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大家聊的很盡興,劉猛、大伯幾個人都有些喝多了。
宋明也沒有讓他走,直接讓老媽收拾出來一個屋子給劉猛倆人住。
宋明則因為修煉的原因,這點酒對他來說不算什么,一個功法運轉,所有的酒都揮發了。
回到自己屋里,一個閃身進了葫蘆空間,默默坐在泉眼旁邊開始了修煉。
第二天早上六點,他準時從修煉中醒過來,一個閃身出現在了自己的屋子里。
院子里,已經傳來老爸老媽忙碌的聲音。
宋明走出屋子,這個時候劉猛二人竟然也醒了過來,正在院子里邊伸懶腰邊和宋自強夫婦聊天。
“老大怎么醒這么早啊?”
“我這都習慣了,不過昨天喝了那么多竟然不難受,還挺舒服,一覺睡到天亮。”劉猛感慨的說道。
宋明當然知道原因,畢竟院子里的蔬菜他一直在用靈泉水澆灌,食用對身體有益,長期食用更是能治百病。
早餐老媽準備是小米粥、小咸菜,拌了一個小涼菜,主食則是饅頭,他們這早餐晚餐習慣喝粥吃饅頭。
就這簡簡單單的早餐都讓劉猛二人直呼美味,這可把老媽高興壞了,畢竟有人夸自己的廚藝好嘛。
他們剛吃完早飯,王太利帶著幾輛大貨車,將大量的材料運到宋明家門口。
“宋老板,我來了!今天就開始搭建大棚,您看先從哪家開始?”
“這么早呀?吃過早飯了嗎?我給要搭建大棚的幾家人打電話,讓他們過來,我們商量一下!”
“我們已經用過早餐了,那我先讓人把材料卸下來。”
過了幾分鐘,大伯一家,二伯家,三伯家,大哥一家,宋偉一家人都過來了,畢竟這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大事。
經過短暫的商量,決定先從大伯家的地開始,宋明兄弟需要搭建得大棚最多,他們哥倆的大棚放在最后。
商定以后,王太利指揮著十多個工人運送著材料開往大伯地里,如火如荼地搭建起溫室大棚。
劉猛本來決定今天上午回鎮上向胡書記匯報情況的,正好碰到了宋明他們大棚的搭建,決定看過之后再回去。
在王太利的金錢攻勢下,工人們很給力,也很用心,效率十分之高,兩個小時不到,宋自國的大棚就搭建好了。
緊接著就是宋明兩個堂哥的大棚。
一個上午,竟然把三家的大棚搭建好了。
“真是太快了!”眾人連連感嘆。
快到中午的時候,劉猛二人離開了,不過和宋明約好會經常過來查看情況的。
王太利工人的技術很好,竟然只用了四天時間,就把溫室大棚給搭建好了。
宋明哥倆得大棚,遠遠望過去非常壯觀,大家現在內心逗非常得火熱。
在眾人中,王太利是得益最大的一個人,有了宋明他們幾個人的單子,利潤不低于十五萬。
而且他也從宋明的口中得知,他們得目標不止現在得這個規模,他們想要鼓動整個村民都搞大棚種植。
這是他的機會,他一定要提供好的服務,占領這個市場,那他將會獲得更大的利潤。
他是很有自信,只要等宋明他們幾個人的大棚發揮到作用,等村民手頭開始寬裕起來,大棚搭建會成為偏梁寺的一道風景線。
因此,收到宋明幾個人的尾款后,他也沒有離開,而是留在這里,他要和這里得村民打好關系,反正回去也沒有業務。
大棚建好的時候,他們鎮的胡書記和劉猛都過來參觀,看過之后,都說好。
偏梁寺的這次行動對整個淑鎮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嘗試。
胡書記和劉猛來的時候,經過了他們村修的路,對于這種不等不靠自己干事的行為十分贊賞。
“小明,這些大棚都要種草莓嗎?”劉猛詢問道。
畢竟他們的種植的草莓已經接受過市場的檢驗,銷路沒有問題。
宋明都還沒開口,李亮就迫不及待的說道:“老弟,先都種草莓,產期比較短,利潤也高。”
聽手下說宋明他們的大棚搭建好了,這不就迫不及待的趕了過來。
他當然希望這些大棚都種上草莓,即便這幾十畝地全部都是草莓,以H國的大市場,也注定是供不應求的。
更重要的是,草莓已經試過水,在海外打開了市場,利潤高。他不可能放過這種水果的出口,轉向另一種還不知道前途的水果出口。
不過,宋明有自己的打算,搖頭道:“其他人都種草莓,我這四十畝大棚,一半種草莓,四分之一種車厘子,剩下的種西瓜。”
劉猛聽了點點頭,沒有說什么,李亮有些著急,胡書記則有些疑惑。
明明草莓很賺錢呀,為什么要種西瓜和車厘子呢?
