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或者幾年……
在孔秋來安平城之前,他以為說出要求,鑄造大師立刻就能開始鍛造,最多十天,就能鍛造完成。
但孔秋的想法顯然太幼稚,請鑄造師打造武器,需要自備材料。
自從知道需要自己搜尋材料,孔秋已經做好了十年都沒有劍的準備。
現在聽說有人肯給他免費鑄劍,還要什么自行車?
而且,說實話,這個時間并不長,畢竟歐冶子本身就是鑄造大師,對于金屬材料了解很多,知道大概去哪個方向去搜尋。
如果是孔秋去找材料,估計沒有個十年,根本不可能集齊。
孔秋毫不猶豫地說道:“在下自然能等。”
歐冶子呵呵一笑,滿意地道:“好,那么魚兒會跟著你一個月,這一個月的時間,你要向她展示你的學說思想,一個月后,我和魚兒去為你尋找材料,鍛造兵器。”
孔秋隨后看向烏魚小姑娘,拱手道:“魚兒姑娘,麻煩了。”
烏魚眉眼彎了彎,說道:“好,我和老師還有事需要在安平城待幾天,過幾天我們去找你。”
孔秋留下自己的地址,便與端木賜告辭離開。
歐冶子注視著孔秋的背影,直至消失不見,才收回目光。
卻見到自家弟子還在看著孔秋消失的地方。
歐冶子淡淡說道:“魚兒,我們該走了,去晚了就吃不到你的糖醋鯉魚了。”
烏魚跟著歐冶子往客棧方向而去,邊走邊說道:“老師,你一向很摳門,怎么這次這么大方,竟然會給那個大哥哥免費鑄劍?”
歐冶子被自家弟子說摳門,倒也不惱,嘴角含笑地道:“魚兒,可還記得為師說過,你現在已經達到了武者的巔峰,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鑄造一件‘特殊’的武器?”
烏魚螓首點了點,說道:“我記得……不過老師你不也說過,那只是你的猜測,就算給一位即將成為‘諸子’的人物打造了合適的武器,也未必能夠讓我們鑄造師成為‘諸子’嗎?”
歐冶子呵呵一笑,目光看著天上的繁星,語氣悠然地道:“不試試,怎么知道?昔年老子先生作出驚世之舉,著書立說,成為一代‘諸子’,在他之前,可有人想過,身體孱弱的讀書人,竟然能夠一躍成為世間最頂尖的強者?”
“道家、兵家、陰陽家、名家……越來越多的人憑借著著書立說成就‘諸子’,我們鑄造師無法著書立說,只能通過其他的辦法,成為‘諸子’……”
“我的鍛造技術已經登峰造極,進無可進,我能想到的唯一成為‘諸子’的辦法,便是幫助一位即將成為‘諸子’的人,將他的學說思想融入兵器之中,借此感悟其學說思想,悟道成為鑄造師一脈的‘諸子’……”
歐冶子邊走邊看向烏魚,摸了摸烏魚的腦袋,說道:“如果你成為了‘諸子’,可就是鑄造師一脈的第一位‘諸子’,我們鑄造師一脈,也可以被稱為‘鑄造家’了……”
烏魚笑嘻嘻地說道:“如果我成為了‘諸子’,那我豈不是也能被稱為‘子’了?那我該叫什么‘子’呢?烏魚子嗎?”
歐冶子:“……”
不知道為什么,一聽這個稱呼,就有種說不出話來的感覺……
……
辭別歐冶子后,孔秋和端木賜找了家客棧住下。
兩人吃過晚飯之后,簡單洗漱了一下,端木賜好奇地問道:“老師,你說歐冶子為什么要為你免費鑄劍?”
孔秋想了想,猜測道:“因為我長得好看?”
端木賜:“……”
孔秋瞥了端木賜一眼,說道:“我又不是歐冶子肚子里的蛔蟲,我哪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反正不會是壞事,畢竟我也沒有什么值得他惦記的……”
“他不會是想噶老師的腰子吧?”端木賜小聲嘀咕道。
“割我腰子?”孔秋一巴掌拍在端木賜腦袋上,“你以為這里是緬……”
“棉什么?”端木賜奇怪地問道。
孔秋淡定說道:“你以為老師是綿羊?想宰就宰?”
“老師說的是,”端木賜不疑有他,點頭道,“老師您的實力已經接近一流高手,哪怕歐冶子是鑄劍大師,也未必打得過你……不過,那個烏魚看起來力氣好像很大,我注意過,她肩上扛著的鐵錘,是實心的,不是假的……”
“老師,您說她的鐵錘得有多重?我估算了一下,光是錘頭就至少得有五百斤重……整體恐怕得六七百斤,這還是在鑄造材料是鐵的情況下估算的,如果是密度更大的材料,恐怕這錘子更重……”
孔秋點了點頭,說道:“你說得……有道理。”
他哪里會計算這玩意兒?
不過端木賜計算的,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畢竟端木賜都能獨自燒制出玻璃,理科應該不差。
孔秋說道:“那小姑娘應該是天生神力,普通人可拿不起這么重的玩意兒……”
孔秋現在實力接近一流高手,他倒是能舉起六七百斤重的錘子,但舉起來和用來當兵器可不是一回事,看烏魚小姑娘玩具一樣抗在肩頭上的輕松模樣,估計用起來就跟孔秋用劍一樣輕松。
不是天生神力,根本無法解釋。
端木賜湊到孔秋身旁,腆著臉說道:“老師,我看烏魚對您好像很有好感,老師您能不能說服她,也給我打造一把劍?”
你真當我可以刷臉啊……孔秋淡淡搖頭:“別得寸進尺了,人家免費鑄劍就已經夠可以了,還想要更多?我倒是可以旁敲側擊提一嘴,不過我感覺希望不大……”
頓了頓,孔秋繼續道:“如果你不追求名劍的話,百煉之器是可以花錢買到的,憑你的財富,花錢買倒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端木賜不在意地道:“先試試,萬一人家同意給我鑄劍呢……不成再想其他辦法。”
孔秋點了點頭。
……
孔秋和端木賜回到陬邑,便繼續上午授課,下午上班的日子。
孔秋在等待烏魚和歐冶子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