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はじめに

我是一個“雜志依賴癥”患者,但凡搭乘地鐵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就非得買本雜志不可。

男性雜志與女性雜志的區別顯而易見,不過兩種我都經常看。有一次,一個朋友見我拿著本女性雜志而指責我,她看到那本雜志就像看到了什么見不得人的東西似的,然后嘆著氣說:“這種雜志,你還特意自己買來看哦?”

“嗯?怎么了?車上看啊。”

她聽聞差點沒暈倒,大叫道:“你就不難為情嗎?”照她的意思,女性雜志就是“去美容院打發時間,隨便翻翻就好的”。該吃驚的是我吧,女性雜志里也有一些可讀性較強的連載。

那些女性雜志的重頭戲是與“結婚”有關的特輯,甚至還有月刊直接取名《婚禮雜志》,這些都不足為奇。

常年閱讀女性雜志讓我深深感到,把結婚當作人生夢想這種觀念已經巧妙地植入人們的意識當中。著名設計師的時裝秀總會以婚紗展示作為壓軸。在人生的諸多重大儀式中,婚禮也是除葬禮以外為數不多的自己能擔任主角的場合。雖然只有兩個字(“婚禮”),但其中卻飽含著深刻的意義與無法計量的情感。

藝人們的婚約、結婚時幸福美滿的婚禮場面,以及新人噙著淚水在閃光燈前展示的左手無名指上那枚鉆石婚戒……在婚禮引得人們產生幻想的同時,一種成就感——從此我們擁有了通往幸福的護照——也在通過雜志上的照片傳遞給讀者。

牽了手的新人心中一定充滿喜悅,我不認為那都是假的。但“進入家庭”這一說法只用在女性身上,絕不用于男性,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

“你結婚了是吧,恭喜哦。”

“是啊,謝謝。”

“那現在你不用上班了咯?”

在這樣的對話中,被問的那個一定不是男性。當然,看到或聽到的人,也會認為回答者一定是女性。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公司的一位同事結婚,不久他妻子就懷孕了。他妻子是公務員,業務能力很強,業績也非常好,所以收入相當可觀。我想當然地以為,我同事可以為了照顧孩子先停職或接受外聘,而他的妻子繼續工作。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極為另類。

“那么,之后有段時間要見不到你了。”

“嗯?為什么?”

“你妻子不是懷孕了嗎?”

“是啊,找托兒所真讓人頭痛。”

“以后接送小孩也許要用到車了。”

“可是我沒有駕照,還好她有。”

講到這兒我才發現原來是起了誤會。

“啊?是你妻子把工作給辭了?”

“當然啦,不過得熬上一段日子了。”

后來我建議他工資少可以先停下,讓妻子來養家較為妥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話傷了我同事的自尊,我們之后的關系變得很僵。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承認情況大有改觀。不過,“婚姻是對幸福的承諾,與所愛的人結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根深蒂固的想法并沒有太多改變,反而更深入人心了。

這也可以被稱作浪漫主義愛情觀,堅信同時擁有“愛”、“性”和“婚姻”的女性才是人生大贏家,而這種觀念在女性身上得到了更為深刻的驗證。對男性而言,他們會希望自己的配偶把這種觀念視為信仰,但自己絕對不會將其視為行為準則。

女性是從心底里相信“愛”、“性”和“婚姻”三者合一的理論,她們大多把丈夫的工作放在首位,再將自己的人生托付給丈夫。一旦進入家庭,便會拋開工作,把大量的精力投入育兒。要不是把這種經過美化、合理化的觀念視為信仰,恐怕是難以做到的。

過去,這類女性的一生被比作“女人三界無家”。只是現在的情況與過去相比又有什么區別呢?

只把一個男人的愛情視為最終信賴的依據很危險,而這種危險行為就是結婚。

當美夢破滅時要怎么辦?

如果是在美國,人們可能會離婚。沒有愛情就分開,這樣簡單的男女間的愛情幻想,可以通過法律來維系。

可在日本呢?年過四十,好,就算是三十五歲的歐巴桑歐巴桑:日語“大嫂”“阿姨”的漢語音譯,原是中性詞,后來用于稱呼女性時往往帶有貶義。——編者注(如無特殊說明,書中腳注均為編者注)離婚后,又找到一份工作……事情變得沒有那么簡單。

另外,如果把妻子的位子比作寶座,你坐在上面時是看不見的,只有離開才會發現寶座外面籠罩著一張巨大的安全網,那里是有安全防護的。預料到這一點的人,就會對離開寶座產生恐懼。

