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石頭記(上)
- 乾隆盛世的相聲王爺
- 赤腳的狐貍
- 3459字
- 2008-01-29 19:11:00
來時秋暮,到時春暮,歸去又還秋暮。豐樂樓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青山無數,白云無數,綠水又還無數。人生七十古來稀,算恁地光陰,能來得幾度!
———————————————————————————————————————————————————————————
別小看書生,即使他看上去像是連路都走不快的樣子,他很可能只是懶得走那么快,當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比如地震,火警或者搶劫,書生們會爆發出不亞于習武者的力量.甚至有可能做出一些違反生物學的事情.
當天夜里,弘晝起夜上茅房,正好碰上同樣起夜的馬福,弘晝問道:“福子,朝廷要開科舉?”
“是啊,您不知道?”
“不知道啊,你們怎么也不告訴我一聲。”
“告訴您?這事跟您有關系嗎?”馬福怎么也想不出來這考科舉和一位御弟親王有什么關系。
弘晝神秘的一笑道:“有關系,大大的有關系啊。”說完提著褲子回去了,留下馬福一個人在那發愣,一琢磨,這位爺怕是又要惹事了。
第二天天剛一放亮,弘晝和紀昀便揉著被酒精搞的陣痛的頭,強撐著起了床。洗漱完畢,兩人帶著紀昀準備的禮物,結伴走出店門,便去拜望那兩位官員,走到路上,兩人才想起這個時間過去,估計兩位大人還未下朝,于是一起在路邊找了家小店,邊吃早飯聊天邊消磨時間。誰知這兩人大概昨天晚上沒聊夠,這一吃飯聊天,竟然忘記了時間,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過了午飯的時候了。
二人忙丟下飯錢,向那兩名官員家趕去,兩位大人交情甚好,住家也是鄰居,到不用跑了,誰知道兩家的大人今天上朝后居然都還沒有回家,兩家的家人也等的很是著急。二人不禁奇怪起來,按理說卯時上朝,這都過了正午了,怎么也該回來了,就說二位大人都是作風不正吧,可也沒有青天白日的穿著朝服結伴出去鬼混的啊。
二人無奈,只得站在街口等待,過了一會功夫,這才看見兩位大人的轎子緩緩的抬了過來。兩位大人下轎后,紀昀趕忙上前遞上名帖,二人一看,笑道:“原來你就是那紀昀賢侄啊,我們都曾到過揚州,和你父親是老交情了,參加科舉是吧,好說,看你儀表堂堂的,恩,不錯,后生可畏啊,來來來,進來說話。陳兄,今天午飯你在我家吃了,讓家人回去說一聲就是了。”“行啊,老趙,那晚上我請客,一塊去。。。哈哈哈,算了不說了,別帶壞了孩子。”那陳姓大人答到。說罷眾人便一起進了趙府。
來到廳上,紀昀待兩位大人喝了口茶,隨口問道:“兩位大人,今日下朝為何如此之晚?”那陳大人道:“衡臣相公為了金川的事情在朝上和皇上聊起來了,皇上對金川的事情很是關注。一直到剛才,老相國的樣子看似餓的實在受不了了,皇上無奈,這才作罷。”紀昀一聽涉及朝廷軍事方略,也不再多問,這才將弘晝的事情講了出來。兩位大人都是讀書人,而且官職不高,平日里沒機會見弘晝,到是聽說過名滿汴京的艾老五,兩人一愣,這艾五文武雙全,北京的百姓哪個不知道,稍微考慮了一下,便道:“艾賢侄既然已經和紀賢侄結拜,那和我們也都是一家人了,不就是要補個名額嗎,此事雖然于法不合,但也不是什么大事,包在我們身上了。”
弘晝與紀昀對望一眼,大喜,忙過來致謝。誰知那陳大人居然露出一臉諂笑,開口道:“這是小事,我一事倒要相煩艾賢侄。”
弘晝不解,問道:“不知大人有何吩咐?晚輩在所不辭。”
旁邊趙大人道:“我知道他要說什么,他不說我也是要說的。現在滿城說書先生都在說你寫的那幾套書,我們天天去聽,奈何每次聽到精彩之處,他就不講了,真是急殺個人。御前侍衛有個脾氣火暴的軍官,上次為這事還當場掀了桌子。今日正好你在,你可要給我們好好說說這《智取威虎山》。哦,對,現在到了老楊上山了”
弘晝聽的一身冷汗,心說這江X同志真是厲害,自己隨便把她的樣板戲換個朝代背景,在這大清朝照樣大行其道啊,都導致暴力事件了。見推脫不過,就挑了些主要劇情講了講。正好趙家的飯菜上來了,便借故要帶著紀昀走人。陳趙二人每日聽《智取威虎山》聽的如癡如狂,自己都不知道杜撰過多少后面的情節了,今日正主在這兒,又怎肯放他離去。趙大人忙道:“二位賢侄莫走,咱們都是一家人,在老叔叔這里吃頓飯怕什么的,來來來,入席。啊,艾賢侄,咱們今日不講究“食不語”,你邊吃邊講。”