種車子里他可以理解,畢竟這種水果的價格確實貴,尤其在過年上市的時候,貴到你懷疑人生。
西瓜不是很便宜嗎?
胡書記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車厘子的價格想必大家清楚它的價格,但是西瓜我種的也不是普通品種呀。”
“哦?難道你種的是黑皮西瓜嗎?但是這種瓜可不好種植。”李亮疑惑道。
“試試吧,也許能成功呢!”宋明淡淡的說道。
大家見宋明不愿意多說什么,也就不在追問,反正他們村子其他人種植的都是草莓。
宋明愿意嘗試新的品種,那就試試吧,萬一成功了呢,又開拓了一種新的盈利點。
很快,胡書記和劉猛就離開了,畢竟鎮上得事情不少,他們商定風大棚草莓成熟了他們外過來。
還告訴小明,有什么事可以隨時找他們,畢竟在村里做事有時難度則挺大的。
而李亮則在走的時候,反復告訴宋明趕緊預定草莓苗,還種牛奶草莓和紅袖添香,他已經和自己那個朋友打好招呼了。
先不用給錢,等草莓豐收了,有收益了再還錢。
這個消息對其他人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畢竟前面還發愁買草莓苗的錢呢。
現在好了,李老板替他們想到了。
這一下子讓這些村民喜歡上了李亮。
下午的時候,宋明家今天來了客人,是自己舅舅那邊的兩個舅媽。
因為地太多了,所以宋明就想著雇上兩個人,一個月開出三千工資。
老媽覺得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推薦了自己兩個弟弟的媳婦。
他們現在生活也不容易,孩子都還在上學,正是花錢的時候。
接到宋明老媽得電話,她們非常心動。留在家里,也就是做點家務。出來做事的話,賺得比自己老公還要多。
征得家里人的同意,她們快速將家里一些比較要緊的活幫忙做完,就趕來宋明家里。
舅舅家和自己家也不遠,騎電動車也就十來分鐘。
兩個舅媽他們覺得既能來上班,又不耽誤事,還是在自家人那里上班,多好的工作。
舅舅家也收到消息,宋明現在發了財,以后大把前途。
當初,宋明老媽回娘家借錢給侄子上大學,他們也幫了點忙,不由暗自僥幸。
“小明出息了,搭建了這么多大棚。”大舅媽笑到。
二舅媽不怎么擅長說話交際,別人說什么,她就是聽,然后很給面子微笑。
“兩個舅媽,別客氣!大你們就安心在這上班,以后大棚里的工作還得靠你們呢。”宋明趕緊說道。
“這算啥?都干了一輩子了,其他事不好說,干點農活不算什么。”大舅媽說道。
她見宋明老媽端著熱茶送過來,連忙雙手接過:“姐姐,不用這么客氣的。小明,你現在是有出息了。我們家那些家伙,一個個都不爭氣,讓他們讀書,就跟逼他們喝農藥一樣。”
他們家的孩子實在讓人無奈,沒有一個愿意學習的,都想著早早輟學出去打工呢。
“客氣啥!小明得大棚以后還得靠你們呢。孩子們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就跟著他表哥種大棚,不少賺錢。”宋明老媽說道。
而宋明看到兩個舅媽的到來,也算松了口氣。畢竟現在地有點多,自己一個人有些吃力。
兩個舅媽得到來,自己也能解放出來了,畢竟都是自己人,用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