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島的故事
- 姜學洋編著
- 789字
- 2023-03-16 14:49:52
序言一 民間文學創作的碩果1
◆李奎元2
編完了這本故事集,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有人曾對我說,威海這些年冒出了不少小說家、劇作家、美術家、攝影家,就是不見喜歡搞民間文藝的,更不用說出個民間文學家了。我這個搞了大半生民間文學的人聽了這話,不覺有些凄然、茫然。但近三兩年來,威海的民間文藝事業卻發展很快,喜歡搞民間文藝的人突然多了起來,有的人已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姜學洋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于是,我的心便有些欣然、奮然了。
我認識學洋同志,是在兩年以前。他那時還在漁船上做活,是一個資歷深厚的老船員。他文化水平不高,又無甚民間文學修養,卻酷愛搜集整理民間故事。他本來天天又忙又累,可天天不忘搞點民間文學。一有空,他就到民間口問筆錄,把一些民間故事員講的故事,比較忠實地記錄下來,然后慎重整理出來,日積月累,便有幾十篇、數萬字了。他為了使自己有新的提高,不時地將他擁有的民間故事送人討教。他那份對民間文學的虔誠、征詢意見時的謙遜,使人十分感動。但他畢竟是初入門的人,整理民間故事也還不甚得法,所以我在組織編輯并由我審定《威海民間文學集》時,只選了他兩篇故事。即使如此,他也欣喜非常。此后,他搜集整理民間故事的勁頭更大了,于是便有了這本故事集。
古人有言:“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隨氏之珠,產于蜃蛤。”學洋的一些民間文學作品還是粗糙的,語言也不那么精彩,只能算作“璞石”和“蜃蛤”。但我們相信,有朝一日,這“璞”與“蛤”中,有可能冒出“璧”與“珠”來。我們在殷切地期待著。
我認為,威海是塊鐘靈毓秀之地,歷來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值得我們民間文學家和廣大文化工作者去發掘、搶救和整理。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能像姜學洋這樣,鍥而不舍、廢寢忘食地去努力,去獲取民間文學創作的豐碩成果。
(一九九一年九月八日)
1 標題為編者所加。
2 李奎元,曾任威海市教文體副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威海市民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