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設巧計張須陀斃命 施陰謀蒲山公得逞
說起這個李密,倒也不那么簡單。
李密是官宦世家,他的曾祖李弼,是北朝周國的太師,封魏國公。他的祖父李躍,封邢國公。父親李寬,是隋朝的上柱國,封蒲山郡公。李密以祖上的蔭封,任隋朝的左親衛府大都督,東宮千牛備身。
有一次在宮中,煬帝見到了他,便問大臣宇文述:“此黑小兒是誰?”
宇文述說:“是蒲山公李寬之子。”
煬帝說:“此子眼睛黑白分明,顧盼非常,應該深研學業,必有重任可赴!”
李密聽了大喜,謝門讀書三年。
有一天,他聽說隋朝的重臣越國公楊素辦事歸來,要經過他家門前。他早就想巴結楊素,就在門前柳林邊讀書坐等,總等總不來就把書掛在牛角上,拆蒲桿打著牛慢慢走。這時楊素過來,見此情景,問身邊人:“這是哪家后生,這么用功讀書?”
身旁人告知楊素。楊素很賞識,走過來問李密:“你讀什么書呀?”
李密說:“《項羽傳》。”
楊素對李密印象頗深,常以此教訓其子楊玄感:“我看李密非等閑之輩,將來必有出息!”
楊玄感親自拜望李密,二人成了好朋友,什么心里話都說。一次楊玄感問:“皇上多忌,好景不長。如果一旦有變,你與我誰能爭當皇上?”
李密說:“決兩軍之勝,我不如你;能夠駕馭天下英雄為我所用,你不如我。”
大業九年(613)的時候,楊玄感在黎陽起兵謀反,遣人給李密送信。李密給楊玄感出謀劃策,楊玄感沒有采納,導致失敗。
李密跑出來,不敢入村,躲在田野里,吃樹皮度日。后來更名劉智遠,在淮陽郡(今河南淮陽縣)一個村里教書。后來被人密報,他又逃走,輾轉來到妹夫丘君明家。丘君明任當地知縣,不敢收留他,暗暗轉托游俠王秀才把他藏起來。接著,又有人告密,隋煬帝派大將楊汪去抓他。正好他不在家,沒被抓住。丘君明和王秀才當時都被處死。
實在走投無路,李密才通過王伯當上了瓦崗山寨。
看自己站住了腳跟,李密的野心便越來越大。他見瓦崗軍中真正的實權人物是徐茂公,翟讓只是一個勇夫,他就設法接近茂公,在茂公面前恭恭敬敬,自稱是學生。茂公很過意不去。一晚,二人喝酒談心,李密的真誠和膽識感動了茂公。
李密說:“我們應該打打隋朝的銳氣,不能只在奪糧奪物上下功夫。”
這個打算正合茂公的心思。瓦崗軍雖然和隋朝官兵打過多次仗,不過都是防御戰。當時勢力最大,對他們最有威脅的官軍是張須陀部。這個張須陀曾多次圍剿瓦崗軍。
茂公問:“你說先打誰?”
李密說:“咱們各自寫在手上如何?”
于是二人拿起筆,寫在自己手心上,展開一看,都是“張須陀”三個字。
李密說:“只要軍師安排好陣勢,我打頭陣。”
二人談好之后,茂公跟翟讓商量。翟讓聽了,心中猶豫說:“張須陀武藝高強,人馬精良,咱們躲之不及,怎能主動去捅這個馬蜂窩呀!”
茂公聽了翟讓這個話,心中生涼。作為一個起義軍的首領,不思謀久遠,不敢主動出擊,還能有什么前途呢?但是,茂公還是勸他:“大哥,瓦崗軍要想真正強大起來,必須打出自己的威風,才會受到百姓信賴。如果我們一味躲,放掉機遇,目前得到的勝利也會慢慢失去,瓦崗軍本身也要渙散的。”
翟讓對茂公這些話,有些反感,但不好反駁,只好又問:“你認為打張大下巴有把握嗎?”
這個張大下巴就是張須陀。他同翟讓的幾次交鋒,都擊敗了翟讓,翟讓只有逃跑的份兒。所以翟讓既怕他,也恨他。張須陀還曾揚言:踏平瓦崗,生啖賊肉。
茂公說:“有把握。第一,瓦崗全軍對張恨之入骨,這就是士氣。第二,張須陀圍剿幾路起義軍都取得了勝利,又受到皇上的封賞,正在得意驕縱之時。第三,我已安排好戰地,引他出滎陽城到大海寺,我們出其不意,定能獲勝。小勝不可取,要一舉消滅他!”