弘晝無奈,只得硬著頭皮講下去,這頓飯一直吃到天色將暗,兩位大人聽的心滿意足,這才放弘晝二人離開,到門口的時候還特意囑咐有空常來家玩,順便給他們說說故事,弘晝只得一臉苦笑的答應了。
走出府門,紀昀一把拽住弘晝,說道:“大哥你真是奇才啊,這么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想的出來,佩服啊佩服。晚上不忙的話,就給兄弟再往下說說吧,好不?”弘晝說了一下午,早已經是兩嘴發麻,也不和他多廢話,耷拉著腦袋算是默許了。
兩人正事已然辦妥,也就不著急回去了,見天色還不算太晚,便一同在街上閑逛起來。走著走著,弘晝忽然覺得身后一陣疾風吹到,趕忙一閃,只見一個尖嘴猴腮的小個子從自己身邊一閃而過,再向后看,大約十幾米處,一個相貌威嚴、儒生打扮的青年以不亞于那小個子的速度飛馳而至,拉風的胡須在下巴上飄蕩,嘴里還高聲喊道:“潑賊,你給我站住,我看你往哪里跑,前面的人攔住他!”一時間搞的大街上暴土揚灰,雞飛狗跳,一眾閑漢還在路邊給那書生加油助威。
弘晝一看,這是抓賊的了,難為人家這小伙子了,一個讀書人,長的還挺清秀,身體還真是不錯。不對,那不是曹爺嘛,他怎么改行抓賊了,得,咱好歹是個王爺,就不沖兄弟面子,也要給百姓們做點好事了,追吧。紀昀一看弘晝開追,忙也跟了過去。京城百姓最愛看熱鬧,又有不少人認出弘晝,見是艾五爺抓賊,立刻組織了數百人的助威隊伍,聲勢浩大的跟著跑了過去,到把那曹雪芹擠到了隊伍里面。
追著追著,追到了一家高大的染布作坊前,那賊看左邊有架梯子,趕忙上去三竄兩竄的就上了房頂,順手把梯子就抽了上來,轉身沖弘晝示威,弘晝大怒,撿起路邊石子扔向那賊,那賊見弘晝扔石子,只得左右躲閃,忽然發現房頂上不知道誰放了一口大缸,連忙跳進去,只露半個腦袋出來,對著弘晝怒目而視。弘晝見石子無效,正要想辦法上房,忽見曹雪芹從群眾隊伍中殺出一條血路,順手撿起街上一塊大石頭,雙臂用力,向那缸砸去,只聽得咣的一聲,大缸應聲而碎,在看里面那賊,被碎片割的遍體鱗傷,身上還壓著那塊大石頭。弘晝不禁倒吸一口涼氣,看不出來啊,這曹雪芹好力氣,好準頭。
正在這時,順天府的衙役們聽聞此事紛紛趕到,弘晝一見為首那人,正是當日挨打那鉤兒四,當下也不說破,由得他辦差。那鉤兒四正帶著一眾衙役喝酒,忽聽有賊人搶劫,忙帶人趕來,一見弘晝在這里,心里咯噔就是一下,他那天回去后打聽過,這艾五才是平安樓的老大,也就是五王爺,鉤兒四以為賊人是他拿住的,忙叫手下上房拿人,自己向弘晝走來。
剛到跟前,就看弘晝沖自己眨了眨眼,鉤兒四現在早學明白了,忙道:“原來是艾五爺出手拿賊,咱們兄弟這兒多謝了,回去定會稟報府尊大人。”弘晝向他一擺手,指著曹雪芹道:“人是那邊曹爺拿住的,要謝謝他吧。”鉤兒四聽了一愣,以為他開玩笑,隨意向曹雪芹瞟了一眼,覺得有點面熟,好象前幾日在哪見過,再仔細一看,心里又是“咯噔”一下,嚇的幾乎當場跪下,趕忙低著腰小跑過去,顫聲道:“我說曹爺,您老怎么在這兒啊?”
曹雪芹也不回答,看了他一眼,問道:“你就是那順天府的吧,賊人在這里了,把他身上那個書袋給我,那是我的,用不用我跟你回去錄個案?”鉤兒四看了弘晝一眼忙道:“不敢不敢,要是把您老帶回去,我們大人非扒了我的皮不可,這賊吃了豹子膽了,您老的東西都敢搶,看回去我怎么收拾他。”那老者道:“他搶我東西,有大清律法管他,該怎樣便怎樣,切不可亂用酷刑,我不過是個宗學的先生,又不是什么國家要員。”
鉤兒四點頭道:“曹爺您寬宏大量,小的遵命,曹爺要沒別的吩咐,小的就先把他押回去了。”曹雪芹點了點頭,鉤兒四這才帶著衙役們押走了那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那日事情過后,最好八卦的順天府衙役們紛紛猜測老曹的身份,為什么調戲婦女沒事,但從給了老曹一鞭子后就開始挨打呢,討論的結果是,曹爺和和親王爺沾親,甚至有說曹雪芹是弘晝小舅子的,于是,順天府的衙役們現在對曹雪芹加了一百二十個小心。曹爺本來對這些事情也不大在意,還覺得可能是順天府的人悔過自新了,到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