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愛上學習——學習能改變你的命運(1)

想干出一番事業,想得到更多更好的物質生活,想體現更深更遠的人生價值……想做的想要的有很多。但是,你干事業的資本在哪里?你準備好了嗎?

其實,資本就是你自己,現在開始,無論之前你是怎么樣的狀態,在現在,下定決心,力求上游。不浪費每一時,每一刻,讓自己心甘情愿地愛上學習,加緊學習,那么你未來的收獲將是充實而有用的。

學習是人生獲益最大的投資

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學而知之、學而能之。如果愛因斯坦出生時,就把他扔給狼群,可能會成為“狼人”;如果拿破侖出生時,就把他扔給熊群,可能會成為“熊人”。可以斷言,沒有哪一個人的才能,不是靠學習造就的。

偶然的機遇不足恃,到手的財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能。才能從何而來?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給出了答案:非才無以為貴,非學無以廣才。

面對本領恐慌,怎么辦?唯一的出路在于學習。但在今天這知識爆炸、知識共享、即時通訊、即時查詢的時代中,學習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習。

在古代,武林高手們常常為了一本書大打出手,爭得頭破血流,在今人看來很難理解。為一本書,何至于此?這恰恰說明了古代與今天的本質區別:以前是知識壟斷時代,今天是知識共享時代。“當今世界我們每個人都可獲得人類所有的知識、智慧和美的遺產。這樣的時代在人類歷史中是首次出現。”

假如有人問你:“林肯是哪一年死的?”如果你答不上來。但這并不能證明你不是一個人才。你可以對他說:“過一會兒告訴你”,在這一會兒當中你就可以從網上或者電子出版物上很快地查找出來。

那么新時代的學習應該是怎樣的呢?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對次要的東西舍不得、丟不掉、放不開,在主要方面就難有收獲。尼采說:“我對有的知識永遠不想知道——智慧給認識也劃清了界限。”有所不知,才能有所知;有所不學,才能有所學。不僅要有所學,有所不學,還要有所深學,有所淺學。

既要因材——根據自身資質而學;又要因志——根據自身志向而學。每一個人的資質不同,志向不同,需要就相應不同,所學內容理應不同。

學習,是一項最重要的投資,一項伴隨終身最劃算、最有效、最安全的投資。任何一項投資都比不上這項投資。富蘭克林說:“花錢求學問,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如果有誰把所有的錢都倒進了腦袋中,那就絕對沒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古人尚且懂得學習“是一本萬利的投資”,尚且懂得“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我們難道還不如古人?

終身學習是一種現實狀態

管理學者派瑞曼在1984年談到:“到下世紀初,美國將有3/4的工作是創造和處理知識。知識工作者將意識到:持續不斷地學習不僅是獲得工作的先決條件,而且是一種主要的工作方式。”對于很多行業來說,這已經成為事實。

由于知識更新加快,知識老化趨勢加劇,每個人都需要終身學習。像過去那樣,一個從大學里出來的學生一輩子而不用再走進教室的情形已經成為歷史。“活到老,學到老”已不再是少數人自勉的警句,而是一種現實狀態。

要想成為終身學習者,必須強調愛上學習、快樂學習和主動學習,只有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才是持久的:

每天早晨醒來,非洲草原上的雄獅就知道必須拼命奔跑——它必須比跑得最慢的斑馬快才能捕捉到獵物;

每天早晨醒來,非洲草原上的斑馬就知道必須拼命奔跑——它只有比跑得最慢的同伴快才能生存下來。

生物進化系統顯示了一種被稱為“紅后效應”的現象:你必須竭力奔跑才能保住同一位置。

“紅后效應”在自然界中的表現方式是:捕獵動物的速度變得更快,它的獵物則設法取得更好的偽裝,然后捕獵的動物發展了更敏銳的嗅覺,獵物則開始爬樹,如此循環不止。“紅后效應”在人類世界同樣適用。因此,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獲勝,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好。Intel公司總裁葛洛夫也指出:今天的人類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因應這種變化,每個人和組織都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學習,更高的效率學習。

當今時代,我們都有能力取得成功,但大多數人只使用了頭腦的一部分,因此個人的能力也只發揮出一小部分。我們只有學會更快更有效地學習,才能百事興旺,而會學習將是我們終身受用的資本!