翟讓聽了茂公的話,雖然不予反駁,但仍是沒有信心。茂公說:“成則大長士氣,瓦崗軍威震朝野;敗則收軍而回,不會有大的損失。如果兄長為難,可以留守山寨。”
翟讓只好答應了。
為了取得首次主動出擊的勝利,徐茂公做了充分的準備。首先是暗暗探察了預定的主戰場——滎陽城東南五里的大海寺。滎陽城南有條大河,水深浪急,南岸是平川,北岸是高山峻嶺。大海寺建筑在北岸的高山坡上。
茂公謀算這次戰役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派一員猛將,把張須陀引出滎陽城;第二步,在大海寺密林中設伏;第三步,預防驍勇善戰的張須陀突圍,以精強之將,合力猛戰,消滅張須陀。
戰斗方案定好之后,就是派將。茂公把引張出城的任務交給程咬金,要他不帶一兵一卒,設法把張須陀引出來。伏擊的任務交給王伯當、王當仁和李密。其余眾將以單雄信為首,準備合戰突圍出來的張須陀。茂公本人坐守大海寺內,隨時準備處理臨時發生的情況。作戰如下棋一樣,形勢瞬息萬變,再周密的部署,也可能出現突變。
時間定在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茂公把時間定在這一天,也是有所考慮的。
這天早起,瓦崗軍早就開赴滎陽郊外,按部署準備妥當。
猛將程咬金騎一匹黑馬,手提一柄大板斧,飛快地來到滎陽城東門外。城門開著,但門前的吊橋卻沒有放下來。城門垛子上站著手持長矛的護兵。
程咬金拉住馬,望著城門上的護兵大喊:“告訴張大下巴,就說城外來了一個要命的祖宗,讓他出城受死!”接著朗聲大笑,連著又罵聲不絕。
此人來得異樣,又這樣破口大罵,護兵們報知守城官,守城官報告了張須陀。
這張須陀四十多歲,是鎮壓農民起義軍的劊子手(殘殺起義軍數千人),老百姓都暗暗叫他“張殺鍋”。因為鎮壓起義軍有功,連連得到隋煬帝重賞,由一個小小縣丞升到郡守,現在又升任滎陽通守,管轄十二個郡。聽了守城官稟報,他哈哈大笑說:“哪里來的瘋子?隨便派個人把他的狗頭揪下來,扔進護城河里喂魚算了!”
守城官回來,派了個守城兵出城,見了程咬金用刀就砍。程咬金問:“你是張大下巴嗎?肯定不是,不是我不動手!”
這個守城兵問他叫什么名字,程咬金說:“我姓不,叫不告訴。”
守城兵連連用刀劈來,程咬金生了氣,瞅準空隙猛砍一斧,砍掉守城兵一只胳膊。守城兵哭喊著跑進城里,程咬金也不追,還是大罵張大下巴。
張須陀接到報告,大怒,說:“待我看看去。”
主帥出城,不帶一兵一卒。程咬金見了,端詳了一會兒,果然下巴不小,滿臉絡腮胡子,手中使一口大刀,騎一匹青鬃馬,好不威風。不過程咬金膽大,仍大聲喊:“你爺爺斧子快,拿著殺人當切菜,今日正是中秋節,砍下你的下巴好痛快!”
張須陀大怒問:“你姓什么?叫什么?”
程咬金說:“我姓要,叫要你命!”
張須陀舉刀便剁,程咬金用斧子架住,說:“你一個人,爺爺不和你打。再說咧,你是個大官,出城來沒有兵將護衛多么寒酸啊!你敢把你的兵馬調出來,讓爺爺見識見識嗎?等爺爺殺了你,也好讓大伙兒做個見證!”
張須陀是一個勇夫,架不住程咬金激他,便回身喊了一聲:“全城兵將出列,看我如何收拾這個瘋子!”
張須陀令一下,頃刻間大隊人馬出城,分前后左右排開,真是刀槍映日月、劍戟似麻林。
程咬金一看已達到目的,便大喊一聲:“張須陀過來吧,小心下巴!”說著掄斧猛剁。張須陀用刀架住,躲開斧頭,還刀劈來。程咬金又連連猛劈三斧,這三斧一斧比一斧力猛,張須陀心想,果然不是無名之輩,須認真對付。誰知程咬金劈完三斧,撥馬便跑,高喊:“大下巴你小心著,爺爺用飛斧取你來了!”
張須陀一驚,向空中望望,哪里來的飛斧呀?于是他拍馬追了上來。城下的兵將怕主帥有閃失,也都跟著追下來。
程咬金邊跑邊回頭看,張須陀果然沿著河岸追來了。程咬金氣喘吁吁地還是罵個不停。
滎陽城離大海寺僅五里路,馬跑起來很快,一會兒張須陀的兵將就入了茂公的伏擊圈。只聽得一陣鑼聲,漫山遍野殺出黑壓壓的瓦崗軍。張須陀心知中計,不再追趕程咬金,扭頭便跑,恰好被王伯當等人截住。他廝殺一陣,寡不敵眾,就奮力突圍。
瓦崗軍兵將居高臨下猛撲過來,猶如猛虎下山,張須陀的兵將倉皇應戰,受到前堵后截中間壓,個個抱頭鼠竄,大部分跳下河,企圖鳧水逃走。誰知河水湍急,下水以后就被旋渦卷入河底。
張須陀闖出重圍,又被單雄信等人截住,輪番廝殺。張須陀累得渾身是汗,但見自己的兵將沒一個出來,便又回身沖入重圍。單雄信等人窮追不舍,使張須陀首尾難顧,慌忙間戰馬踩上石子,滑倒了。單雄信飛身上前,一連幾槊,把張須陀打成肉泥。
主帥身亡,兵將們哭爹叫娘,有的被殺死,有的被水淹死,有的做了俘虜。
半天時間,圍殲張須陀的戰斗宣告結束。徐茂公與李密帶著得勝的瓦崗軍回到了瓦崗山寨。
取得了勝利,全軍振奮,翟讓更是喜出望外。
正當瓦崗軍慶賀勝利的時候,瓦崗山寨又來了一個人。此人叫房彥藻,過去曾和李密一起參加過楊玄感謀反,失敗后隱姓埋名,躲在山中學道。
李密上瓦崗之后,聯絡說服其他反隋起義軍并入瓦崗軍時,二人不期而遇,并且商定了奪取瓦崗軍領導權的步驟。這是瓦崗軍誰也不知道的事情。
今天他來了,見了李密,裝作舊友重逢,痛哭失聲。翟讓與徐茂公等人自然是以禮相待,并且希望他留在瓦崗軍。房彥藻求之不得。
房彥藻在瓦崗軍中說:“李密將來一定能替代隋朝坐天下。”
人們問他:“你有什么根據?”
