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答案
- 這個蛇妖不對勁
- 不想當觀眾
- 2427字
- 2023-03-16 12:10:00
澹臺憐眼角有笑意,越發的對徐彧滿意。
自己的女兒什么樣她再清楚不過了,將徐彧帶在身邊修行,正好能磨礪磨礪她跳脫的性子。
“你師弟想看青欞山的道論典藏,觀禮之后你就帶他去吧。”澹臺憐應允了。
澹臺想蓉笑嘻嘻道:“觀禮沒什么意思,我這就帶小師弟去。”
說完,拉住徐彧的小手,搖搖晃晃的跑開了。澹臺憐沒有阻止,澹臺想蓉脾氣驕縱,說是舟載宗的弟子寵出來的,那么在青欞山絕對是縱容出來的。
太章圣地傳承是兵事之道,門中弟子多為男子,對澹臺想蓉的放縱簡直無法無天。任由她帶著徐彧游逛青欞山,不用擔心出事。
看著兩只白嫩的小手,悠悠蕩蕩的遠去,林辰的內心復雜。
這么快手都拉上了,我拿你當兄弟,你圖謀大嫂?
有求于人的徐彧,只能由著澹臺想蓉拉著他的手,蹦蹦跳跳逛完大半個青欞山。
進入藏書的樓閣之后,在看守弟子的熱情招呼聲中,簡單的做了登記,他便不再理會小丫頭,催動大智圓鏡一目一頁,要盡快的將青欞山的典藏看完。
聽著嘩啦啦的翻書聲,幾息就是一本書,澹臺想蓉瞪大了眼睛。
這真的是在看書?如果不是修行之人,普通人翻書都未必能翻得這么快。
不過看徐彧認真的模樣,安靜的站在書架前,她覺得他不是在鬧著玩。
難道他的天賦是看書特別快?她覺得很有可能,不然天底下哪有人會喜歡看書。
本來她刻意帶著徐彧離開澹臺憐的視線,就是為了刺探情報,現在她都有些不忍心打擾了。很快徐彧就翻完了一個書架,朝著下一個書架走去,不休不憩看書完全不要命的架勢,徹底打破了她的認知。
世上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非人。
大家都是小孩子,不應該喜歡玩玩鬧鬧嗎,你這樣子不是顯得我很呆?
轉眼半天時間過去了,澹臺想蓉干脆自己玩去了,很快就忘了徐彧還在看書這回事。好不容易離開母親的管束,回到青欞山不瘋玩怎么行。
觀禮的時間并不長,澹臺憐和自己的道侶,也就是山主沈巖,商議完正事,囑咐一聲徐彧的事情,留下女兒陪陪父親就帶著弟子返回宗門去了。
就算沒有女兒陪著,青欞山山主也沒有在意徐彧。兩派是千年的姻親宗門,就憑徐彧是舟載宗弟子的身份,在青欞山也不會被為難。
就連看守藏書樓閣大門的弟子,都忘記了徐彧的存在。
怎么會有人一整天都在看書,應該是和小師妹離開了。
夜幕降臨,整個世界似乎都忘記了什么,此時,一個眉清目秀的孩子還在聚精會神的觀閱書籍。
直到一個月后,澹臺憐駕馭一道虹光落在青欞山,神色頗為焦急。
事情大概的經過比較曲折。
一月過去,澹臺想蓉被青欞山的弟子護送返回舟載宗,徐彧不見了!
面對母親的問話,她奇怪的反問道:“小師弟不是在觀禮后就回宗門了嗎?”
如果他還在青欞山,人生地不熟怎么會不來找她這位師姐,畢竟起居事宜需要安排。
澹臺憐傳訊青欞山,山主詢問弟子,沒有在青欞山發現徐彧,山主回復:難道不是和女兒回舟載宗了嗎?
傳問林辰,小胖子幽怨道:“他不是和想蓉師姐在一起嗎?”