愛上學習

這個世界瞬息萬變,其中對社會生活起重大指導作用的知識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需要認識這種變化,適應這種變化。

1.知識的商品化。

知識已經不僅僅是只能告訴我們一些理論和道理的那種簡單的學問了。它已經成了特殊的商品,已經有了同貨幣一樣的支付和投資的功能,它已經成為物質的一種,而且是一種最耀眼、最搶手的物質。

2.知識的資本化。

做生意賺錢需要資本,在人們陳舊的概念中,這個資本就是金錢。但在現代社會,做生意的資本已不完全是金錢,而是又加上了知識,甚至知識變得比金錢更重要。

3.知識的生活化。

關于知識的定義,對于一般人來說,現在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探索世界,研究社會的問題了,而是具備什么實用知識的問題。在傳統的觀念中,我們只把書本上的文史哲和數理化當作知識,而把一些社會的和生存的實用知識排擠在知識的門外。而現代生存的需要,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參與一些實際的生存行為——賺錢謀生。我們忽然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竟那么多,于是這些不懂的東西就成了急需了解的知識,因為它們是我們的困惑。

——知識不就是對困惑的解答嗎?

有關社會的生存的知識能進入知識殿堂,這并不是我們有意識地對它們進行“拔高”,而是生存的壓力造成的一種嶄新的知識進化的景象。我們為此而喜悅還是憂愁,這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接受。

4.知識的現代化(這里指的就是高科技化)。

在漁獵時代,人類知識主要是對獵人、弓箭、獵物和人類狩獵行為的描述。

在農業時代,人類知識主要是對農民、耕畜、土地和人類農耕行為的描述。

在工業時代,人類知識主要是對工人、機器、產品和人類工業制造行為的描述。

而在高科技現代化時代呢?人類知識主要是對知識職員、高科技設施、高科技產品和人類開發高科技行為的描述。

那么,同以往的時代一樣,在這個嶄新的時代里,我們經常遇到、經常談到、經常討論、經常運用的知識,都會和高科技及商品經濟掛上關系。所以,我們熟悉的那種知識體系便發生了傾斜和變化,我們看到高科技和商業化的語言充斥了新的知識體系。所以,不管過去我們的文化基礎如何,現在,我們都站在一條新知識的起跑線上。如果我們不重新學習,我們將成為現代社會的文盲。不要一提到文盲,我們就嘲笑那些沒上過學或識字不多的人。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應當改變這種觀念,我們都應當具有知識匱乏的緊迫感。

過去掌握知識是為了擺脫體力勞動,現在掌握知識是為了更有效益地勞動;過去掌握知識是為了進行腦力勞動,今天掌握知識主要是為了生存;過去掌握知識是為了做精神貴族,今天掌握知識更多的是為了追求事業更大的成功。

沒有人是為貧困而學習知識的,知識是解答困惑的導師,知識是改變人生的利器。

適應知識變化的學習不是靠學校學習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具備終身學習,會學習的能力才能勝任的。因此,只有那些愛學習、會學習和具備學習力的人,才能脫穎而出,成為各行業的精英。

愷撒領軍出征,每每獲勝必以酒肉金銀犒賞三軍。隨行的親兵仗著酒膽,問愷撒:“這些年來,我跟著您征戰沙場,出生入死,歷經戰役無數。同期入伍的兄弟,做官的做官,做將的做將,為什么直到現在我還是小兵一個呢?”

愷撒指著身邊一頭驢,說:“這些年來,這頭驢也跟著我征戰沙場,出生入死,歷經戰役無數。為什么直到現在它還是一頭驢呢?”

好多人在入行幾年后都會問同樣的問題,為什么忙來忙去總感覺自己還在原地踏步?為什么那些原來并不出色的家伙卻能春風得意?還要多久我才能揚眉吐氣呢?究竟在哪里才能遇上真正的伯樂啊?愷撒在兩千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問題不是你做了多久,而是你有沒有在進步!終身要學習,每日有進步——這就是對成功者的要求。

愛上學習,學會學習,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吧,這是數字化時代給人們一個發揮創造力和提升智慧能力的機會。信息技術正在不停地改造著我們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改變著人類傳統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學習、研究,才能不斷了解、掌握廣博的知識,改變自身的觀念結構,思維方式,提高自身的智商、智能、智慧,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才能發現和抓住機遇來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和實現自己。

學習創造利潤

許多學者認為: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于是,企業與公司里的上班族已成為學習市場上成長最快的人群。1992年,美國企業員工中僅接受企業正式撥款學習的人數就增加了400萬,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5小時學習課程,因此美國企業員工的總學習時間增加到1.26億小時,相當于25萬名全日制大學生的學習時間。換句話說,大約要建好幾十所和哈佛大學規模相當的新大學,才能滿足企業員工的學習需要。

目前,美國已有26家知名企業成立了自己的大學,學習的效益也日趨明顯。在摩托羅拉,每花一美元投資在學習上,就可以連續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產力。

一個人愈能儲蓄就愈易致富,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財富的表現形式都是不同的。在農業社會和后農業社會,財富的源泉是土地。而隨著蒸汽機的發明,財富的源泉轉為勞動力。到了19世紀末,隨著鐵路、電話和電報等的出現,財富越來越以資本的形式出現。而在如今的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的財富和資本就是知識。

