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yǎng)
- (韓)金善浩
- 897字
- 2023-03-21 14:51:44
序
父母每天早上需要有意識地做一件事:在孩子去學(xué)校之前,觀察他們的表情。去學(xué)校之前,孩子們的表情就像一部電影的預(yù)告片,會提前告訴我們,他們今天將會在學(xué)校度過怎樣的一天。如果看到孩子的表情、動作、腳步與平時不同,父母需要詢問一下,孩子是否有什么心事。
“怎么了?”
大多數(shù)孩子會說“沒事”,但他們的眼圈卻紅紅的。
“發(fā)生什么事了?沒關(guān)系,說出來吧。”
大多數(shù)孩子會說“沒什么,下次再說吧”。不過,幾乎沒有孩子會再提這件事。但是,孩子們的表情會變得輕松許多,因為他們知道會有人觀察他們的表情。
我們會忘卻傷痛,這句話是錯誤的。我們會記住曾經(jīng)受過的傷,傷口會留下傷疤,提醒我們不要重復(fù)之前的錯誤。我們希望別人能夠看到我們的傷疤,記住我們曾經(jīng)受過的傷。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不再受到傷害。
我們教育孩子不要打架,這句話也是錯誤的。不會打架的孩子,留給他們的只有傷痛。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反而會讓孩子產(chǎn)生抵抗情緒,讓他們變得更好斗。我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再因為與父母爭吵而受傷。
我們要記住孩子們受過的傷,雖然會很沉重,但我們?nèi)匀恍枰接戇@個話題。在孩子們受傷的記憶中,從始至終伴隨著父母的“話語”。重要的不是話語本身,我們也不需要過度關(guān)注對話的方法與具體的技巧。“在這種情況下這樣說,在那種情況下那樣說”,如果拘泥于這種方法論,我們最終會與孩子漸行漸遠。
我們的孩子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他們需要的不是花言巧語,而是讓他們“充滿存在感的話語”。這樣的話不需要說太多,但父母需要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了解孩子所處的狀況。孩子越不善言談,越能通過身體的反應(yīng)表明自己當前的處境和自身的狀態(tài)。如果看不到這些,父母就很難與受傷的孩子進行交流。
我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市面上有許多育兒信息,父母們也有很多機會學(xué)習(xí)如何教育孩子,但是,每年受到傷害的孩子仍然有增無減,而且孩子們受到的傷害也越來越嚴重。原因可能是大多數(shù)父母在心理上并不成熟。我希望大家可以讀一下這本書,不單純是為了孩子,也為了讓自己成為真正成熟的父母。
最后,尹秀珍總監(jiān)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經(jīng)過深思熟慮為本書編寫了目錄,對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謝。
2021年2月
于閣樓工作室
金善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