據實分析是我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重大判斷要素之一。例如,如果丈夫背叛妻子的信任,妻子只是十分厭惡丈夫,這時,我們就不能直接給出這樣的建議——你們離婚吧。對于不想分手的女性,我們的工作是找到一個能盡量避免分手的方法。

這本書不是在講刻板的理論知識,而是著眼于現實,從實際情況出發。如果現實無法改變,我們就得試著思考如何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我知道離婚有時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但實際上很多女性無法做到這一點。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只有離婚一條路。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現實也并非只能選擇放棄。有沒有其他方式,既不會把自己的不幸——這種事誰都經歷過吧——當作勛章,也不會從此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將其作為對自己的補償,更不會對丈夫進行報復呢?這便是本書想要探尋的方向。

我想,接下來大家要讀到的內容可能并不輕松。通常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總會將憤怒的情緒轉化成能量,這本書當然也不例外。“簡直了,竟有這種事?”類似這樣的憤怒表達在書中隨處可見。

為什么現在一定要把夫妻兩個人的事當作一個問題來看待?答案很簡單——因為會給孩子帶來困擾。我完全不想剝奪男女之間的小情小愛,但你們有為人父母的責任,因為孩子的成長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在日常咨詢的過程中,我遇到過太多的人是目睹著父母的愛恨情仇長大的。

在詢問父母是怎樣的父母之前,我會先問他們的夫妻關系是怎樣的,因為這會首先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這就是我想要正面解決夫妻問題的原因所在。

在本書中反復出現的浪漫主義愛情觀念和人們對婚姻的幻想,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隨著經濟的不景氣變得越來越強,甚至有蔓延的趨勢。正因為面對這樣的現狀,我認為,我們——尤其是女性——更應該了解婚姻的真相、婚姻制度以及婚姻的危險性。因為在婚姻中受到嚴重傷害的往往是女性。希望那些覺得“現在還算幸福”的人也能閱讀本書,就當替未來買了份“保險”。只有認識到危險性,才能安全駕駛。

我希望大家可以稍微停下來想一想什么是“正常”,什么是正常的家庭、正常的幸福。因為一個存在家暴或酒精依賴問題的家庭是異常的,而不是特殊的。當我們把“健康”與“病態”,“正常”和“異常”分割開,所有的歧視、支配、欺凌和敵視便會隨之發生。

我從心理咨詢的經驗中得到的真實體會是:正常家庭與家暴家庭或虐待家庭其實是緊密連接的。“軌道是一路連著的。”沿著這條軌道,正常家庭也會走向家暴家庭或虐待家庭,沒有哪里是被隔開或切斷的,它們是連續的。

如果本書能將這種連續性多少傳達給讀者一些,就能在被割裂的“健康”與“病態”、“正常”與“異常”之間打開通路。我認為,這條通路不但能連接兩端,還能為纏繞在夫妻或親子間的問題找到突破口。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各位男同胞也能閱讀本書,因為這也是一本了解女性的最佳指南。如果閱讀本書能夠讓差異巨大的兩性彼此拉近距離,那也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

我對“心靈時代”這一說法是抵觸的。一旦講出“我的內心”,責任就會落到自己身上。但這很奇怪。人自打出生后,很多事情不是自己的責任。生而為女人不是自己的過錯。

更糟糕的是,現代女性還要被細分成不同階層。女性學歷越低、收入越低,結婚年齡就越小。她們意識到一個人難以生活時,就會選擇結婚。但同時,日本晚婚現象日趨嚴重,擁有一定學歷的女性,選擇不結婚的越來越多。這可能是因為對她們來說,婚姻不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任何好處吧。

藝人們穿著美麗的婚紗舉行豪華婚宴的場面,會通過媒體傳播給大眾。甚至還有專門以結婚為主題的雜志。有關婚禮或珠寶店的夢幻般的電視廣告,也始終吸引著年輕女性。

一邊是對結婚幻想的重度泛濫,另一邊是晚婚現象的日趨嚴重。這樣的兩極分化究竟意味著什么?

結婚的目的是什么?人們如今能夠提出這樣一個簡單問題,我認為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

2003年7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温泉县| 麻城市| 民乐县| 泾川县| 鄱阳县| 泗阳县| 琼中| 信宜市| 长寿区| 凌云县| 赣州市| 敦煌市| 绩溪县| 绥宁县| 滦南县| 凤山县| 深州市| 宁德市| 和静县| 黎城县| 阳谷县| 临江市| 自治县| 武强县| 宁安市| 汨罗市| 利川市| 天门市| 清丰县| 常德市| 芜湖县| 城口县| 河津市| 高安市| 资兴市| 永修县| 华池县| 犍为县| 浦北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