房彥藻說:“你們在山寨很少聽到外邊的消息,現在有一首民謠到處傳唱,這是天意呀!”
接著他唱民謠道:“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里。勿浪言,誰道許!”
大家問他這是什么意思?
房彥藻解釋說:“‘桃李子’,是說逃亡的人是李氏之子,皇與后都是君主。‘宛轉花園里’,指的是當今煬帝,在揚州游樂,不會回來了,將來死無葬身之地。‘勿浪言,誰道許’,說的是一個‘密’字。將來替代隋朝坐天下,不是李密是誰?”
在那個時候,人們很信天命。李密與房彥藻暗使陰謀,編此歌謠,正是利用了人們這種心理。
這個歌謠慢慢在瓦崗軍中傳開。翟讓聽到了之后,就偷偷問一個叫賈雄的人。這個人自稱善知陰陽,能掐會算。
賈雄也聽到了這個歌謠。翟讓問他是否可信?賈雄說:“我已經占了卜,果然不錯。將來李密必然是帝王之尊。凡是古今帝王在開創之初,都歷經磨難,大難不死,李密不正是這樣嗎?”
翟讓又問:“那他當初為什么還要來投靠我呢?”
賈雄笑笑說:“這也是天意呀!他的父親封號稱蒲山公,他也自稱蒲山公。蒲是一種水草,須知蒲得澤而生。你姓翟,和‘澤’諧音。他當時需要你呀。依我看,你長期為王,恐怕瓦崗寨不能成功,要是擁立此人為尊,將來定有希望。”
翟讓聽了賈雄的話,信以為真,自己悶悶不樂了許多天。
一日,茂公找到他問:“翟大哥,你這幾天郁郁寡歡,必有什么心事呀?”
翟讓說:“兄弟,你不問我,我也正要找你商量呢!”
茂公問是什么事?
翟讓說:“是天大的事。非你定奪,我不好下決心!”
于是,翟讓對茂公說起了自己的心事。他說:“所以,我有意將瓦崗軍的王位讓給李密。”
茂公聽了,問:“大哥,你真下了決心嗎?”
“真下了決心,只聽你一句話。”翟讓說。
其實,茂公早已聽見了這首歌謠,自己在心中苦苦思索了幾天,這才找翟讓問起。
茂公是不相信這首歌謠的。這顯然是人為的一個陰謀。雖然他并沒有想到是李密與房彥藻的合謀,以為這只是房彥藻為了迎合李密。但是茂公又想:瓦崗起義軍目前聲威大振,將來更是任重道遠。翟讓在初創瓦崗軍時,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但是他眼光短淺,很難擔當起以后的重任。而李密的確有謀有略有遠見,如果李密做了統領,對瓦崗軍的前途是有好
處的。
茂公從這個大局出發,思來想去,愿意翟讓讓位給李密。同時,他也看得出來,李密在瓦崗軍中威信越來越高。
翟讓連著叫茂公拿主意,茂公說:“既然大哥已經決斷,小弟認同就是。”
第二天,翟讓和茂公找到李密,直言相陳。李密聽了,又驚又喜,表面上推辭了一番。翟讓是個急性子,說:“好了,就說是茂公和我擁戴的,別人不敢說什么。為了瓦崗軍的大業,我情愿讓賢。”
于是翟讓召集各部首領講了這件事,推舉李密為主,尊李密為蒲山魏公。選了個黃道吉日,李密正式設壇場即位。下頒公文書信,稱行軍元帥府。下設三司、六衛。封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任命徐茂公為右武侯大將軍,行軍師職;任命單雄信為左武侯大將軍、王伯當為元帥左長史、房彥藻為元帥右長史、咬金為左驃騎將軍、王當仁為右驃騎將軍、祖君彥為記室。其余諸將也均有封號。
不久,李密以瓦崗寨地處偏僻,不足以適應發展需要為由,遷都洛口,并在城中張貼榜文,安撫百姓,招賢納士,廣集人才。不到半年,瓦崗軍壯大到十萬人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