所以他得設定成漫無目的遙控前進,為的是給觀眾們拍攝一下海底的景象。
而發(fā)現(xiàn)間諜潛航器只是意外。
嗯,劇本就這么來。
對了,畫質還得降一降,他的最初小潛艇根本就不能錄制8K視頻。
于是,各部門注意,正式拍!
“……朋友們,我們青舟市的海底風景還行吧,雖然海水沒有南方海域那么清澈,珊瑚也沒有那么絢爛……
“……咳咳,但相比于陸地風景也算別有一番風味了,咱們再往其他地方看看……”
“……看那邊,哇,竟然是個大海參,好肥啊……”
“……哎,那邊是什么,黃色的塑料嗎?咱們得把它撿起來,別污染環(huán)境……”
“……等等,不對勁,臥槽,魚雷嗎……”
“……不對,有聯(lián)邦字母,是間諜潛航器,竟然跑到這來了……”
“……咱們把它撈起來,朋友們,50萬到手了……”
總的來說吳用還是有一些表演天賦的,整個過程都是一條過,沒有任何磕絆,仿佛真的是碰巧見到了間諜潛航器。
當他把這個不知道已經(jīng)關機多長時間,還帶上來一些海帶和藤壺的間諜潛航器弄上了船,就趕緊開著船上了岸,因為船艙里的海水確實不少了。
不過升級后的新潛艇太大了,吳用已經(jīng)不可能把它弄上岸了,那干脆就讓它繼續(xù)執(zhí)行搜索任務。
當然,最主要的是保持隱秘,別被其他人撈到領了賞。
好在這種小體型的潛航設備本來就很隱秘,這也是不少國家都在研究無人潛艇的原因,加上全身的尖端科技,這個二級潛航器保持隱秘問題不大。
當他開著皮卡拖著小船進村的時候,沒人知道彩條防雨布下邊的東西已經(jīng)換了。
而他一路開回廠里,先把移動控制終端鎖進了一個不起眼的柜子,然后就去洗了個熱水澡,把濕漉漉的衣服換了。
之后就是……剪視頻。
是的,反正間諜潛航器已經(jīng)到手了,又不會跑掉,還是趕緊把這個視頻趕緊剪出來最好。
他現(xiàn)在最需要的是熱度,而熱度能給他帶來“播放量”。
雖然他已經(jīng)打算暫緩升三級潛艇了,因為他真的怕自己腦袋炸開花,但“有足夠的播放量不用”和“播放量不夠”是兩回事。
尤其是他還得保持熱度吸引粉絲,為后邊其他視頻的播放量做鋪墊。
不過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好東西,肯定得讓兄弟們看一看啊,自己看多沒意思。
所以一邊剪著視頻,吳用就把幾張照片發(fā)到了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