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富儲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學校里獲取的教育僅僅是一個開端,其價值主要在于訓練思維并使其適應以后的學習和應用。一般說來,別人傳授給我們的知識遠不如通過自己的努力所得的知識深刻久遠。靠自己刻苦得來的知識將成為一筆完全屬于自己的財富。它更為活潑生動,持久不衰,永駐心田。而這恰恰是僅靠被動接受別人的教誨所無法企及的。這種自學方式不僅需要才能,更能培養才能。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有助于探求其他問題的答案;而這樣,知識也就轉化成為才能。無需設備,無需書本,無需老師,也無需按部就班地學習,自己積極的努力就是唯一的關鍵所在。

許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很聰明,就考了他很多問題,比如:光的速度是多少?美國鐵路有多長?愛因斯坦卻回答說:“這些我都不知道。”看到人們驚愕的樣子,他微笑著說:“這些只要翻書一查,不就全知道了嗎?”正是這種獲取知識的能力,仿佛是一個人在選擇適當的工具以從事知識開拓,以利于今后的人生。

要記住,知識和技能才是唯一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對于這一點,猶太人體會可謂是最深刻的,因為這是由血與火鍛造成的經驗。

公元70年,猶太人悲慘地失去了國家,從此流落他鄉,過著漂泊動蕩的生活,他們深感自己是“沒有祖國的人”,一切財產隨時都有被奪走的危險,只有知識和技能是可以攜帶的。有這樣一個傳說,猶太人在父親和老師一起被海盜抓走時,如果所有的金錢只能贖回其中一個,那么他就會先把老師救出來。猶太人世代相傳的箴言就是: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段妙語:“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剝光。一個子兒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這時只要有一支商隊經過,那我又會成為億萬富翁。”他為什么如此自信,因為他擁有知識與能力這種無盡的財富,同時他也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知識這種東西,無論你學了多少,它都將在你的腦中累積,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永遠也不會消失。所以,盡可能多的擁有它吧,你的命運也就掌握到了自己手中。

有一天,福特公司里一臺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工程師維修了3個月絲毫不見起色,只得請來權威斯坦因梅茨。這位權威人士只在電機的某個部位畫了一條線就使電機正常運行了。有人嫉忌妒地說斯坦因梅茨向公司要一萬美元,他是勒索。于是斯坦因梅茨在付款單上寫道:畫一條線——一美元,知道畫在哪兒——9999美元。

多么巧妙的回答!我們每個人都會畫線,然而并不是都知道該畫在什么地方,這正顯示了知識的價值。

成功始于學習

與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倒不如說“學習是成功之母”。不好好學習,失敗可以成為失敗之母,成功也可以成為失敗之母。只有學習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永恒的成功之母。

獨裁者問雇傭軍中的少校:“說出你最喜歡的武器,我都能給你弄來。”

少校回答:“才智!”

的確,“才智”是所有武器中最厲害的武器,但“才智”是買不到的,要獲得“才智”,唯有通過學習。

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別人比你更有能力、更成功,只是因為別人比你更愛學習,更會學習。

我國臺灣地區,有一個著名的企業家陳茂榜,他的講演經常折服所有的聽眾。尤其是他記數字的本事超人一等,舉凡世界各國的面積、人口、國民所得貿易額等,他都如數家珍。

事實上,陳茂榜的學歷只有小學畢業,但他卻榮獲了美國圣諾望大學頒發的名譽商學博士學位。

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人,能夠榮獲名譽博士學位,主要憑持他的實力,這個實力就是一輩子堅持每天晚上不間斷的自修。陳茂榜15歲輟學到一家書店當店員,他每天從早到晚工作12個小時。但是下班以后,讀書就成了他的享受,書店變成了他的書房,或坐或臥,任他遨游。

日子一久,他養成了每晚至少讀2小時書的習慣。他在書店工作了8年,也讀了8年書。

陳茂榜說:“學歷固然有用,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實學。”

記住這樣一句話吧: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

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通過學習才開始走向成功的。終生學習,才會終生進步。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的知識不進步,就會后退,知識就像機器也會折舊,特別是像電腦方面的知識,數年不進步,就會面臨淘汰。一個人要成長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歡學習,善于學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广西| 开鲁县| 苏州市| 盐源县| 淅川县| 绿春县| 万荣县| 榆林市| 吕梁市| 南宁市| 玉山县| 开封市| 团风县| 八宿县| 明星| 临沭县| 云林县| 康平县| 南昌县| 延庆县| 清流县| 红原县| 西林县| 台东县| 来凤县| 吴江市| 堆龙德庆县| 西和县| 宝坻区| 宁都县| 富锦市| 宁阳县| 资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塔城市| 贵德县| 开江县| 龙井市| 灵山县| 太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