得知并不是這樣,而是徐彧不見了,林辰忍不住的欣喜。見到他神色不對勁,澹臺憐奇怪的看著他。
一同拜入山門的好朋友不見了,你為什么那么開心?
最后是澹臺想蓉說了一個不可能的猜測:“他不會還在青欞山的藏書樓閣里看書吧?”
修士吐納精氣能夠辟谷,但至少也要第二大境才能做到,也不可能一個月不進食。徐彧如果還在青欞山觀閱道論典籍,進食起居需要解決,青欞山的弟子不可能沒有見過他。
另外,修行進入忘我后不知時日很正常,可觀閱枯燥的道論,一個月?
當澹臺憐在藏書樓的三層看見徐彧時,他依舊在聚精會神的翻書,她的內心和澹臺想蓉的想法是一樣的。
真有這樣的人?
看他的架勢是從一樓翻閱所有典籍,一路看到三樓,準備要把三樓的所有典籍翻遍。
以前是因為澹臺想蓉驕縱,讓她很是頭疼。現在她作為長輩,因為孩子太喜歡看書學習感到頭疼,她自己都覺得無法理解自己的心情。
她知道之前是錯怪徐彧了,以為他拜入宗門一月有余不思進取不知修行勤勉,現在想來一直都在看書?而徐彧被誤會了,也沒有解釋什么。
如此一想,澹臺憐疑惑難解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柔和。隨便掃了一眼,發現他真的是在看道論之說,也明白為什么青欞山的弟子沒有見到他。
道論之說過于枯燥,年輕弟子一般情況下不會來專門看道論,遇到疑惑直接問師長就是。
大智圓鏡感知到有熟悉的氣機靠近,徐彧轉身看過去,然后躬身行禮。
看見他謙遜的模樣,本想責怪的話又被澹臺憐咽了下去,柔聲道:“能看懂嗎?”
月余的時間,翻看了諸多典籍,徐彧依然沒有找到筑陰陽道基的思緒,避開自己是否看得懂典籍的問題,畢竟一些道論以雅言著書,不應該是五六歲的他能看懂的,他借口道:“弟子翻閱一本闡述陰陽大道的典籍時,覺得很有趣,可也有不解之處。”
澹臺憐啼笑皆非,還真有問題,這就是看書成癡嗎。
“說來聽聽。”
她也想知道這個小弟子一直都在看什么。
徐彧略加思索,磕磕絆絆的說出疑惑。
聽到是筑基之事,她欣慰頷首,徐彧原來是在尋找筑基的解答,她嚴肅起來:“孤陰不長,孤陽不生。陰與陽是完全獨·立的兩種大道,初步修行之人都會將陰陽乃是一體兩面的說法誤解為同為一體。想要做到陰陽調和,還需要促使二者交融,這才是水火共濟的關鍵。這些距離你修行還遠,我說了你也無法理解。”
“你天姿不錯,當下之事是爭取筑下大道根基,日后才有望打破人道巔峰桎梏。不過筑基之事不可大意,你要多多詢問我。”
二者交融,那不就是太極?徐彧的思緒被打開了。
這個世界沒有太極之說,陰陽本就是兩種不同的大道,正統道論中認為三千大道殊途,同歸。
前半句是對大道的籠統認知,后半句兩個字講述的是修行圓滿后的狀態。
在祖龍對大道的認知中,不存在兩種大道糅合為一,那樣的存在只有天道,是諸多大道的融合。
道論中也是如此,他一直以正統道論推演,沒有想到過太極。
“太極圖能成為先天至寶是有原因的。”他想到了洪荒大千世界。
見他還在思考,澹臺憐道:“大道已定,陰陽大道就不可能再融合為一,不然大道秩序不穩時空崩碎。不同的道能融合為一,三千之說就成了笑話,想要達到陰陽共濟,除非是先天而生,彼時沒有大道秩序的束縛。所以我輩修行之人,才會追求陰陽共濟的境界,也就是超脫之境。”
徐彧生出一個念頭:或許我可以?